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及防控措施
刘士强
由于跨区域经营、施工周期长、下游合作方多等客观因素,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存在税务风险高、管理难度大等问题,特别是走逃发票、虚开发票等税务风险事项尤为突出。本文结合管理实际深入分析风险成因,并提出管控建议,力求最大程度降低企业涉税风险。
一、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
(一)发票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发票的开具环节相对单一,实行营改增后,部分企业不能正确理解增值税征收方式,不按照规定缴纳增值税税款,逃避税收征管部门征税,建筑施工企业作为受票方,可能面临代替走逃企业补缴税款风险。还有部分企业误认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越多,抵扣的就越多,为了实现多抵扣,企业会通过改变实际业务内容、虚列成本等方式以取得更多的增值税专票。恶意虚开发票一经核实,企业及相关管理人员都将面临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若建筑施工企业取得虚开发票,将不得抵扣相应进项税或需要补缴税款。
(二)管理风险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防控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难以有效应对税务风险。建筑施工行业因跨地域经营特性,面临多项税种需在项目属地预缴的情况,当承接项目...
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及防控措施
刘士强
由于跨区域经营、施工周期长、下游合作方多等客观因素,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存在税务风险高、管理难度大等问题,特别是走逃发票、虚开发票等税务风险事项尤为突出。本文结合管理实际深入分析风险成因,并提出管控建议,力求最大程度降低企业涉税风险。
一、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
(一)发票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发票的开具环节相对单一,实行营改增后,部分企业不能正确理解增值税征收方式,不按照规定缴纳增值税税款,逃避税收征管部门征税,建筑施工企业作为受票方,可能面临代替走逃企业补缴税款风险。还有部分企业误认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越多,抵扣的就越多,为了实现多抵扣,企业会通过改变实际业务内容、虚列成本等方式以取得更多的增值税专票。恶意虚开发票一经核实,企业及相关管理人员都将面临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若建筑施工企业取得虚开发票,将不得抵扣相应进项税或需要补缴税款。
(二)管理风险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防控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难以有效应对税务风险。建筑施工行业因跨地域经营特性,面临多项税种需在项目属地预缴的情况,当承接项目增多时,涉及项目属地税务机关及各项税种也随即增多。税务管理工作需要专业人员完成,如果管理经验不足,则可能发生漏缴、少缴、缴税滞后等情况,增加税务风险。
二、建筑施工企业防控税务风险的措施
为应对税务管理风险,企业应当重视税务风险防控团队建设,提升税务风险防控水平,加强对合作方税务风险把控,通过“前期预防、中期管控、后期复盘”的全过程防控措施,全面有效防控企业税务风险。
(一)预防阶段
1.组建专业小组,保障措施落实。抽调专人建立税务风险防控工作小组,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构建协作机制,保障税务风险防控措施落地。上级管理人员应定期督导工作开展情况,督促全体管理人员重视税务风险防控工作;财务人员负责宣贯税务理论知识和财务制度要求、复核管控工作落实情况、与业务人员交流税务风险防控手段、向外部专业机构和专家咨询税务风险防控建议;业务人员需与财务人员交流税务风险防控手段如何实行,向合作方宣贯税务风险防控目标、落实税务风险防控措施。
2.通过专业培训,强化防控意识。定期组织税务风险防控主题课程,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强化员工责任感;定期组织理论制度宣贯会,明确走逃发票、虚开发票的定义及对应风险,明确发票开具和传递要求、合同涉税硬性条款、税务风险评估机制及对应纳税资料收集要求,明确事前、事中、事后税务风险对应防控措施等内容,确保全体人员懂税务、会防控、能落实;定期组织业务交流会,针对各项税务风险防控工作的具体实施细节进行解释、交流与确认,应对工作推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培训未提及情况,确保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能及时妥善解决。
