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学习《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的体会

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的颁布实施,是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标志着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进一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新通则明确了财政部门与企业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各级财政机关主要依据与企业的财务关系对企业实施政府宏观财务管理,投资者凭借产权关系进行管理,经营者凭借委托代理关系进行管理,三个层次共同构成完整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显然企业可根据通则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内部财务管理事项。而新准则的出台则科学构建了我国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既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维护了社会公众利益,又可以满足企业“请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需求。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名财务负责人,我深深地体会到,准则与通则的宗旨都是为了加强企业管理,规范企业财务或会计行为,保护企业及其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方面,结合对新两则的学习,我认为企业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
1、建立投资者和经营者两级管理制度。通则...
——学习《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的体会

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的颁布实施,是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标志着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进一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新通则明确了财政部门与企业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各级财政机关主要依据与企业的财务关系对企业实施政府宏观财务管理,投资者凭借产权关系进行管理,经营者凭借委托代理关系进行管理,三个层次共同构成完整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显然企业可根据通则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内部财务管理事项。而新准则的出台则科学构建了我国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既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维护了社会公众利益,又可以满足企业“请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需求。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名财务负责人,我深深地体会到,准则与通则的宗旨都是为了加强企业管理,规范企业财务或会计行为,保护企业及其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方面,结合对新两则的学习,我认为企业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
1、建立投资者和经营者两级管理制度。通则规定了投资者和经营者财务管理的主体地位,强调了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职责权限应分别规定,相应的业绩评价也应分开。新准则也处处体现出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职责业绩要分清。如从利润表的结构来看,资产减值损失列入了经营亏损,而不是列入营业外支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列入了营业利润,原列在营业利润外的投资收益也列入了营业利润内,说明经营者对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变动及投资收益是可控的,应作为经营者的责任和业绩进行评价。此外,还区分了一般性损益和虚拟损益,如单独列示的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权益法下对联营及合资企业的投资损益虽然是没有现金流动的虚拟损益,但也是经营者业绩考核的指标。再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来看,分别列示投资者原因和经营者原因增减的、历史性原因和当年增减的损益变动,如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属于历史原因变动,不属于本年原因变动,而投资者投入和减少资本以及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的都属于投资者原因变动的,非经营者原因增减的。
2、建立健全各项薪酬和社会保障制度。通则规定对经营者、核心技术人员可实行年薪制,对高管可实行股权激励,关键研发人员可实行技术奖励或分成,对职工应支付劳动报酬并建立内部奖励、养老、医疗、劳动保险、交纳住房公积金等制度。新准则也进一步完善了成本补偿制度,要求全面核算职工薪酬费用,按受益对象摊入成本,以期作为产品定价的重要依据。这些规定将企业负担的社会责任引入到会计体系中,用会计手段协调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建立研发经费管理制度。通则第三十八条规定,企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所需经费,可以通过建立研发准备金筹措,据实列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企业集团可集中使用研发费用,用于企业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新准则也改变了旧准则下的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做法,对于符合确认条件的开发支出允许资本化,作为资产予以确认。这将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结构和业绩水平,激励其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品、技术升级。
4、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补充、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企业不仅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和其他涉及派出董事、监事的干部管理制度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职代会审议制度、工会制度也应同时修订完善。这些制度健全了,财务会计制度才能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应分别按投资者和经营者主体进行修订,如投融资管理制度、财务决策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度、职工福利支出管理制度、业绩考核管理制度等;成本管理制度应区分是职务行为支出还是个人行为支出,企业不能承担属于个人的支出。
5、重新设计和细化信息系统与报告系统。两则颁布后企业应重新修订会计手册,整合报告系统,使企业的业务报告、预算管理报告、业绩考核报告、财务报告、董事会及股东大会报告等与日常的管理活动相适应。另外,对公允价值的评估、减值测试等应及时建立健全信息采集系统,及时全面地采集新准则需要的公允价值信息、资产市场价格信息、相关市场参数信息,根据新的数据统计口径编制财务报告和披露信息,设立各种公允价值、现值等的备查簿。
(作者系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
责任编辑 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