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优势在全国较为突出,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税金和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列。但目前浙江省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管理相对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资金相对不足等发展瓶颈,其中,资本结构缺陷与融资难成为困扰着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笔者在此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构成
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业绩和长远发展。根据笔者对浙江省温州、台州、绍兴、嘉兴、金华、宁波、舟山、丽水等地的商业银行和507家中小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现阶段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构成主要如下:
1、自有资金或股权资金是中小企业创立与发展的基础性资金来源,股权的集中程度比较高。调查显示,50人以下的小企业在全部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或股权资金所占的比重最高为67.5%,其中所有者提供的资金占43.2%;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自有资金的比重呈现递减趋势。并且,根据调查显示,这些企业的股权大多数集中在少数股东手中。
2、以银行和信用社信贷为主的正规金融资本是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来源...
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优势在全国较为突出,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税金和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列。但目前浙江省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管理相对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资金相对不足等发展瓶颈,其中,资本结构缺陷与融资难成为困扰着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笔者在此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构成
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业绩和长远发展。根据笔者对浙江省温州、台州、绍兴、嘉兴、金华、宁波、舟山、丽水等地的商业银行和507家中小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现阶段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构成主要如下:
1、自有资金或股权资金是中小企业创立与发展的基础性资金来源,股权的集中程度比较高。调查显示,50人以下的小企业在全部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或股权资金所占的比重最高为67.5%,其中所有者提供的资金占43.2%;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自有资金的比重呈现递减趋势。并且,根据调查显示,这些企业的股权大多数集中在少数股东手中。
2、以银行和信用社信贷为主的正规金融资本是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来源。据调查,在中小企业总负债中贷款所占的比重平均为61.2%。当企业遇到资金困难时,有71%的企业首先想到的是向银行、信用社贷款,有23%的企业首选民间借贷,有6%的企业首选拖欠货款。并且,有60.5%的企业贷款要求基本得到满足,有29.1%的企业不能满足要求、贷款缺口较大,有10.4%的企业基本得不到贷款。
3、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是中小企业外源融资资本的重要补充。中小企业外源融资资本来源呈多样化,除银行借款外,其他负债主要包括民间借款、内部集资和企业商业信用等。据调查,发生过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的企业占92.3%。这类融资活动的具体范围一般按照与企业所有者的社会关系由亲至疏递减,首选向亲友借款,其次是内部集资,再次是向一般社会关系借款,最后是向专营借款活动的高利贷借款。
4、商业信用也是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重要渠道。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中小企业十分注重对商业信用即应付款的利用,应付款在企业外源融资中占有较重要的比例,仅次于银行和信用社贷款。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信用账户总体情况是比较好的,65%的企业认为由于熟悉对方企业的情况,风险不大,一般可以收回;26%的企业认为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9%的企业已经发生了坏账。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资本结构缺陷的机理分析
1、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与大企业和上市公司比较,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客观上存在难以克服的内在制约因素。融资能力普遍较低,难以与银行或其他外部投资者发生融资关系,其成长只能依赖于内源融资。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规模偏小而带来的信用差、风险大、交易成本相对较高。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其财务状况受市场影响较明显,缺乏稳定性。中小企业大多集中在传统产业,生产工艺水平低,科技创新慢,竞争能力弱,管理能力明显不足。由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高,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社会信用偏低、担保困难,使得银行从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考虑不愿意支持其贷款。
2、外部原因
第一,金融机构存在“贷优不贷劣,贷大不贷小”的市场选择倾向,对中小企业在认识上尚存偏见,服务意识不够强。第二,贷款权限过分上收。在控制信贷总量的过程中,各商业银行上收贷款权限,提高贷款标准和要求。贷款权限的过分上收使得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核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错位,不能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第三,信贷标准统一化,缺乏灵活性和务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第四,部分商业银行未能针对中小企业出现的新特点、新要求来设计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社会环境因素
第一,狭窄的直接融资环节。中小企业在外源融资中,直接融资渠道比较狭窄:相对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以及信息披露等要求而言,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门槛太高;国内的中小企业板刚起步,资本市场容量较小;三板市场(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和风险资本市场则还在酝酿之中。第二,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太完善一直是制约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较重大的障碍。在金融市场上,我国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比较严重,使得银行难以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更难摸清其经营风险和收益状况,从而使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放贷特别谨慎。第三,低效的中介担保环节。目前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很难发挥其作用,而且,现有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因受其规模的限制,服务范围有限,也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三、优化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与融资策略
1、加大金融改革和创新步伐
第一,加快国有银行的改革步伐,完善金融产权制度,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第二,推进金融机构体系创新。应在金融领域放松管制,促进金融深化,培育产权明晰的中小银行,发展多样化、分工合作的金融服务体系。对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要实行宽松的市场准入和扶持政策,努力构建股份制银行、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城乡合作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相互合作共同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格局。第三,加强信贷管理体制创新。尽快完善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管理办法、信贷准入规则和信用评级标准: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审批机制,简化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率。第四,加快信贷业务创新。各金融机构要按市场需求调整经营思路,不断推出特色鲜明的个性化服务。应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中小企业推出不同特色的金融服务产品。
2、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开辟直接融资渠道,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能力。一是加快二板市场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平台,鼓励、扶持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经营资金。二是加快创新,设计出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债券品种,允许部分优质中小企业发行自己的债券,并允许流通转让。三是大力发展银行贷款以外的其他金融业务,如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本票、信用证、保函以及商业汇票等。此外,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由于实行财政预算分级管理体制,地方政府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可按一定比例提取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为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设备更新和扩大再生产,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
3、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首先,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太健全的情况下,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还必须从法律环境入手。有效的法律保护能够促使中小企业信守合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融资环境。政府应建立完备、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以保护市场参与各方的正当权益。其次,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是由地方财政拨款,组建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按企业化运作。二是成立区域内中小企业互助性的社团法人性质的担保机构,通过行业自律、互相监督等手段,解决中小企业信用缺失所带来的融资难问题。三是组建真正商业化的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四是成立再担保公司,由财政注资引入国家信用对担保机构实施再担保,也可由政策性银行进行再担保,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样,可有效分担担保机构的风险,提升担保机构信用,扩大担保资源总量,从而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担保体系。
4、优化自身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影响其融资的内在原因,也是畅通融资渠道的根本。中小企业要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规范经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方向发展,利用自身的资源,增强实力和信誉,以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中小企业在确立融资理念时应坚持效率优先原则,在创造条件大力拓展外源融资渠道时,要比较采用不同融资工具的成本收益。不同的中小企业应根据企业规模、发展阶段、信息约束条件、财务结构以及资金需求方面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以降低经营成本,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责任编辑 刘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