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长生生物内部控制失效分析及建议
汪洋 宋夏云
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生生物)是一家医药制造企业,主要经营范围包括药品生产、销售与批发。2018年,公司被曝光在其狂犬病疫苗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重大违规行为,引起广泛关注和国家药监局调查。此后,长生生物的股价一直处于低谷状态。2019年11月公司因药品的生产质量和自身财务问题被责令退市。而长生生物公司退市,与其暴露出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有关,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以供其他企业借鉴。
一、长生生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首先,根据公司官网资料显示,长生生物内部审计部门由总经理、副总经理直接负责,独立审核委员会由董事会直接领导,内部审计部门与独立审核委员会不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其次,从公司主要财务与业绩指标上看,公司2018年的财务与业绩指标大幅下滑,不仅是由于“疫苗事件”的影响,还因其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财务报告制度等,从而导致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和信誉受损。
(二)风险意识不强
2017年11月3日,长生生物因生产的百白破疫苗不符合标准而被...
长生生物内部控制失效分析及建议
汪洋 宋夏云
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生生物)是一家医药制造企业,主要经营范围包括药品生产、销售与批发。2018年,公司被曝光在其狂犬病疫苗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重大违规行为,引起广泛关注和国家药监局调查。此后,长生生物的股价一直处于低谷状态。2019年11月公司因药品的生产质量和自身财务问题被责令退市。而长生生物公司退市,与其暴露出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有关,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以供其他企业借鉴。
一、长生生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首先,根据公司官网资料显示,长生生物内部审计部门由总经理、副总经理直接负责,独立审核委员会由董事会直接领导,内部审计部门与独立审核委员会不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其次,从公司主要财务与业绩指标上看,公司2018年的财务与业绩指标大幅下滑,不仅是由于“疫苗事件”的影响,还因其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财务报告制度等,从而导致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和信誉受损。
(二)风险意识不强
2017年11月3日,长生生物因生产的百白破疫苗不符合标准而被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勒令查明流向。而当年长生生物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并没有关于这些方面的整改措施,这表明长生生物对长期存在的疫苗问题没有风险管控的意识。
(三)控制活动执行不力
导致长生生物“疫苗事件”的重要原因是在疫苗生产过程中有质量不达标、质量控制不严格等问题。这说明长生生物在药品生产运营过程中存在潜在的监管缺位问题,监管一旦缺位,就不能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未能及时停产有质量问题的产品等。而医药制造企业的药品生产质量关乎企业命脉,是医药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主要关注的方面。
(四)信息沟通不畅
根据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18]117号)处罚说明,长生生物没有按照规定披露有关产品,检验不合格、全部药品停产的信息以及相关财务信息的披露存在重大错报,产品生产情况公告存在误导性陈述;没有披露被原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查与沟通的情况;没有披露长生生物相关产品GMP证书失效以及后续再次取得GMP证书的情况,2015~2017年年报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等问题。后续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公司相关高管进行了调查,相关高管表示对相关信息的披露并不知情。
(五)监督职能失效
长生生物是因为内部员工举报而非是公司内部控制监督人员检查出问题,这反映了长生生物内部控制监督职能的失效。长生生物被调查出在前期还存在研发支出高和生产过程存在缺陷的问题。然而通过长生生物2017年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可以看出,公司认为在各个方面并没有重大缺陷,没有指出研发支出明显高于同行和生产运行的问题,显然其内部控制监督职能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二、医药制造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
(一)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到,要完善内部控制环境,要将内部控制体系与公司治理结构有机结合。合理的治理结构是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保障,在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的同时,需要建立对独立董事负责的审计机制,考评生产程序和审查程序是否遵循原则、方式、方法和政策要求,严格执行和公开预算程序。建立相关激励机制,让审计人员可以做到尽职尽责,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审计工作。独立董事要认真履行审批义务,给予内部审计部门更大的权限,使其保持独立性,发挥最大效用。
(二)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医药制造企业应制定专门的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策略和实施步骤,该计划应深入分析企业内外的风险因素,并明确责任承担方和详细的工作时间表。其次,通过风险识别工具和方法,对医药制造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风险评估应考虑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优先排序。再者,组建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负责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控工作,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和经验,并从不同角度对风险进行分析和决策。最后,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包括优化流程、加强人员培训、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制定操作规范等,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图/张庆龙
(三)强化控制活动
第一,医药制造企业需要改进生产管理体系,并强化执行效果。根据生产的不同特点,制定合理的流程以优化生产。通常包括取得原材料、日常生产维护、产品质量检测、验收入库等环节,同时还应建立有效的生产监督机制,确保制度得到落实,防止只做表面文章。第二,推进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技术来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实现对各项控制活动的监控和管理,包括监测和报告风险情况、自动化控制流程、信息安全保护等方面。第三,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收集、分析和报告各类风险信息,确保高层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风险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决策和行动。
(四)优化信息与沟通机制
建立有效的信息与沟通机制,基础是医药制造企业负责人要有较强的责任感,及时准确地传递企业信息,其次是管理团队要鼓励员工大胆发声。而对于临时重大事项,需要企业负责人在内部进行快速沟通,并及时有效地传达给外部投资者,避免其出现因信息传达不及时而错过公司重要经营信息的情况。最后是强化基础信息传递方法的运用,例如建立信息公示机制,各层级负责人可以提出问题并进行交流。
(五)落实监督责任
医药制造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和工作台账,明确监督者权威和职责分工,以落实监督责任,实现对事务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监督和管理控制,推进医药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和治理现代化。
(本文系浙江财经大学研究生院田野调查基金项目“区块链技术在会计师事务所总分所之间的质量控制应用研究”<227YDC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 曹媛媛
主要参考文献
[1]池国华,关建朋,乔跃峰.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11,(5):87-92.
[2]陈志斌,潘好强,戚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构建[J].财务研究,2022,(3):35-43.
[3]戴文涛,王茜,谭有超.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概念框架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13,(2):115-122.
[4]张先治,戴文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J].审计研究,2011,(1):69-78.
[5]周小燕.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J].财经科学,2012,(5):117-124.
[6]Aobdia D,Siddiqui S,Vinelli A.Heterogeneity in expertise in a credence goods setting:evidence from audit partners[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21,26(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