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6 作者:余应敏 胡健宁
[大]
[中]
[小]
摘要:
数字化背景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路径初探
余应敏 胡健宁
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正在重塑整个社会的形态与结构,并以不可逆转的势头推动社会经历着数字化变革。随着数字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健全的道德判断变得异常重要:确保以不影响恰当道德行为的方式支持创新。2023年1月,财政部发布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首次明确提出了“坚持诚信,守法奉公;坚持准则,守责敬业;坚持学习,守正创新”的“三坚三守”要求,进一步强调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在数字化的当下,建设基于数字化背景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是提高会计人员道德水平的现实需要与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和经济秩序的重点保障与当务之急。
数字化有三个基本特征:海量数据、数据挖掘、数字赋能。其中,海量数据强调“连接”属性,当企业将所有业务都搬到线上后,全部的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均被存储到数据空间中,从而实现数据量级的飞跃乃至引起质变;数据挖掘以海量数据为基础,对有用信息进行提取、处理、计算、加工,并借助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数据预测;数字赋能指利用...
数字化背景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路径初探
余应敏 胡健宁
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正在重塑整个社会的形态与结构,并以不可逆转的势头推动社会经历着数字化变革。随着数字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健全的道德判断变得异常重要:确保以不影响恰当道德行为的方式支持创新。2023年1月,财政部发布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首次明确提出了“坚持诚信,守法奉公;坚持准则,守责敬业;坚持学习,守正创新”的“三坚三守”要求,进一步强调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在数字化的当下,建设基于数字化背景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是提高会计人员道德水平的现实需要与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和经济秩序的重点保障与当务之急。
数字化有三个基本特征:海量数据、数据挖掘、数字赋能。其中,海量数据强调“连接”属性,当企业将所有业务都搬到线上后,全部的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均被存储到数据空间中,从而实现数据量级的飞跃乃至引起质变;数据挖掘以海量数据为基础,对有用信息进行提取、处理、计算、加工,并借助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数据预测;数字赋能指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业务与管理,透过数据分析与算法,进行业务决策,为企业创造价值。在此背景下,财务领域也涌现出众多的数字化产品与应用,传统手工基础的会计核算职能逐渐被财务机器人等技术所替代,从而要求会计专业人员应具备更高阶的预测和商业决策能力。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对日益庞大、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会计专业人员如不能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数字化新技术,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与准备不足,不能充分把握数字化的新事物、新环境本质,便很难做出符合职业道德与会计准则的专业判断。此外,鉴于会计专业人员将面临更多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作,若处理和分析失当造成决策失误,便很可能因专业胜任能力不足而导致信息失真,极易为财务舞弊提供可趁之机。
(一)会计法律法规尚待完善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也是最低的道德要求。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与修订,仍相对滞后于数字化实践的发展,针对数字化新业务、新模式、新技术的规定仍相对欠缺,导致相关会计实务操作或实践存在缺失制度规定的灰色地带。加之,我国现行法规对会计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仍较弱,对失德行为的约束和惩戒不足,致使部分会计专业人士心存侥幸、缺乏敬畏,未能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二)财会监督体系仍存在短板、监督力不足
综观上市公司系列财务造假案不难发现,财经纪律松弛现象在数字化时代仍时有发生,财会监督主体的少作为、不作为导致会计监督的真正效能难以发挥,为财务造假、会计失信失范行为提供了土壤,亟需强化财会监督、进行数字化规范治理。
(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尚不健全,未能有效发挥防控作用
与传统的业务模式不同,数字化转型更强调业务模式的更新演进,大多并未触及内部控制专业人士的职业操守,从而并未制定配套的治理计划,以规范相关员工职业道德;转型前存在的内控成员职能划分不明确、企业对内控重要性认识不清、内控人员经验缺乏等问题,在转型期间仍会继续出现,这都可能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失效、职业道德行为失范。
(四)数字化转型的压力易使会计专业人员思想滑坡、行为懈怠
先进技术的运用加大了会计专业人员的学习压力乃至失业风险。根据“舞弊三角”理论,随着职业处境变化,会计专业人员的发展需求和人生价值难以得到满足,与企业的内部矛盾增大,进而更可能对不当行为进行自我合理化;加之,在数字化时代,伴随着会计专业人员对企业与客户信息获取等能力的增强,舞弊机会也随之增多。此外,在数字化背景下,要求会计专业人员具有更高阶的专业素养,而部分会计专业人员面对数字化的冲击缺乏进取精神,导致知识结构老化、甚至僵化落后,难以达到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
职业道德建设是构建信任的关键推动因素,在飞速发展演变的数字化时代,强化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一般而言,职业道德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强制约束规范职业行为、通过文化建设形成道德认同以及基于认同与自律建立行为准则。
(一)以强制约束规范会计职业行为
⒈尽快形成配套健全的会计法律规范体系。针对目前会计立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制度规定过时、责任界定模糊、处罚力度不足等短板,一是要加快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进程,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三坚三守”要求,完善会计法治体系建设,明确会计工作“指南针”和职业道德“高压线”,坚决避免财会领域的“灰色地带”。二是要完善惩戒机制,提高失德成本。对于会计行业的违规与造假行为,实施失信联合惩戒,明确界定失德行为人、单位负责人、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等多方主体的失德责任与惩处措施,综合运用吊销资格证、终身禁入、暂停执业等行政处罚手段,严格追责,对失责失范失德行为形成有效威慑。
⒉统筹各方力量,强化财会监督。按照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要建立财政部门主责监督、有关部门依责监督、各单位内部监督、相关中介机构执业监督、行业协会自律监督的财会监督体系。各监督主体发挥各自职能并横向协同,中央与地方纵向联动;加强督查,强化考核,并结合信用评估、征信排名、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等手段,打造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机制,保障财经纪律,规范会计专业人员职业行为。
