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财务制度规定“……每月终了……对于尚未付款或尚未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收料凭证,应分别材料科目,抄列清单并按计划成本暂估入帐,借(增)记‘原材料’、‘燃料’等科目,贷(增)记‘应付购货款——暂估应付帐款科目’,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记录,予以冲回……。”在计划经济情况下,实际进货价格与计划价格(计划成本)差异较小,对成本核算准确性影响不大,减少了核算量,是可行的。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价格受市场供求规律的影响,变动频繁,与计划价格相差幅度很大,这时,如果只暂估计划成本而不暂估差异的话,只能对库存情况进行反映,而不能对材料采购成本升降情况进行真实反映,必然造成当月成本核算失真。
造成材料采购成本失真的原因:一是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情况下,材料本身的市场价格与企业制定的计划价格(计划成本)不可能一致,而且差异较大。二是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情况下材料到货入库与付款结算在时间上必然存在不一致,而且月底这部分数额较大。三是在只按计划成本暂估入帐,而差异部分不暂估入帐的情况下,当月分摊材料差异计算差异率时,势必形成分子不变,分母变化较大,计算出的差异率不可能真实的反映出材料采购成本的升降幅度,用...
财务制度规定“……每月终了……对于尚未付款或尚未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收料凭证,应分别材料科目,抄列清单并按计划成本暂估入帐,借(增)记‘原材料’、‘燃料’等科目,贷(增)记‘应付购货款——暂估应付帐款科目’,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记录,予以冲回……。”在计划经济情况下,实际进货价格与计划价格(计划成本)差异较小,对成本核算准确性影响不大,减少了核算量,是可行的。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价格受市场供求规律的影响,变动频繁,与计划价格相差幅度很大,这时,如果只暂估计划成本而不暂估差异的话,只能对库存情况进行反映,而不能对材料采购成本升降情况进行真实反映,必然造成当月成本核算失真。
造成材料采购成本失真的原因:一是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情况下,材料本身的市场价格与企业制定的计划价格(计划成本)不可能一致,而且差异较大。二是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情况下材料到货入库与付款结算在时间上必然存在不一致,而且月底这部分数额较大。三是在只按计划成本暂估入帐,而差异部分不暂估入帐的情况下,当月分摊材料差异计算差异率时,势必形成分子不变,分母变化较大,计算出的差异率不可能真实的反映出材料采购成本的升降幅度,用这样的差异率来分摊材料差异必然失真。另外,如按原规定做也不利于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材料成本在一般情况下占产品成本的50%以上,各工业企业都把控制材料采购成本作为重点来抓,而差异率又是反映材料采购成本升降最敏感的指标,差异率的真实反映对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也至关重要。
鉴于以上原因,我认为每月终了应同时按计划成本和差异暂估入帐,借(增)记‘原材料’、‘原材料差异’、‘燃料’、‘燃料差异’等科目,贷(增)记‘应付购货款——暂估应付帐款科目’,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记录,予以冲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