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邓小平同志最近在南方视察时明确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李鹏总理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进行发行股票和证券交易市场的试点工作,使股份制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股份制作为一种探索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型企业制度,已在我国的许多地区进行了试点。本文拟就企业试行股份制的有关问题谈几点认识。一、破除思想障碍,正确认识股份制1.关于股份制的性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部分企业实行股份制,发行股票的试点工作已有8年多了,其间步履维艰,几起几落,说来说去,还是因为纠缠在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上。因此,股份制究竟是什么性质的,确实需要统一思想认识,并且要允许人们有一个认识、了解它的过程。股份制是诞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它是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经过几百年的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比较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但股份制并非是资本主义所特有,它的性质取决于投资者的性质。从一个新建的股份制...
邓小平同志最近在南方视察时明确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李鹏总理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进行发行股票和证券交易市场的试点工作,使股份制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股份制作为一种探索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型企业制度,已在我国的许多地区进行了试点。本文拟就企业试行股份制的有关问题谈几点认识。一、破除思想障碍,正确认识股份制1.关于股份制的性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部分企业实行股份制,发行股票的试点工作已有8年多了,其间步履维艰,几起几落,说来说去,还是因为纠缠在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上。因此,股份制究竟是什么性质的,确实需要统一思想认识,并且要允许人们有一个认识、了解它的过程。股份制是诞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它是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经过几百年的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比较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但股份制并非是资本主义所特有,它的性质取决于投资者的性质。从一个新建的股份制企业来看,原来以国家资金投资的,入股后仍然归国家所有;原来以集体资金投资的,入股后仍归集体所有;原来是个人投资的,仍归个人所有。如果吸收入股的既有国家投资,又有集体和个人的投资,那就要看谁的投资占主导地位。只要国有资金股份占主导地位,一般讲具有50%以上的控股权,其公有的性质非但不会改变,相反,从宏观角度看,由于发行了股票,吸收了社会资金,公有制经济反而会更加壮大和巩固。这一点,在我国上海等地的股份制试点中已经得到了充分证实。因此,我们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快股份制试点步伐,以解决我国现行公有制及企业管理制度同商品经济间存在的矛盾,为尽快发展我国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服务。
2.股份制具有哪些优越性。股份制具有很多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和政企职责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实行股份制以后,政府作为一般行政管理者,其经济管理的职能主要通过财政、税收、工商等管理手段和制定产业政策来实现。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它只具有一个“股东”的职能,即凭股权领取收益、出让股权以及参加股东大会并进行表决等。这样,所有者不能直接干预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法人资产有了相对的独立性,经营权就可以完全独立出来,从而实现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同时,客观上也要求企业必须面向市场、灵活经营,企业会时刻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因而对生产经营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可以集聚社会闲散资金,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行股份制,发行股票,一方面可以把消费基金转化为生产建设基金,支援四化建设;另一方面,如果职工持有本公司的股份,便可以大大激发起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促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为股份公司实行的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职工购买股票以后,与企业的利害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使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自然地产生一种内在的、本能的相互制约的机制。企业置于广大股东的监督之下,经营者会在一种强大的压力之下,努力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提高盈利水平,促进企业分配的合理化,使企业得到高速发展。因此,可以说实行股份制,发行股票,是深化企业改革,搞好大中型企业的一条重要途径。三是有利于横向经济联合,促进调整产品结构和优化资源配置。实行股份制以后,收益最高、最有活力的企业,股票就最热门,从而可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相反,收益低或亏本的企业就难以吸收足够的资金,从而使产业结构自然得到调整,走向优化,资源配置也会趋于合理。总之,股份制的优越性很多,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二、解决试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按照国际惯例,健康发展股份制
