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7年上证指数从年初的2675点上升至6000点后,一直在5000点附近高位调整。同时,同时,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剔除中国建设银行等75家新上市公司)共实现投资收益1814.31亿元,占净利润总额的32.16%。部分上市公司投资收益在总利润中所占的比例更高。因此,有人认为,新会计准则核算方法的改变,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引入导致了企业投资收益大增,从而增加了上市公司的利润,形成了股市的泡沫。
本文将通过分析新会计准则下投资收益的本质,结合上市公司投资收益的确认情况以及新旧会计准则在投资收益核算内容上的差异,说明投资收益的增加与会计准则变更并无关系,并为投资者阐述投资收益项目对于投资决策的参考价值。
一、投资收益科目所体现的新会计准则的核心理念
新会计准则更加强调企业资产的质量,不再单纯强调企业实现利润的多少。按照资产负债表观,企业财富的增加不能只关注利润,而是要关注净资产,关注期末净资产和期初净资产相比是否真正增加。如果净资产增加了,企业的财富就增加了。同时,也要关注净资产的价值是否为真实价值,只有在真实价值的前提下净资产增加,才能表明企业财富的增加。
新会计准则中,只有当投资企业已经...
2007年上证指数从年初的2675点上升至6000点后,一直在5000点附近高位调整。同时,同时,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剔除中国建设银行等75家新上市公司)共实现投资收益1814.31亿元,占净利润总额的32.16%。部分上市公司投资收益在总利润中所占的比例更高。因此,有人认为,新会计准则核算方法的改变,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引入导致了企业投资收益大增,从而增加了上市公司的利润,形成了股市的泡沫。
本文将通过分析新会计准则下投资收益的本质,结合上市公司投资收益的确认情况以及新旧会计准则在投资收益核算内容上的差异,说明投资收益的增加与会计准则变更并无关系,并为投资者阐述投资收益项目对于投资决策的参考价值。
一、投资收益科目所体现的新会计准则的核心理念
新会计准则更加强调企业资产的质量,不再单纯强调企业实现利润的多少。按照资产负债表观,企业财富的增加不能只关注利润,而是要关注净资产,关注期末净资产和期初净资产相比是否真正增加。如果净资产增加了,企业的财富就增加了。同时,也要关注净资产的价值是否为真实价值,只有在真实价值的前提下净资产增加,才能表明企业财富的增加。
新会计准则中,只有当投资企业已经实现收益并表现为企业净资产增加时,才能将该收益计入“投资收益”科目。与此同时,为了满足投资者决策的需要,新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以反映资产的现时价值。由于公允价值并没有带来现金流入和净资产的增加,从而只有当处置投资时,才可以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科目。新会计准则在“投资收益”科目的设置上,一方面以服务投资者决策为出发点,稳健地看待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也对上市公司的动态利润变动加以反映,体现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新准则中投资收益的确认与计量投资收益是指企业进行投资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在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中,投资收益包括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和金融资产投资收益。随着企业运用资金权力的日益增大,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投资活动中获取收益或承担亏损已经成为企业利润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比重发展呈越来越大的趋势。
(一)长期股权投资中投资收益的核算
如果被投资公司是投资公司的子公司,或者投资单位持有被投资单位很少的股份而且没有影响、且这些股权也没有市场价格,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在成本法核算情况下,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投资企业按股份比例确认当期投资收益;另外,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将实际收到的金额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投资企业对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的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当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或者发生净亏损时,投资企业应当按照投资比例确认当期投资收益。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除将实际收到的金额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外,还需要将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
(二)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核算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新准则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将公允价值变动的计金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置该金融资产和负债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和现金股利,应当计入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处置该资产时,应将取得的价款与账面价值之差计入投资收益;同时将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与贷款和应收款项,在持有期间,企业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将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处置该投资时,应将所取得价款与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上述两类资产不涉及公允价值变动的计量属性。
综上所述,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并没有计入投资收益,而是分别计入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和资本公积科目,只有在期末处置时才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因此说,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并没有改变投资收益的数额。
三、新旧会计准则中投资收益的异同
(一)新旧准则中投资收益核算的差异新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中,需要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情况,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如果资产的公允价值升高,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如果资产的公允价值降低,则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旧准则中当资产的价值升高时,由于谨慎性原则不对资产进行处理;当资产的价值降低时,要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虽然二者所计入的科目不同,但是两个科目中的金额都只有在处置该资产时才能转入投资收益科目。
新旧准则长期股权投资中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范围不同。当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时,新准则采用成本法对其进行核算,而旧准则采用权益法对其进行核算。
(二)新旧准则中投资收益核算的共同点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股利,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投资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股份比例确认为投资收益。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按照所收到的处置收入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和已确认但尚未收到的应收股利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四、中报投资收益激增的原因分析
2007年中报投资收益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是被投资单位业绩增长,导致上市公司(投资方)按照权益法核算确认的投资收益增加。据统计,1493家上市公司由此原因产生的投资收益合计为150.21亿元,同比增加80.10亿元,增幅为114.24%。二是上市公司在上半年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以及交易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现的投资收益。由于上半年股市大涨,上市公司转让投资产生了大量的收益。据资料显示,1493家上市公司处置股权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合计994.36亿元,同比增加641.63亿元。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原准则和制度的规定,也应确认同样金额的投资收益,可以说投资收益金额变化较大,主要是在“牛市”的作用下,上市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将自有资金投入市场参与新股申购等而产生的收益,这并不是会计标准改变所带来的。
五、投资收益对于投资决策的价值
投资收益是备受人们关注的报表项目。我们既不能否认投资收益对企业的价值,也不能忽略投资收益与营业利润的差别。市盈率是绝大多数投资决策所参考的指标。投资收益越多,总利润越多,每股盈余越高,市盈率越低,从而直接引导投资决策。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仅要参考市盈率的高低,还要详细分析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内容。首先,要关注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的构成、主营业务在行业中的地位。营业利润越高,主营业务在行业中的地位越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投资价值也越大。其次,要分析投资收益在总利润中的比例和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情况。资本运作具体包括证券投资和项目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以及证券投资中投资其他上市公司证券和持有非上市股权的比例。如果上市公司的证券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例很高,且投资其他上市公司证券在证券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很高的话,该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会随着证券市场的波动而变动,其可持续获利能力可能较差。最后,不能把上市公司报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作为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它是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发生的账面价值变化,是没有产生现金流的未实现利润。
责任编辑 武献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