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岛市城阳区本着“积极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自2002年10月10日起对区直136家单位分批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整个实施过程按照“政府领导、纪委监察监督,财政操作,部门配合”的工作方向进行,使全区机关会计核算逐步从分散走向集中,并朝着改革的预期目标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基本情况
我区会计核算中心成立于2002年7月,为副处级全额事业单位,隶属区财政局管理,现有人员30名,内设四个科室,分别为综合科、资金核算科、监督监察科、会计核算科,同时在城建局和教体局内部又分别设立分核算中心进行管理,实行二级核算体系管理模式。截至2003年6月30日全区136家行政事业单位已全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核算中心建立起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功能较为齐全的集中核算管理系统,采取“服务大厅、一站式办公”形式,设置柜台对外受理结报业务。
(二)会计集中核算初见成效
1、加强了财政监督,规范了会计核算,建立了会计核算综合系统。我区会计核算中心把海尔OEC“日清日毕”的管理理念融入会计体制改革中,使预算管理、支付管理、成本管理、会计核算管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会计核算综合系统。通过集中核算,使预算...
青岛市城阳区本着“积极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自2002年10月10日起对区直136家单位分批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整个实施过程按照“政府领导、纪委监察监督,财政操作,部门配合”的工作方向进行,使全区机关会计核算逐步从分散走向集中,并朝着改革的预期目标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基本情况
我区会计核算中心成立于2002年7月,为副处级全额事业单位,隶属区财政局管理,现有人员30名,内设四个科室,分别为综合科、资金核算科、监督监察科、会计核算科,同时在城建局和教体局内部又分别设立分核算中心进行管理,实行二级核算体系管理模式。截至2003年6月30日全区136家行政事业单位已全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核算中心建立起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功能较为齐全的集中核算管理系统,采取“服务大厅、一站式办公”形式,设置柜台对外受理结报业务。
(二)会计集中核算初见成效
1、加强了财政监督,规范了会计核算,建立了会计核算综合系统。我区会计核算中心把海尔OEC“日清日毕”的管理理念融入会计体制改革中,使预算管理、支付管理、成本管理、会计核算管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会计核算综合系统。通过集中核算,使预算单位收支业务的列支口径得到了统一,健全了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总中心和两个分中心分别由近60台计算机组成三个独立的大型局域网,客观物质条件的具备,使资金收付账目做到了“笔笔清、项项明、事事对”,随时显示各部门的预算指标和资金余额。自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以来,各单位的支出与纳入前同期相比,剔除不可比因素后平均费用下降了11.7%。各单位财务移交后,通过政府的间接宏观调控,较好盘活了账户上的日常积淀资金(日均就达5500至6300余万元)。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2、加快了会计电算化步伐,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改变了原单位财务核算普遍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统一实行了会计电算化,建立了会计集中核算单位账套170余个,前台共设8个柜组,平均每个柜组核算21个单位(账套),后台人均核算15个单位(账套),精简单位财务岗位200余个。同时,通过信息网络控制单位的财政预算、专项资金指标等,提高了财政监督的手段,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化”这一基本目标。
3、改变了财政资金分散管理的模式,增强了政府财政改革的计划性、前瞻性和科学性。通过集中核算,全区共发放小额备用金卡136个,撤销单位账户420余个,日均处理经济业务事项730余项,日均资金流量达310多万元,有效避免了多环节资金滞留,使原来在单位沉淀的大量资金,成为政府可调度资金(通过服务银行运作)。同时,也为配合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以及财政资金宏观调控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和控制。
4、防止腐败和不正之风,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通过会计集中核算,各预算单位经济业务置于财政部门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之下。核算中心审核人员根据统一财务开支标准和各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及审批程序,从资金结算环节对每一笔经费的使用和报销进行严格审核,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截至目前为止已拒付260余笔不合理、不合规的业务,涉及资金430余万元,较有效地规范了财务支出行为,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切实防止腐败和不正之风,将党风廉政建设置于“核算—监督—控制”的统一体中,促进了财政监督与廉政建设。
(三)进一步改进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
深化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向国库单一账户制度过渡。会计集中核算的运作为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地方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如何衔接的研究,不断拓展此项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实践证明,这项会计核算体制的改革迈出了向国库存集中收付过渡的关键性一步。有效地监督单位把各项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体现了国库集中收付的“收”的特性,是国库集中收付的“基础”;“零余额单一账户”和“小额备用金账户”的实施则体现了国库集中收付的“付”的特性,是国库集中收付的“前提”。两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口子进,一个漏斗出,一个渠道管理”的效果,为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在实践中已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我们应在具体工作中边试点、边探索、边完善,总结经验教训,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策采购等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形成整体合力。
责任编辑 季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