时间:2025-07-09 作者:徐彦国
[大]
[中]
[小]
摘要:
新时代财政部门提升财会监督效能的路径
徐彦国
作者简介:徐彦国,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财政局财政绩效评价中心副主任,高级会计师。
摘要:财会监督作为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本文结合当前财会监督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新时代财政部门提升财会监督效能的方式,提出完善财会监督机制、强化信息化建设与技术应用、加强审计监督与公众参与、提升财会人员素质与职业道德建设等策略,确保财政部门能更好地实现资金使用的合规性、透明性和高效性,进一步提升国家财政管理水平。
关键词:新时代;财政部门;财会监督效能;财政资金;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86X(2025)13-0028-03
新时代背景下,财政部门肩负着保障国家经济运行、推进社会治理等重大任务。财会监督作为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因此,提升财政部门财会监督效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在实践过程中,需针对法律法规滞后、技术应用障碍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通过政策创新、技术进步和制度改革,不断完善财会监督体系,确保财政资源的合理配...
新时代财政部门提升财会监督效能的路径
徐彦国
作者简介:徐彦国,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财政局财政绩效评价中心副主任,高级会计师。
摘要:财会监督作为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本文结合当前财会监督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新时代财政部门提升财会监督效能的方式,提出完善财会监督机制、强化信息化建设与技术应用、加强审计监督与公众参与、提升财会人员素质与职业道德建设等策略,确保财政部门能更好地实现资金使用的合规性、透明性和高效性,进一步提升国家财政管理水平。
关键词:新时代;财政部门;财会监督效能;财政资金;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86X(2025)13-0028-03
新时代背景下,财政部门肩负着保障国家经济运行、推进社会治理等重大任务。财会监督作为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因此,提升财政部门财会监督效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在实践过程中,需针对法律法规滞后、技术应用障碍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通过政策创新、技术进步和制度改革,不断完善财会监督体系,确保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使用。
(一)维护财经秩序
财会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和财政工作的重要一环,其核心目标之一就是保障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性。只有通过有效的监督,才能确保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严格按照财政法规和财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避免财务资源的滥用和腐败行为的发生。如果财会监督不到位,容易导致资金流失、预算执行不规范、公共资源被侵占等问题,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的财会监督机制能有效规范资金使用流程,提升预算执行效率,从而维护良好的财经秩序,确保社会经济活动在健康、透明、公正的环境中顺利进行。
(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资金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资金使用的高效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质量。同时,健全的财会监督能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政策提供依据,有效避免财政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例如,针对不当的财政支出或不合规的项目投资及时进行纠正和调整,不仅可以避免经济泡沫的积累,还能避免资源错配对经济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通过加强财会监督,政府能更加精准地把握财政资源的流动方向,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提升经济发展效率,推动经济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型。
(三)提升政府公信力
财会监督作为政府财政管理的重要保障,其效能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只有当政府能通过严格的财会监督确保财政资金的公开、透明使用,社会才能对其管理能力和公正性产生信任。强化财会监督机制能有效避免腐败和权力滥用,确保财政资源真正用于公共福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同时,财会监督也有助于增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与沟通,通过向公众披露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等信息,让财政管理更加公开透明,进一步巩固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
(四)防范金融风险
在当前金融市场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强化财会监督能有效防止资金流动失控以及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及时发现和处置不合规的资金流向,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预防由于财政管理不善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财会监督还能帮助政府加强对金融市场风险的监控,确保资金流动的透明性,防止市场出现过度投机或泡沫积累,从而提升整体金融体系的安全性。
图/视觉中国
(一)监督机制不完善
当前财政部门的财会监督制度框架不够健全,监督责任不明确,且监督的实施缺乏有效保障,相关制度仍存在滞后性,未能完全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日益复杂的财政管理需求。加之财政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监督机制尚未完全成熟,信息流通不畅,在形成合力进行有效监督方面仍需努力。
(二)信息化建设滞后
当前财政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存在滞后问题,尤其是在数据集成、实时监督和跨部门协同等方面亟需改进。一些地方和部门的财会系统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统一的数据平台和规范的数据标准,导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监督盲区;财会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共享能力较弱,无法形成高效的数据流转和决策支持,限制了财政监督的透明度和及时性。此外,信息化建设还面临技术安全问题,尤其是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安全隐患可能威胁到监督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监督力度不足
首先,财政部门的审计监督往往停留在事后审计阶段,缺乏实时和全过程监督,容易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和失职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其次,由于预算执行的复杂性和涉及部门的众多性,监督的资源和精力常常有限,导致一些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监督力度不足。例如,在项目资金管理和政府采购等高风险领域往往存在监督盲点,容易滋生腐败和不规范行为。此外,监督人员的权力不足和缺乏独立性,往往导致其在实施监督时受到干扰,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
