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8 作者:余梦 戴国华 吴红艳
[大]
[中]
[小]
摘要:
建筑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管理的风险及应对
余梦 戴国华 吴红艳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对降低建筑企业税负,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虽然由建筑企业自行申报,但给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发布的《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以下简称119号文)的文件要求,税务部门每年对享受该优惠企业户数按一定比例开展核查,如发现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不符合规定,可能会带来较高的税务风险和承担违规的后果。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帮助建筑企业防范相关税务风险。
一是制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内容涵盖政策依据、目的、范围、部门职责、项目立项、项目实施、归集与管理、申报管理、分析与考核等,只有职责分工明确、层层落实责任,才能确保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企业落实到位。二是完善配套制度。配套制定研发项目管理、经费管理、预算管理及考评办法等制度,实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闭环管理。三是各司其职,分工落实。按照职责分工要...
建筑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管理的风险及应对
余梦 戴国华 吴红艳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对降低建筑企业税负,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虽然由建筑企业自行申报,但给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发布的《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以下简称119号文)的文件要求,税务部门每年对享受该优惠企业户数按一定比例开展核查,如发现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不符合规定,可能会带来较高的税务风险和承担违规的后果。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帮助建筑企业防范相关税务风险。
一是制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内容涵盖政策依据、目的、范围、部门职责、项目立项、项目实施、归集与管理、申报管理、分析与考核等,只有职责分工明确、层层落实责任,才能确保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企业落实到位。二是完善配套制度。配套制定研发项目管理、经费管理、预算管理及考评办法等制度,实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闭环管理。三是各司其职,分工落实。按照职责分工要求,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配合,依法合规、共同努力做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各项管理工作。财务部门为主责部门,主要负责相关政策贯彻落实,牵头组织制定制度,督促相关部门完善配套制度,具体负责研发费用归集、核算、辅助科目的设置及维护,收集备查资料,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扣除等;技术部门负责研发项目的立项,履行相关决策程序,下达研发费用经费预算,审核科研项目进度,成果申报以及组织签订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或协议等;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研发项目组织机构命令下达、研发人员岗位配置、薪酬制定,工资发放、社保和公积金缴纳清单等;物资机械部门负责研发项目发生的材料费、机械费、燃料费、动力费支出相关工作,并建立单独的研发费用相关支出台账。只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才能夯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基础管理工作。
一是慎重确定研发立项课题。建筑企业在研发项目立项前首先要明确自主、委托、合作等研发方式,自主或委托研发的由建筑企业立项,采用合作研发的由合作各单位分别履行立项手续。二是对符合政策的研发项目进行重点管理。对拟定的研发立项项目要认真研究、系统规划和梳理,逐个对照119号文中条款,研判拟定研发项目活动内容是否属于政策允许税前加计扣除的项目,符合政策规定的项目需纳入预算并建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课题清单进行重点管理。三是履行研发项目立项必要的程序。对于拟立项的研发项目,应在充分论证分析的基础上决定研究开发内容、目标和形式,拟定研发项目计划书、研发费用预算、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等,按决策权限提交企业总经理(总裁)办公会或董事会进行决策后,签订相关研发合同,形成研发项目立项文件。四是视情况对研发项目进行调整。建筑项目往往因征地拆迁、气候变化或业主资金不到位等原因对施工计划进行调整,或在下达科研项目立项和科研计划后有新中标项目开工,科技管理部门应实时跟踪,与各建筑工程项目对接,对于与年初立项不符情况及时作调整,以匹配建筑现场实际情况。五是及时办理结题清算。研发项目在任务完成后应及时向建筑企业技术部门报送结题验收申请报告及其他相关文件,技术部门组织专家验收后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原则上在结题验收后不应再发生该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
