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共同性会计帐户。是在我国借贷记帐法下所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帐户。这种帐户借方、贷方反映的内容并不专一,因而帐户本身也没有确定的特性,只是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帐户的性质才通过其余额的方向表现出来,即帐户为借方余额时,为资金占用性质;帐户为贷方余额时,为资金来源性质。正是由于共同性会计帐户没有确定的特性,所以我认为它有许多不科学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一、帐户设置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
帐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的设置是以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的平衡关系为理论依据。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金总额,从占用形态来看就是资金占用总额,从来源渠道来看就是资金来源总额,因而资金占用总额和资金来源总额总是保持平衡的关系,并且在资金不断循环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平衡关系。因为资金运动表现为三种基本形式:一是资金进入企业,引起企业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同时等额增加;二是资金在企业内部周转,引起企业资金占用项目之间或资金来源项目之间的等额增减;三是资金离开企业,引起企业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等额减少。以上每一种形式的资金运动都使企业的资金占用总额和资金来源总额保...
共同性会计帐户。是在我国借贷记帐法下所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帐户。这种帐户借方、贷方反映的内容并不专一,因而帐户本身也没有确定的特性,只是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帐户的性质才通过其余额的方向表现出来,即帐户为借方余额时,为资金占用性质;帐户为贷方余额时,为资金来源性质。正是由于共同性会计帐户没有确定的特性,所以我认为它有许多不科学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一、帐户设置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
帐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的设置是以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的平衡关系为理论依据。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金总额,从占用形态来看就是资金占用总额,从来源渠道来看就是资金来源总额,因而资金占用总额和资金来源总额总是保持平衡的关系,并且在资金不断循环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平衡关系。因为资金运动表现为三种基本形式:一是资金进入企业,引起企业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同时等额增加;二是资金在企业内部周转,引起企业资金占用项目之间或资金来源项目之间的等额增减;三是资金离开企业,引起企业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等额减少。以上每一种形式的资金运动都使企业的资金占用总额和资金来源总额保持平衡关系。会计核算要达到连续、系统、完整地反映资金运动情况,必须首先要求帐户的设置要体现资金运动的特点。为此作为对资金运动进行分类核算工具的帐户,只有以资金的平衡关系为理论依据,按资金运动的形式来设置资金占用类帐户和资金来源类帐户,而不可能出现介于两者之间的帐户。
二、资金运动中,资金占用项目和资金来源项目并不能互相转化。
资金占用与资金来源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它们随着资金的产生和消灭,而同时的产生和消灭,不能够相互转化,当企业资金增加时,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同时等额增加,而不会引起资金占用向资金来源的转化;当企业资金减少时,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同时等额地减少,同样不会引起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至于资金占用项目之间或资金来源项目之间的互相转化,实质上也都表现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的同增和同减(只不过是为了核算的简便,把其中不必要的环节予以删去,直接反映出占用项目之间或来源项目之间的相互转化而已),而不可能引起占用和来源之间的转化。
例如,国家拨给企业流动基金10000元,归还前欠的货款。这笔业务发生以后,引起企业资金来源项目之间的一增一减。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购货款 10000
贷:流动基金 10000但从资金运动过程来看,首先是资金进入企业,表现为企业“银行存款”的增加和“流动基金”的增加;然后是资金离开企业,表现为企业“银行存款”的减少和应付购货款”的减少。会计分录应为:
借:银行存款 10000借:应付购货款 10000
贷:流动基金 10000贷:银行存款 10000
由此可见,资金运动的各种形式,最终都表现为资金占用和来源的同增或同减,而不会发生相互转化的现象。所以,认为资金运动中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可以转化,并以此来设置共同性帐户的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三、共同性帐户的对应关系不明确.
大家知道,共同性帐户就是既反映资金占用的增减变化,又反映资金来源的增减变化情况的帐户。帐户的借方登记资金占用项目的增加和资金来源项目的减少,贷方登记资金占用项目的减少和资金来源项目的增加。这样当一笔经济业务登记入帐后,就看不出本帐户反映的是资金占用还是资金来源,那么其帐户对应关系也不明确。如:借:银行存款,贷:其它往来这笔分录,我们看不出银行存款是与其它应收款对应还是与其它应付款对应,模棱两可,不能很好的反映经济业务。
四、共同性帐户不但不能简化会计工作手续,而且容易造成混乱。
许多人认为会计帐户的固定分类,不仅使好些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分类帐户数量倍增,造成许多核算上的无效劳动,而且这样硬性分割的结果,必然造成反映迟钝、查找困难、轧计麻烦、差错难免……等弊病。但事实并非如此,从帐户数量来看,不固定分类,帐户是要减少几个,但是经济业务的发生,并不因帐户的减少而减少,所不同的只是有些业务本应在两个帐户上予以登记,现在只需在一个帐户上进行登记,况且企业可以合并开设共同性的帐户数量也不多,因而并不能减少登记工作量。相反月末编报时,需将共同性帐户分割开来,以确定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数额,倒增加了工作量。再从总帐和明细帐之间的关系来观察,还可以发现总帐的余额方向,与明细帐的余额方向常常发生相异的现象,造成总帐性质与明细帐性质不一致。比如某企业的“购销往来”帐户,按购销单位开设明细帐户。结果总帐帐户月末借方余额为24000元,但在其明细帐上,晨光厂为借方余额32000元,表示应收款数额,紫金厂贷方余额为8000元,表示应付款数额。显然总帐和明细帐户性质不一致,容易造成混乱。
从上述几方面问题可以看出,停止使用共同性帐户,对于如实地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加强会计管理都会更加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