(四)财务人员素质与职业道德参差不齐
当前财政部门部分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较为薄弱,尤其是在新技术应用、财务管理改革等方面的能力不足,无法充分适应日益复杂的财政管理需求。同时,一些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存在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等行为,严重影响财会监督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此外,财政部门的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短板,导致优秀财务人才短缺,进一步制约财会监督工作的开展。
(一)完善财会监督机制
新时代财政部门要提升财会监督效能,必须从完善现有财会监督机制入手,健全制度框架,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备性。一是完善财政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进一步细化预算法及相关法规,明确预算管理、资金使用、审计监督等环节的责任与义务,尤其是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项资金流动和项目管理要进行严格规范,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避免资金滥用和浪费。二是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管理的规范,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政府过度干预财政政策执行的现象。地方财政部门必须依法依规执行预算,严格监管各类财政资金使用,通过加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协调与监督,防止地方政府在财务管理上的偏差和失职,确保中央政府财政政策的顺利实施。三是明确各部门职责与权力分配,避免监督过程中出现空白或重叠。财政部门可以与审计、监察、巡查等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建立常态化的联合监督机制,定期共享信息、对接数据,形成跨部门协同工作合力。在此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流动性和透明度,确保监督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相关部门,提升整体监督效能。四是强化责任落实,明确责任追究机制,对违反财务规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对于不履行监督职责或未按规定使用财政资金的行为,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形成对违规行为的震慑,并将其贯穿到每一个财政管理环节,确保财政资金合理、高效使用,从而实现公共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信息化建设与技术应用
新时代财政部门应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财会监督中的应用,提升财会监督的智能化、透明化、实时化水平。一是推进财会数据的集成与共享。通过建立统一的财会信息平台,实现全国各级财政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应用大数据平台,对财政资金的流向、使用情况、预算执行进度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财政资金的高效利用。二是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智能化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实时监测各类财务数据,自动识别资金使用中的异常情况,如预算超支、违规支出等,提高监督的效率,减少人为干预,提高监督的公正性。三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预算执行、资金流动等环节,保证财务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和透明性,提供可信的审计证据和数据记录,解决审计和监督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财会监督的可靠性。四是注重技术安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随着技术的普及,财务数据的安全风险也日益增加,财政部门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丢失,确保监督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三)加强审计监督与公众参与
审计是财政监督的核心环节,而公众参与则可以有效增强监督的外部压力和社会监督力量。一是加强审计监督的深度和广度。审计部门应加大对预算执行、财政资金使用、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审计力度,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和高效使用。审计部门应将审计重点从传统的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延伸,形成全过程监督机制,并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和社会保障资金的专项审计,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二是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鼓励社会公众、媒体、专家学者等多方力量参与财政监督。财政部门应定期发布财政预算和执行情况的公开报告,并通过新闻发布会、公众咨询、网络平台等方式,向公众展示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提高财政管理的透明度,让公众能及时发现和举报不规范行为。三是加强与民间组织的合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财政资金的审计和监督,如通过与社会组织合作,推动社会审计、民间监督等形式的多元化监督,增强社会对财政管理的参与感和监督意识。四是建设多层次的问责体系,强化对财政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对于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依照法律程序处理,确保查处力度到位、问责机制完善。
(四)提升财会人员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
财会人员的专业能力、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监督的公正性、透明性和效果。一是财政部门应通过定期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财政人员的业务水平,聚焦新技术、新法规、新政策,确保其能适应快速发展的财政管理需求,并重点加强对预算管理、资金审计、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培训,提升财会人员的综合能力。二是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健全的职业道德规范,明确对不当行为的处分标准,强化对财会人员道德水平的要求,通过设立道德考核和奖惩机制,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三是建立独立的审查机制,防止财会人员因利益关系影响工作公正性,以强化廉政建设、设立举报机制等方式,确保财会人员在履职过程中不徇私舞弊、不滥用职权。四是注重财会人员的激励和选拔机制,通过健全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的财会人才加入财政管理队伍,激发财会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责任编辑 王词
[1]张宇.新时代提升乡镇财政监督效能的思考[J].中国市场,2023,(17):64-67.
[2]葛凤忠.新形势下财政部门发挥财会监督职能作用分析[J].财经界,2021,(24):108-109.
[3]刘贺家,王明锐.关于促进财会监督能力建设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21,(13):82-83.
[4]董承勇.新时代财会监督的宏观管理格局[J].财政监督,2020,(19):50-54.
[5]张璠,王竹泉.财会监督体系重构新思路[J].财务与会计,2020,(24):13-16.
[6]吕韦康,朱凯军,潘禹.浅谈构建财会监督需要关注的问题[J].财政监督,2020,(18):50-53.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