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财务预警系统的应用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相结合。财务预警是以真实准确的内外部信息资料为基础的,严密的内部控制措施既能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又能为预警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具备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组织建设权责分明、交易处理程序适当、信息记录真实等内容。
2、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完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现有的预警模型大都是在借鉴国外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上市公司的资料进行统计计算得出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适用于本土公司的财务预警系统,不断更新评价指标,以增强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的自觉性,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正当利益。
3、不同行业和类型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式应有所差别。上市公司的行业性质、经营理念、管理水平和产品特点等都不尽相同,每种模型自身也有局限性,要想使选择的财务预警模式真正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选择和构建符合公司要求和特点的财务预警模式。
4、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应考虑一些必要的非财务指标的定性因素。加入非财务指标等定性因素后的指标体系不仅能在财务比率真实性等不同方面弥补单纯财务指标的不足,更重要的...
1、财务预警系统的应用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相结合。财务预警是以真实准确的内外部信息资料为基础的,严密的内部控制措施既能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又能为预警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具备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组织建设权责分明、交易处理程序适当、信息记录真实等内容。
2、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完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现有的预警模型大都是在借鉴国外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上市公司的资料进行统计计算得出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适用于本土公司的财务预警系统,不断更新评价指标,以增强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的自觉性,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正当利益。
3、不同行业和类型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式应有所差别。上市公司的行业性质、经营理念、管理水平和产品特点等都不尽相同,每种模型自身也有局限性,要想使选择的财务预警模式真正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选择和构建符合公司要求和特点的财务预警模式。
4、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应考虑一些必要的非财务指标的定性因素。加入非财务指标等定性因素后的指标体系不仅能在财务比率真实性等不同方面弥补单纯财务指标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一些非财务指标本身,如企业规模、审计意见、行业因素等在预测经营风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引入模型的非财务指标需要进行技术处理加以量化。
5、实施过程中深入分析危机因素,抓住关键,对症下药。由于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企业自身的调节措施达到化解财务危机的目的,同时,企业在化解现时存在的危机的同时,可能会带来新的风险和问题。因此,企业应全盘统筹考虑,分析多种不同措施可能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并进行比较,从中选取最经济的可行方案。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风险意识,增强、培养和激发上市公司主动应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能力和水平,推动财务预警系统研究和应用不断发展。
责任编辑 屈艳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