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事业单位完善财务管理的路径
黄蕴翘
一、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形势
(一)管理内容比较复杂
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对于企业来说较为简单,最初的管理内容主要是向财政部门申请预算并按照有关规定用好资金,长期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财政管理政策,涉及到预算、资产、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及基本建设等多方面,涵盖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改革后,构建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模式,实行“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核算方式,同时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核算信息。在预算管理方面,我国目前实行项目库制度,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都作为项目管理,即编制预算时需要申报填制详细资料并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评审后方能予以立项并实施。2022年开始,财政部在中央部门分批次部署中央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将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资产、绩效管理、政府采购等内容通过该系统统一管理,各项数据相互关联,对于各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管理要求进一步细化
预算方面,实行从预算编制开始到预算调整、预算执行、预算绩效以及决算等的全过程管理。申请预算需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项目基本信息(立项的必要性、依据及实施方案等)、分年度支出计划、项目测算信息、项目绩效(基本支出不编制)、新增资产配置信息、政府采购信息等。预算执行过程中普遍要求按照序时进度均衡支出。绩效目标及指标编制要求符合单位的职能及项目规划,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效益指标及满意度指标覆盖单位的核心业务,并赋予相应的分值。决算编制也越来越规范,除编制系列报表外,还要编写填报说明、决算分析报告、绩效报告及量化分析报告。资产管理方面的内容包括基础工作、资产报告、资产配置、资产使用及处置等。政府采购管理内容则包括政府采购计划编制、政府采购实施及政府采购档案管理等。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涵盖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重点包括内控建设情况、合同管理、内部审计等。这些管理要求涉及到经济活动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需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统筹全面考虑。
(三)监督管理愈加严格
以财政资金为主要经费来源的事业单位面临的监督管理愈加严格,绩效考评、财务考评成为了常规工作内容;“三公经费”、国库集中支付、会议费、政府采购等各类专项检查经常进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频繁。此外,纪检监察及政治巡视也成为了重要的监督方式。随着中央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上线使用,上级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资金、资产、政府采购等各方面的日常监督也进一步加强。在这种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面临全方位的考验。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
1.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是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应从以下方面加强预算编制工作:一是预算编制应提早进行调研并组织充分论证。预算项目应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符合公共财政投入方向,与单位职能、工作重点以及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密切相关。预算应完整、科学和规范,全面反映单位所有收支,做到应编尽编。二是设置完整、规范、合理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以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编制合理的政府采购预算,做到应编尽编、额度适当、分类准确,并按规定比例预留面向中小企业的采购额度。四是准确完整编制新增资产配置预算,与资产配置计划有关指标保持一致。
2.强化预算的约束力。预算一经批复,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更不能无预算安排支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工作,使预算资金尽可能均匀支付。如遇特殊情况预计年末可能形成结余资金则应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调整,已形成的结转结余资金应积极消化,加速资金周转利用。在执行过程中不得无政府采购预算、超政府采购预算实施采购,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比率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决算编制要规范、完整、及时,全面反映本单位年度预算的执行结果,做好决算分析工作,认真分析决算结果与预算之间差异,促进预算编制质量提高。重视绩效考评工作,及时组织开展绩效自评,做到自评结果客观,有充分的佐证材料支撑。建立自评结果应用整改机制,做到责任明确、内容完整、措施细化。为提高考评结果应用效果,考评结果应与单位内部资金分配、人员考核挂钩。
(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严格落实国家及本部门资产管理有关规定,进一步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确保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要加强现金、银行存款等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定期清理往来款项,有效减少坏账发生。同时要加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一是设定专人负责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定期开展资产清查盘点,定期进行资产账与财务账核对,确保资产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二是准确规范登记资产台账,做到一物一卡一账,并准确提供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信息。三是财务人员与资产管理人员密切配合,确保新增资产配置具有必要性与合理性,符合规定标准,不超标配置。四是严格按照规定的资产处置审批权限及程序进行资产处置,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进行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对外投资。五是加强在建工程管理,符合资本化条件时及时转入固定资产管理。
(三)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政策
事业单位应严格遵守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不断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合理的采购需求书,准确表述采购内容及相关要求。政府采购活动应根据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采购计划进行,政府采购计划编制应及时、完整、准确,不得无预算或超预算采购,也不得无政府采购计划采购。应按照规定选择合适的政府采购方式,按照规定的流程组织采购。单位中负责政府采购的部门应与采购需求部门加强沟通交流,采购人员应详细了解采购项目的背景和需求,采购需求部门也应多掌握政府采购政策,共同完成采购。

图/张毅
(四)强化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基本建设支出在“在建工程”科目核算。随着项目建设进展,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管理特点,管理侧重点有所不同。在项目组织阶段,重点应完善项目财务管理体系。在项目实施阶段,应重视合同规范管理,防范风险,重视履约担保和违约处罚等条款的制定,工程进度款支付应按合同约定的原则,经监理单位核实签字(如项目委托跟踪审计,审计人员也应核实签字)后支付;其他款项(如设计费等)的支付应严格按照编制的计划按时、均衡地执行;竣工工程结算必须按照结算价总额的3%预留质量保证金或者保函,并在合同规定的质量保证期结束后退还。在项目收尾阶段,工程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办理资金清算、财务决算和资产交付手续。
(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一是应设立内部控制机构并保证其正常运行。明确内部控制工作的牵头部门,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机制。二是完善“三重一大”决策、预算绩效、政府采购、固定资产、合同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公文、财务、经济合同等事项审批权限和流程,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和相关责任。三是重视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应用。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促进工作水平提高。此外,应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内审部门的作用,监督财务管理决策权、执行权等权力使用。
(作者单位: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曹媛媛
主要参考文献
[1]光磊.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5):70-72.
[2]龙健.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重点探寻[J].财经界,2022,(18):116-118.
[3]苏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财会学习,2022,(3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