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郑拉着小王来到会计老吴桌前说:“吴师傅,资金平衡表中资金占用方的固定资产净值与资金来源方的固定基金还能不相等吗?”
正在记帐的老吴放下笔,抬头注视着小郑和小王,反问道:“你们说呢?”“不能!”小郑斩钉截铁地回答。“小王呢?”老吴又转向小王。小王迟疑地答:“我觉着,不等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听了两人回答,老吴沉思片刻,说:“各人说说根据怎么样?”
小郑快人快语:“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是固定基金,增加固定资产就增加固定基金,减少固定资产就减少固定基金,折旧使固定资产价值降低,但固定基金也相应减少,这些都是会计原理中的知识,怎么可能出现双方不相等的情况呢?”
小王接着说:“小郑说的道理也没错,但我看到不少企业会计报表中这两个数就是不等,我想一定有不相等的原因,总不会都把会计报表编错了吧?”
听完2人回答,老吴半开玩笑地说:“一个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一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看来都不能得满分.”他不慌不忙收拾起桌上的帐本,又接着说:“你们以前学过的《会计原理》中是说过,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是固定基金,二者存在着平衡的关系。不管是基建拨款购建,还是专用拨款、专用基金购建,以及无偿...
小郑拉着小王来到会计老吴桌前说:“吴师傅,资金平衡表中资金占用方的固定资产净值与资金来源方的固定基金还能不相等吗?”
正在记帐的老吴放下笔,抬头注视着小郑和小王,反问道:“你们说呢?”“不能!”小郑斩钉截铁地回答。“小王呢?”老吴又转向小王。小王迟疑地答:“我觉着,不等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听了两人回答,老吴沉思片刻,说:“各人说说根据怎么样?”
小郑快人快语:“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是固定基金,增加固定资产就增加固定基金,减少固定资产就减少固定基金,折旧使固定资产价值降低,但固定基金也相应减少,这些都是会计原理中的知识,怎么可能出现双方不相等的情况呢?”
小王接着说:“小郑说的道理也没错,但我看到不少企业会计报表中这两个数就是不等,我想一定有不相等的原因,总不会都把会计报表编错了吧?”
听完2人回答,老吴半开玩笑地说:“一个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一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看来都不能得满分.”他不慌不忙收拾起桌上的帐本,又接着说:“你们以前学过的《会计原理》中是说过,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是固定基金,二者存在着平衡的关系。不管是基建拨款购建,还是专用拨款、专用基金购建,以及无偿调入等,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全都是同增的关系,有偿或无偿调出,它们又都是同减的关系。这里我说的同增同减主要是指同时或同步增加或减少,不一定是同额增加或减少。此外,提取折旧使固定基金减少,但同时折旧增加又使固定资产净值减少。所有这些变化并不影响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基金的平衡关系……”“就是嘛!”小郑忙跟上一句。
老吴看了小郑一眼,又接着说:“这些说的都是过去。那时国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主要是用国家预算拨给的基本建设投资来购置和建造,也有从其他国营企业调拨及专用拨款购建等,这些都属于国家投资,因此就有固定基金与固定资产净值平衡关系的存在。随着近几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多种经济形式的出现,不少企业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有用基建借款购建固定资产的,有吸收其他单位用固定资产、场地使用权投资的,有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等等。由于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所以企业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基金的平衡关系就被打破,此时在有基建借款购建固定资产、接受其他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或以固定资产、场地使用权向其他单位投资的企业的会计报表中要求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基金的直接平衡,已是不可能的了.”听到这里,小郑觉得自己刚才插嘴太冒失,做了个鬼脸不再吱声了。
“吴师傅,请您稍我说详细点。”小王恳求道。老吴点了点头说:“就说基建借款吧!由于基建借款工程是单独组织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我们生产经营方面会计核算只反映基建移交竣工工程、安装完毕的设备、配套购进的流动资产、应核销的工程支出和基建借款还本付息情况等,其中对基建完工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我们在增加固定资产的同时不是增加固定基金,而是增加基建借款,其会计分录为: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基建借款。这里我们就可看出,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没有同时增加。如果在此之前固定资产净值还等于固定基金的话,到这时已经不相等了。
老吴点了一支烟,又接下去说:“用固定资产向其他单位投资或接受其他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也存在这个问题。假设甲单位接受乙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原值50万元,已提折旧10万元,此时固定资产净值40万元,如果双方议价35万元,甲乙单位要各作这样的帐务处理……”老吴随手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如下会计分录:
甲单位 乙单位
借:固定资产50 借:长期投资35
贷:折旧 15 折旧 10
其他单位投入资金35 固定基金5
贷:固定资产50
“当然,双方议价也可能等于原固定资产净值10万元或高于40万元,还可能高于固定资产原值50万元的,我这里只举低于40万元净值的例子。现再假定甲单位原有固定资产300万元,已提折旧100万元,此时,其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基金均为200万元,接受投资后,其固定资产为350(300+50)万元,折旧则为115(100+15)万元,那么固定资产净值就是235(350-115)万元,此时固定基金仍是200万元,二者相差35万元,只有将反映在“其他单位投入资金”科目中的35万元加到固定基金中才能与固定资产净值235万元相等;反过来再看乙单位,假设其原有固定资产2000万元,已提折旧20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基金则均为1800万元,在向甲单位投资后固定资产为1950(2000-50)万元,折旧190(200-1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为1760(1950-190)万元,而固定基金是1795(1800-5)万元,二者亦相差35万元,无平衡可言。只有将长期投资项目中的35万元加到固定资产净值中才能等于1795万元固定基金。”
“我明白了!”小郑忍不住又发问:“吴师傅,从你以上举例看,没有你说的这些基建借款、向外单位或接受外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等情况,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基金总是相等的吧?”
“也不一定!”老吴掐灭了烟,说:“没有这些情况,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基金存在着‘平衡’关系,但这并不是说它们二者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总是相等的,因为这里还有个盈亏处理问题。从道理上说,固定资产盘盈或盘亏、毁损,在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中要作同时增加或减少的帐务处理,这种处理并不影响其净值与固定基金的的平衡关系,但这种同时增加或减少的帐务处理在实际核算中有时并不同步出现。你们知道,发生盘盈或盘亏、毁损时,为了保持帐物的一致,我们首先要作增减固定资产的帐务处理,但应该增减固定基金的数额,却先反映在‘待处理财产盘盈,或‘待处理财产损失,科目中,只有按有关程序报经批准后,才能作增减固定基金的帐务处理。从这里我们就应该知道,发现盈亏毁损与查明原因、上报批准有一个时间差,很少有可能当月发现,当月就查明原因上报批准的。所以,在报批的过程中,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基金是不相等的,其差额反映在‘待处理财产盘盈’或‘待处理财产损失’科目中。”
老吴的话说得小郑小王一个劲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