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4年6月23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Fair Va]ue Measurements)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FVM)。FVM在对美国现行所有会计准则、公告和声明中有关“公允价值”的论述或规范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公允价值”会计理论框架。FVM代表了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的最新动态,对增强公允价值计量情况下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进一步改进会计计量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出台背景
FASB认为,美国现行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现行准则对如何使用公允价值的指导十分有限,无法正确引导和规范会计实务。许多FASB准则涉及公允价值计量,但是,由于各种公允价值技术的开发目的单一、开发过程零散、时间跨度较长,使它们被肢解在多个不同的准则中,造成实务中运用的混乱。此外,在现行会计概念框架中有关计量属性的理论极其有限,20多年前颁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报》第5号(SFAC5)没有把公允价值看成是一种可能的计量属性,虽然SFAC7是针对公允价值的,但它主要论述“现值技术”。再者,会计概念框架没有就如何选择权衡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计量属性提供理论指导,也没有对这...
2004年6月23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Fair Va]ue Measurements)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FVM)。FVM在对美国现行所有会计准则、公告和声明中有关“公允价值”的论述或规范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公允价值”会计理论框架。FVM代表了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的最新动态,对增强公允价值计量情况下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进一步改进会计计量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出台背景
FASB认为,美国现行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现行准则对如何使用公允价值的指导十分有限,无法正确引导和规范会计实务。许多FASB准则涉及公允价值计量,但是,由于各种公允价值技术的开发目的单一、开发过程零散、时间跨度较长,使它们被肢解在多个不同的准则中,造成实务中运用的混乱。此外,在现行会计概念框架中有关计量属性的理论极其有限,20多年前颁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报》第5号(SFAC5)没有把公允价值看成是一种可能的计量属性,虽然SFAC7是针对公允价值的,但它主要论述“现值技术”。再者,会计概念框架没有就如何选择权衡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计量属性提供理论指导,也没有对这种情况下的计量结果是否公允进行论证。相关性和可靠性有时是相互矛盾的,会计信息的最高目标不是追求任何一个极端,而是寻求两者的最佳均衡。针对上述问题,FASB在FVM发布之前两年半的时间里,召开了20多次会议进行讨论研究,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FVM的征求意见稿。FASB认为,“公允价值计量”问题非常复杂,短期目标是制定一个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阐明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和使用方法,统一指导当前的会计实务;长期目标是修订现行会计概念框架,为在恰当时间使用公允价值进而使可靠性和相关性最佳均衡提供理论依据。
二、FVM对公允价值的新发展
FVM在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方面的变化,以及披露范围的扩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公允价值定义进行修订。新定义指出:公允价值是在当前交易中,在熟悉情况、不关联、自愿的各方之间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价格。与原定义相比,新定义增加了“熟悉情况”、“不关联”,并且把“公允价值”看成“价格”,对公允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
2、在活跃市场上要价(bidprice)和出价(aSkedprice)比收盘价(closing price)更容易定期获得的情况下,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应按以下方法进行估计:长期金融资产以出价为基础;短期金融资产以要价为基础。同时,终止美国证券委员会——第118号(SECASRN0.118)的相关规定。
3、限制债券(ReStricted Securities)的公允价值以相同非限制债券的报价为基础,并根据其受限制程度调整后的金额确定。SFASN0.115的方法被取代。
4、相同或相似的资产或负债,在缺少市场报价(quoted price)的情况下,其公允价值应采用与市场途径(market approach)、收益途径(income approach)和成本途径(coSt approach)相协调的多重计价技术来确定。市场途径是通过相同、相似或可比资产或负债实际交易的可观察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收益途径就是现值技术(presentvalue techniques);成本途径针对资产,是以重置成本为基础,在考虑各种价值减损后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
5、将SFAC7中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的方法列入FVM准则中,进而将其提升至公认会计准则A级(Leve]A GAAP),适用于所有的以“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的准则。
6、在使用公允价值重新计量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项目时,应增加披露的内容,具体包括:(1)各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金额;(2)确定这些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方法;(3)重新计量资产或负债对收益的影响金额。
三、主要作用
FVM的出台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推动财务会计计量的改革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1、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FVM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指出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在非实际交易情况下,对资产或负债的交换价格进行估计(对负债的公允价值估计要考虑企业的信用等级),这种估计是参照当前模拟市场交易信息确定的。根据其目的可以推断,公允价值计量是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服务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实质是在报告日对企业所持有的、在当前无法交易的资产和负债进行以当前市场信息为参照的价值估计,使报表信息更能反映企业当前的市场价值,这无疑会大大增强报表信息的相关性。
2、建立了公允价值估价的等级系统。FVM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建立了公允价值估价的等级系统(Fair ValueHi-erarchy),将公允价值根据其估价所依据的信息不同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估价所参照信息是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报价,并且该报价不得加以调整。二级估价所依据的信息是相似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报价,此报价可以根据计量标底与参照标底的差异程度进行调整。三级估价是使用与市场途径、收益途径和成本途径相协调的多种估价技术进行估价的结果。FVM要求企业优先选用一级估价,只有在一级估价所依据的信息无法获得的情况下,才允许企业进行二级估价。三级估价是相同或相似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报价均无法获得情况下的最后选择。可以看出,在公允价值估价过程中,FVM要求企业最大限度地依据活跃市场信息,最小限度地参照企业自己的判断。
3、提出了估价前提的理论。FVM还提出了估价前提(ValuationPremiSe)理论,要求企业提供所计量资产的条件、位置、是否安装或是否与其他资产装配使用等情况的附加信息。估价前提还对市场参与者在资产估价时可能使用的假定进行分析,认为“持续经营”(going-concern)和“在用”(in-use)是公允价值估价的一般前提。公允价值估计是在企业持续经营、资产继续使用情况下的价值计量,相同或相似资产的活跃市场报价只能作为价值估计的参照,还必须根据资产的新旧程度、安装与否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一台已安装机器的公允价值应该等于相同未安装新机器的市场报价,减去已发生的价值减损再加上安装成本后的金额。可见,估价前提对推动资产的公允价值更接近其真实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四、简要评价
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标准主要是可靠性和相关性。人们普遍认为,公允价值具有极高的相关性,能够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但它无法保证信息的可靠性。缺乏可靠性是公允价值受到批评的主要原因。此外,公允价值计量中存在大量估计和判断,这为管理层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FASB开始颁布与公允价值有关的准则以来,上述问题就一直困扰着国际会计理论和实务界。FVM在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和方法的许多方面有重大突破,在提升公允价值可靠性、压缩企业操纵空间、增强报告信息可比性等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把增强财务报告信息的及时性和相关性作为最高目标,凸显公允价值在信息相关性方面的优势;建立了公允价值计量的评估等级系统,对企业估价信息的选择范围和层次进行规范,压缩了企业操纵利润的空间,减少了人为的估计和判断,极大地增强了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把市场信息作为估价基础的首选,同时提出了估价前提理论,使报告反映的企业价值更接近其当前的真实市场价值,大大提高了报告信息的决策有用性。FVM将在美国2005年6月15日以后开始的会计期间生效,它的采用将给财务会计计量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责任编辑 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