一是编制研发费用预算。研发项目立项在提交决策审批前,要对研发费用预算进行认真调查研究,结合市场行情、人工费情况、社保缴费标准等,科学测算拟立项的研发项目发生的人工费、机械设备使用费和折旧费、燃料动力费、设备租赁等费用以及委托开发等预算支出,按决策权限提交企业总经理(总裁)办公会或董事会决策批准。二是保证预算执行刚性。研发项目在批准立项后,实施单位(工程项目部)要严格按照预算列支费用,坚持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统筹做好研发费用预算管理。对项目立项书已批准的研发费用预算,财务部门和技术部门要跟踪实施单位研发费用支出情况,督促其严格按政策规定列支费用并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对实施单位为了优化项目研发增加或调整项目预算的,经相关决策审批同意后,可对研发费用预算进行调整,保证研发项目预算与实际发生支出相匹配。
一是设置统一会计科目。设置“研究与开发费”会计科目,企业日常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支出统一在该科目核算。对企业在研发过程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应按政策规定进行资本化;对建筑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开展多项研发项目,其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支出应在“研究与开发费”科目下分别按各个研发项目单独设置辅助明细台账,核算年度内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支出。二是账务处理依据充分合规。应严格区分生产性费用与研发费用支出,只有准确划分并分别核算的研发项目费用支出,才能申请享受税前加计扣除优惠。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研发活动过程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已经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筑企业,应逐项逐笔审核研发费用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等支出名称与已立项科研项目具体名称是否一致,审批人与立项科研项目牵头负责人是否一致等,只有确认每个研发项目与实际费用支出、辅助台账等保持一致,同时保证能从财务账套中直接导出对应的研发项目明细台账,做到“项账、账账、账实”相符,才能确保税前加计扣除金额准确。三是对特殊事项的会计处理应谨慎。如建筑企业承担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有关研发项目,收到政府补助时,在会计处理上通过“研究与开发费”贷方进行核算,但在计算税前加计扣除金额时应按“研究与开发费”净额自行申报;同时,研发过程中用于研发项目的材料形成的边角料、次品以及收取设备租费等收入应按冲减这部分收入后的净额计算当年税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
研发费用归集正确是申报享受优惠接受核查能否通过的关键。一是研发费用归集范围。在归集相关研发人员工费、机械设备费、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以及新产品设计费等其他费用时,必须严格执行119号文相关规定。二是研发费用归集的标准。建筑企业要准确划分研发与生产成本支出界限,研发人员人工费用的归集必须与立项文件或研发合同中研发费用人员名单一致,遇到新增或者变动应对立项文件进行补充说明,以确保实际研发人员与立项文件研发人员最终匹配;直接投入研发项目的各项材料、燃料和动力等,需要相关业务部门提供能够证明用于该研发项目的支持性资料并进行归集;新产品设计费等其他相关费用应依据合同、发票等进行归集。三是研发费用归集的要求。研发费用归集的会计凭证所附附件必须能够支持该笔费用是用于此项研发项目,费用名目、列支标准、使用用途需明确、合规,经办人、审批人签章需齐全;研发费用的审批以及归集研发费用的附件资料,除了履行一般性审批程序外,必须经该研发项目负责人审核签字;所归集研发费用附件应按月整理归档并按辅助账建立索引,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出具鉴证报告提供有效依据。
一是留存备查资料全面完整。建筑企业研发项目的立项文件包含每项研发项目计划书、研发费用预算、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名单等相关文件、企业董事会或总经理(总裁)办公会关于研发项目立项的决策文件,签订的委托或合作等研发项目合同需经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登记,作为留存备案资料;研发活动相关研发人员及设备、仪器和无形资产费用分配情况,包含日常工作记录台账,相关费用分配计算表;汇总研发项目所涉及的研发费决算表、费用分摊明细表,财务部门提供与研发项目相关的支出辅助台账;当年委托或合作研发项目的合同或协议执行情况等;建筑企业研发项目已经取得符合政策规定的相关部门出具的鉴定意见以及省级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资料等。以上资料是税务机关核查建筑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重要依据,缺一不可。二是相关留存资料应妥善保管和归档。与建筑企业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相关部门和实施单位应及时收集整理每个研发项目立项文件、经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委托、合作合同,研发费用列账依据、研发项目实施跟踪监督资料、成果验收文件以及技术部门牵头对项目实施情况及完成的情况总结文件或会议纪要,及时抄送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连同研发支出辅助账及汇总表等会计核算资料一并装订成册,作为会计档案的一部分归档保管,保存期限一般为建筑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后10年,以防税务部门核查之用,降低企业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作者单位: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 林荣森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