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7月21日,人民银行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那么,人民币升值对企业有哪些影响,又该如何应对呢?笔者针对进料加工复出口企业,谈些看法。
(一)人民币升值短期内对进料加工复出口企业的影响:
1、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的定义:进料加工复出口,是指经营单位专为加工出口商品而用外汇购买进口的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零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经加工后返销出口成品和半成品。对于单纯从事进料加工复出口的企业,一般只有外币收款的流入,而没有人民币的收入来源;货币支出却有外币购料和人民币购料,还有日常人工等费用开支所需要的人民币。对所需要的人民币,只能向银行结汇取得。人民币升值,会给这类企业带来现实的结汇损失。而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结汇损失应进入财务费用,因此,该损失将直接减少企业当期利润。
2、资产负债表上美元的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反映的人民币价值降低,其美元原值不变,虽然对有足够美元收入支付美元支出的企业来说,不影响其原币的债权债务,但汇率降低引起的...
7月21日,人民银行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那么,人民币升值对企业有哪些影响,又该如何应对呢?笔者针对进料加工复出口企业,谈些看法。
(一)人民币升值短期内对进料加工复出口企业的影响:
1、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的定义:进料加工复出口,是指经营单位专为加工出口商品而用外汇购买进口的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零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经加工后返销出口成品和半成品。对于单纯从事进料加工复出口的企业,一般只有外币收款的流入,而没有人民币的收入来源;货币支出却有外币购料和人民币购料,还有日常人工等费用开支所需要的人民币。对所需要的人民币,只能向银行结汇取得。人民币升值,会给这类企业带来现实的结汇损失。而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结汇损失应进入财务费用,因此,该损失将直接减少企业当期利润。
2、资产负债表上美元的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反映的人民币价值降低,其美元原值不变,虽然对有足够美元收入支付美元支出的企业来说,不影响其原币的债权债务,但汇率降低引起的美元贬值,使得当期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资产总额降低,有可能提高企业以资产为条件进行融资等方面运作时的难度。
3、美元对人民币贬值,意味着人民币购料和服务成本提高,对于这类出口企业,如果按最新汇率调整出口产品价格,产品的美元价格应该提高,而如果提高价格,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会受到影响;如果价格不变,企业将面临被吃掉部分利润的危险,尤其是国内采购比例较大的企业,损失的利润就更多。
(二)应对措施
1、保持美元存款,减少美元结汇。帮助有购汇需求的公司进口材料或产品,再销售给有需求的企业,这样可以减少本企业结汇的损失,同时也帮助有购汇需求的企业减少购汇的财务费用支出;短时期内,也可以用美元存款作质押,直接向银行贷款人民币。
2、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缩短美元的回收期。适当延长应付账款的付款期,尽量减少应收账款回收时间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快与企业的开户银行开展外币金融产品的合作,例如,进行远期结售汇业务或购买外汇期权,以减少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3、企业内部采取措施,从采购和市场两个环节入手,将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1)召集市场部门调研汇率变动对同行业产品的价格反响,给企业是否调价以及调价的幅度提供参考。(2)召集采购部门调研相关原材料的价格行情,如果是依靠进口原料加工的原材料行业,在此次汇率变动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其产品应该有降价的空间,使用此类材料的出口企业可以消化部分损失;如果原材料的供应商其原料供应完全是国产的,在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的情况下,也可以和供应链前端的供应商协商,要求供应商做出让利的举措,以保证后期的材料供应量,达到双赢的目的。(3)清理国内供应商,增加转厂和进口供应商的比重,以增大公司的用汇额,减少结汇额,企业应优先选择有条件办理进口或转厂的供应商进行合作,以减少出口退税率差异4%的损失,及支付国内材料款而产生的人民币资金需求形成的结汇损失。
以上仅是从财务角度企业短期内为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可采取的措施,从长远看,完善国内的金融市场体系,培养适应新形势的财务管理人才,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责任编辑 刘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