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复式记帐原理,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帐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和反映。借贷记帐法作为复式记帐,对每笔经济业务可以编制“一借一贷”的简单会计分录,也可以编制“一借多贷”、“一贷多借”的复合会计分录。至于能否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笔者的看法是肯定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对具体业务必须具体分析,不可滥用。能否“多借多贷”有以下三种情况:
1.不能“多借多贷”的业务。如某小规模纳税人企业通过财产清查,发现甲材料盘盈10万元,乙材料盘亏6万元。这样的业务应该把盘盈与盘亏分别记帐,不能合并入帐,作: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60000
原材料-甲材料 10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000
原材料-乙材料 60000
2.可以选择使用的业务。如某企业同时向同一个单位出售甲产品10万元,收到销货款5万元,其余5万元赊帐。增值税率为17%。这样的业务可作“多借多贷”:
借:银行存款 50000
应收帐款 5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8547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14530
也可以把收“现款”和“赊帐”分别入帐。
①现款部分作:
借:银行存款 5000...
根据复式记帐原理,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帐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和反映。借贷记帐法作为复式记帐,对每笔经济业务可以编制“一借一贷”的简单会计分录,也可以编制“一借多贷”、“一贷多借”的复合会计分录。至于能否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笔者的看法是肯定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对具体业务必须具体分析,不可滥用。能否“多借多贷”有以下三种情况:
1.不能“多借多贷”的业务。如某小规模纳税人企业通过财产清查,发现甲材料盘盈10万元,乙材料盘亏6万元。这样的业务应该把盘盈与盘亏分别记帐,不能合并入帐,作: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60000
原材料-甲材料 10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000
原材料-乙材料 60000
2.可以选择使用的业务。如某企业同时向同一个单位出售甲产品10万元,收到销货款5万元,其余5万元赊帐。增值税率为17%。这样的业务可作“多借多贷”:
借:银行存款 50000
应收帐款 5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8547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14530
也可以把收“现款”和“赊帐”分别入帐。
①现款部分作: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42735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7265
②赊帐部分作:
借:应收帐款 5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42735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7265
3.必须使用“多借多贷”的业务。如某企业用一台设备对外投资,设备原值15万元,已提折旧5万元,双方协议价为11万元。这项业务应该作:
借:长期投资 110000
累计折旧 50000
贷:固定资产 150000
资本公积 10000
这是一套“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但它能够完整地反映经济业务,并没有不当之处。实际上“多借多贷”也属于复合会计分录。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如何编制会计分录,要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确定。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按其经济业务本身就需要编制一套“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集中反映该项业务的全貌和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而不能人为地将一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分开,编制两张记帐凭证。但从总体来说,“多借多贷”不容易看出科目的对应关系,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尽可能不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必须强调指出,不能为了图省事,把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合并,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否则就会造成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不清楚,会计科目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看不清业务的来龙去脉,也容易造成帐簿记录的错误,给记帐、算帐和对帐带来困难。责任编辑温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