股份制在资本主义国家已实行数百年,为了贯彻中央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精神,更好地吸引外资,推行股份制一定要按照国际惯例,遵循股份制的基本法则。要克服某些不伦不类的做法,以真正发挥股份制的优势。
1.资产评估要实。企业转变为股份制经营时,要认真清查企业财产,清理债权、债务,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和资产评估,核定出企业占用的国有资产价值总量,作为国家对股份制企业的出资。不得低估国有资产价值,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国有资产产权转为其他股东所有。目前,在试行股份制的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资产评估价格偏低的情况,这样,个人投资入股就可以占到便宜,造成国家或集体资产流失。从评估方法上看,有的试点企业资产评估实行帐面价值法,即用原值减去折旧,这样,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现有资产的价值。应采用预期效益法,即根据企业现有生产经营能力及其潜力,并预期今后企业经营效益进行资产评估。
2.应将股票与债券相区别,在股息和红利的分配问题上,企业要避免以下3种违背股份制规范的做法:一是“保本保息”。发行股票是要股东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股息应从税后纯利润中提取,并随企业经营好坏而上下浮动。当企业亏损时,股东不仅不能获得股息,还有折本的危险,因此股息是不能固定的。二是“退还股金”。有的企业规定,3年或5年可退还股金,它使持股者同时获得债券和股票的双重好处,这是违反股票性质的。三是将股息、红利的资金来源打入成本。正常的情况是,股息、红利应随企业经营效益的高低,从税后盈利中列支;列入成本的应该是债券的固定利息,而不应是弹性很大的股息和红利。
3.不能设立“企业股”。试行股份制的企业,有的将企业留利或资金分帐后的企业资金转换成了“企业股”,这是不能成立的。其理由:一是从股份制的基本规则考虑,一个股份制企业的全部资产应属于全体股东所有,不能在企业全体股东的财产之外,还有一块“本企业资产”,而且还要参与今后利润的分配,必然会影响原来投资者的权益,这将不利于吸收投资,影响企业的发展。二是从国有资产不受侵害的角度考虑,如果将一块资金划为企业股,就等于由国家所有变为企业所有,财政收入必将受到影响。三是将企业留利折成“企业股”,这个“企业留利”从哪一年算起,很难做出统一规定。各个地方、各类企业留利多少,实际上受政策因素、价格因素、承包基数的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企业留利多,有的是因为国家给予优惠政策,有的是因其产品价高利大,也有的是因为承包基数偏低,而这些并不一定是企业自身努力的结果。如果划为企业股,并且按股分红,就会把分配不公变为占有不公。四是企业股分红的用途有问题。把企业股的分红作为企业生产发展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的用途也不合理,这三项基金应由全体股东负担,在分红之前从企业税后利润中予以扣留,不能单由企业股一个股东提取。这是一种股权不平等,违背了股份制的基本规则。这里应该指出,企业间互相掺股形成的企业股形式则另当别论。
4.内部职工持股的企业要坚持同股同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据了解,有的试点企业内部职工股既分红又计息,收益率高出企业的资金利润率,而国家股则不分红或少分红,靠庞大的国有资产来维持个人的高收益,这种严重扭曲了股份制并侵蚀国有资产的做法绝不能再允许存在下去。
5.利润分配办法必须统一。按照国际惯例,股份公司的利润应分为所得税、公积金和分红基金,不提取福利基金,奖金要计入成本,也从利润中开支。鉴于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尚不健全,职工福利还要由企业负担,按现行财务制度,奖金又不准进成本,因此,股份制企业在缴纳所得税之后,除提取公积金外,还要提取公益金和奖励基金,然后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最后分派股息和分红。有些试点企业对同一类股票既派息又分红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必须明确,优先股取息不分红,股息率最高不得超过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资金利润率;普通股分红不取息,分红上不封顶,下不保底,随企业经营状况上下浮动,与企业共同承担经营风险,不能预定分红比例,旱涝保收。同时,要建立个人收入申报制度,股东个人要依法缴纳个人收入调节税。
6.尽快制定出台股份制的配套法规。目前,我国尚未颁布《公司法》,也没有统一的法规制度,这对规范股份制很不利,应尽快制定出股份制试点的有关政策规定,以及配套的税收、国有资产管理、财务、会计等法规制度,以改变目前股份制企业无法可依、各行其是的状况。
实行股份制,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还需要很多外部条件的配套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再说,股份制固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但它也不可能是一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即使是在发达的西方国家,股份公司也不是唯一的形式。因此,我们既要积极进行股份制的试点工作,又要审慎行事,切不可一哄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