3.加强准入管理,优先选择税务信用良好的合作方,降低税务风险发生概率。严格执行“双准入”管理要求,评标时采用综合评分法(价格+技术商务),在《项目评标办法》财务能力评价环节中加入纳税性质、完税情况等评分标准并提高财务能力评价方面的分值比例,同时在进场前对主要管理人员、班组数量、工人数量及主要机械设备等资源投入情况进行准入审查,确保关键资源按合同约定足额投入,有效发掘优质合作方;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天眼查、国家税务总局电子税务局等网站查询合作方的信用情况、涉诉情况、纳税情况等相关信息,确保所选合作方业绩优、管理能力强、税务信用情况良好,从而降低企业自身税务风险。
(二)管控阶段
1.通过合同条款索取完税资料,管控税务风险。在合同中,明确合作方开具并传递发票的及时性要求和违约延迟责任、提供发票对应期间完税资料、强调预留税务风险金要求以及分包商导致税务风险时应承担的损失补偿责任。确保发票取得到、取得准,合作方依法纳税,明确税务风险责任人。
2.按税务信用情况对合作方进行分级管理,动态更新分级评价,相应调整管控措施。根据信用情况、税务风险、合作情况等因素,对合作方按照“低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三个等级建立税务风险等级评价体系,依等级采取对应的税务风险管控措施。选择合作方时,应优先选择低税务风险的合作方,原则上不建议选择较大税务风险的合作方。
依据合作方税务风险等级索取相应纳税资料,包括但不限于结算发票对应属地预缴增值税完税证明、纳税申报表及完税证明,根据完税资料收集情况登记《合作方税务风险监管统计表》,督促合作方依法纳税应缴尽缴的同时,也为建筑施工企业分包抵扣工作提供资料。
定期评价并调整合作方税务风险等级,对合同履约期间信用评价好、无税务异常的合作方进行等级提升,实时更新;对出现税务违规等异常情况的合作方,及时暂停合作并调整其等级评价,避免因再次合作产生税务风险。
3.将特殊业务交合作方,转移税务风险。执行专业化分包、适度规模化的施工模式,将零星采购、异地采购、对私支付等特殊业务交由合作方办理。选择信用评价等级高、经营情况良好的优质合作方,签订框架协议集中代购,建立片区集采或企业集采模式,从而压降成本、降低税务风险。
4.加强发票管理,落实支付环节税务风险管控措施。在日常业务办理中,及时传递、查验、认证发票,防止开票方擅自作废、红冲发票,导致企业税务风险增加;检查支付单据附件,确保“三流一致”;检查资金支付比例,确定账面已留存一定额度合同结算金额(含税)作为税务风险事项发生后的追责资金保障;核实合作方完税资料提供情况,确认无误后办理款项支付,引导合作方依法纳税,以减少税务风险。

图/张毅
5.建立税种申报台账,定期向办税人员交底。建立税种申报缴纳统计表,除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税种外,针对印花税等申报周期短、涉税金额小、计算基础繁杂、漏缴频率高的小税种,也纳入税种申报缴纳统计表。定期与各项目办税人员交底,强调及时登记、核查税种申报缴纳统计表的重要性,避免漏缴、少缴、缴税滞后,避免小税重罚,从源头上降低税务风险。
6.实现涉税事项电子化全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利用信息化手段,保证数据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涉税信息共享程度、建立高效税务风险防控系统,提高纳税筹划的科学性与效率。
7.制度治税,规范管理流程。随着税务机关征管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需要进一步细化内部税务管理制度,明确纳税记录保管要求,把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其他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制度结合起来,形成全面有效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三)复盘阶段
1.终止合作前,全面检查合作方在合作期间的税务信用情况。合作结束前,复核合作方完税资料收集与税务风险等级评价情况,并以此作为合同尾款支付条件之一,确保在付款前完成合作方税务信用情况与纳税情况排查工作,提高完税资料收集效率,引导合作方履行纳税义务,防控税务风险,确认风险受控后再付清尾款。
2.对结束合作的合作方进行评级,并根据最终评价更新优质合作方库。结合合作方经营情况、合同履约情况、税务信用情况等,对合作方税务风险等级进行最终评价,并在企业内部公示,为后续经营选择合作方提供借鉴参考,全面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3.对优秀管理人员予以嘉奖并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提升全员业务水平。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防控监督机制,明确小组各成员税务管理责任,对于税务风险防控工作完成效果较好人员予以绩效奖励,从而提高人员的积极性;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宣贯分享税务风险防控措施,提升企业管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保障企业税务风险防控措施贯彻得到落实。
(作者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 李斐然 穆雍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