⒊健全内部控制,强化职业道德约束。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实现对各部门与环节经营活动的有效监督。应遵循重要性、制衡性与适应性原则,逐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通过建立健全独立高效的内部控制小组与内部审计部门,强化对企业财会工作与相关业务的监督与评估,充分发挥内部控制查错防弊、规范职业行为的预防监督作用,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制度漏洞或风险隐患、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修正或改进,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以罚促纠;结合数字化时代可能出现的风险,建立相应的大数据管理部门与网络信息安全部门,避免出现职业失德行为。
(二)以文化建设形成职业道德认同
⒈加强诚信教育,发挥道德教育的感化作用。在高等教育中,教材可以适当引入会计专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范例,注重引导,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入职培训中,强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提高新员工对职业道德的敬畏感,把好职业道德的入门关;继续教育中,通过行业协会、企业组织等主体的统筹规划,促进职业道德教育转变为常态化趋势,切实推动诚信执业内化于心。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强化会计队伍职业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会计队伍的专业素质、理论素质和伦理水平;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到相关对口高校或培训基地进行专题学习、培训;积极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开展常态化会计人员在岗培训,通过分享实战经验,引入并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行动学习、沙盘推演等深度学习方法,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的系统理论学习,提升会计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
⒉弘扬诚信理念,树立具有良好风范的职业道德榜样。利用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线上线下传媒工具的宣传功能,评选职业道德榜样,宣传先进事迹,营造遵守职业道德、尊重道德榜样、争做道德模范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也可借助负面典型发挥警醒作用,引导会计专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自觉践行职业道德。
⒊强化公司治理,培育风清气正的企业道德文化。鉴于数字化时代下员工与组织的利益冲突增大,树立职业道德风尚需改进会计专业人员的工作体验:可赋予会计专业人员更多的发声与质疑渠道,以便当决策的公允性或合理性存疑时,会计专业人员可以用更合乎道德的方式、更广泛的途径表达个人的诉求和想法;与此同时,强化领导者的道德领导力培训,着力培养单位领导者诚信、尽职、公允、负责等观念,培育尚德的企业文化,为揭露失德行为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力保障。
(三)以慎独自律培育良好的道德情操
⒈树立诚信意识,坚守职业操守。数字经济价值的提升使会计专业人员面临更多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需要以道德合法的方式为企业转型与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因此,会计专业人员一要“明德”,通过不断学习增强修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评判标准,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二要“养德”,严格自律,慎独慎微,依规办事,守德而行,砥砺职业操守、恪守职业本分、做好本职工作。
⒉践行法治精神,严守法律底线。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会计专业人员需筑牢道德底线,牢牢掌握法律法规制度,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和准则规范开展核算和分析工作。针对业务、产品、流程等方面的创新,需密切关注国家政策,紧跟时事,遵纪守法,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与核算职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
⒊顺应数字化时代大潮,增强专业胜任能力。众多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出现,对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专业人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和国家政策导向,拓展专业素质,丰富知识结构,特别是应加大对新兴技术和数字化转型相关知识的学习,降低“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面临的妥协风险。
综上所述,数字化背景下,会计行业和会计专业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相应的职业道德也可能遭受妥协风险。为应对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冲击,应积极寻求经营管理的数字化转型、真正实现业财融合,认真履行“三坚三守”要求,会计专业人员、企业组织、行业协会、国家机构等主体需共同发力,健全刚性约束机制,培养诚信守法文化,进而推动职业道德从被动践行、到养成认同、再到形成行为规范的转变。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责任编辑 穆雍韬
[1]陈建国.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落到实处的认识[J].财务与会计,2023,(11):84-85.
[2]崔华清.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J].财务与会计,2023,(9):79-81.
[3]党慧云,杨钰玲.论新时代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2020,(15):129-130.
[4]何雪锋,杨月涵,喻涵湘.新时代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自律、他律与互律[J].财务与会计,2023,(9):82-83.
图片新闻
“对标一流 价值创造”企业数智化转型沙龙在北京举办
不久前,以“对标一流、价值创造”为主题的企业数智化转型沙龙在北京举办。会上,久其软件董事长赵福君表示,价值创造是国有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抓手。企业应从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两条路径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智能财务研究院院长刘勤围绕数智技术支撑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作主题演讲,系统阐释了数智技术在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应用。此外,多家央企嘉宾还就技术创新、咨询规划、企业实践等多个层面展开深入探讨,共同聚焦世界一流财务体系建设,研判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未来趋势。活动现场还发布了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智能财务研究院组织编写的《2023中台技术财务应用蓝皮书》。
(王秋敏供稿)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