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各位用户:

因技术维护升级,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预计8月15日左右恢复正常使用。在此期间如有投稿需求,请您直接投至编辑部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图片新闻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提示

各位用户:

因技术维护升级,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预计8月15日左右恢复正常使用。在此期间如有投稿需求,请您直接投至编辑部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中国财政》2022年07期封面故事:守护生物多样性之美

作者: 《中国财政》记者 刘慧娴 特约通讯员 殷维坚 宋倩雯 甘甜
来源:原载《中国财政》2022年第7期 2022/04/13

图片

 封面摄影:丁宽亮

图片

还记得2021年引发全民围观、火爆全球的云南大象北移南归吗?十几头野生亚洲象组成的“旅行团”,从传统栖息地普洱市墨江县出发,途经玉溪、红河、昆明等地,一路“逛吃”玩耍,经过110多天、1300多公里的旅程,最终安全“回家”。


象群安全迁移的背后是云南各级党委、政府和沿途群众、企业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云南省财政厅拨付1.79亿元,全力支持北移亚洲象应急处置及顺利回归。在玉溪,象群吃掉了庄稼,村民说,“它想吃就吃,庄稼吃掉了明年可以长,大象损坏了就没有了”;在红河,为了不惊扰象群,人们庆祝传统节日时,不点火祈福,转而通过粘贴“吉”象标语、绘出心中吉“象”等方式表达对亚洲象的喜爱;在昆明,渣土车司机24小时待命,一周没有回家,吃住都在车上;沿途企业在象群经过时,关灯停产,保持静默……一次象群迁移,让全世界看到了云南和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的信心和决心、举措和成效。




图片

野生亚洲象。云南省财政厅供图


云南以仅占全国4.1%的国土面积,囊括了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野生动植物种类占全国“半壁江山”,生物多样性居全国之首,其中珍稀物种资源占全国的67.5%,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等美誉,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区和物种遗传基因库。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事关云南发展、人民福祉、国家大局,对云南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中国最美丽省份意义重大。云南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财政保障力度,构建长效机制,为建设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云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岩松说道。


01
保护“植物王国”





扎根云南60多年的我国民族植物学创始人裴盛基曾赞叹,“在云南的森林里,首先一个感觉就是新奇。”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等植物类型都有分布,在全国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占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


图片

白马雪山杜鹃盛开。郎批 摄


为守护好“植物王国”,云南财政大力支持加快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十三五”时期,筹集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建设资金47.8亿元,每年完成森林管护面积22550万亩,累计完成森林抚育任务685万亩,实现了森林资源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持续增长的转变;争取中央资金89.6亿元,实施退耕还林任务1070万亩,退耕还草126.9万亩,位居全国第一;投入省级财政资金12.5亿元,开展陡坡地生态治理88.3万亩;累计下达中央和省级资金40.6亿元,大力支持“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工程,聘用生态护林员18.3万名,安排指标居全国第一,带动78万人稳定增收。


2021年,为促进“森林云南”建设提质增效,云南省财政厅共筹集中央和省级林业资金93.38亿元,大力支持实施天然林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陡坡地生态治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重点工程。安排16.8亿元持续保障全省生态护林员投入,带动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有了财力“血液”源源不断的支持,“森林云南”建设蹄疾且步稳。据统计,目前全省林地面积达4.24亿亩,森林面积3.59亿亩,森林覆盖率达65.04%,森林蓄积量20.67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2.48亿亩,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支持种质库建设是云南财政守护“植物王国”的又一工作重点。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总投资约1.48亿元,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园区80多亩,包括种子库、植物离体库、微生物库、动物种质资源库、DNA库和信息中心的中国第一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物种种质资源库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成。


图片
喇叭唇石斛。龚强帮 摄


走进这座野生生物物种的“诺亚方舟”,你会看到珙桐、喜马拉雅红豆杉、弥勒苣苔等上万种形态各异的野生植物的种子被妥善存放在容器内,整齐地排列在冷库架上。在这里,植物种子有望存活几十年,甚至上千年。即便所属物种在野外灭绝,这些种子仍有可能回归自然。资源库的建立,使我国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特别是特有种、珍稀濒危种以及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02
呵护“动物王国”





栖息于高山之巅的雪域精灵——滇金丝猴,强壮有力的亚洲象,本土原生、美丽优雅的绿孔雀,“高原神鸟”黑颈鹤……无数珍稀动物在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云南动物种类数为全国之冠,被誉为“动物王国”,有原生脊椎动物2242种,是近100种动物的起源地和分化中心;有鸟类944种,占全国的68.8%、世界的9.7%;全国见于名录的2.5万种昆虫类中云南有1万余种……


位于迪庆州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滇金丝猴的天堂。它们长着一身灰黑色的毛发、两片粉红可爱的标志性厚嘴唇,在雪山峻岭之巅攀援跳跃,被称为“雪域高原的红唇家族”。以前,保护区内和周边社区的农户的经济收入中有80%以上来自采集林下产品,对保护区资源依赖程度非常大。为了让滇金丝猴能在保护区自由自在地生活,自2016年起,迪庆州启动了“诺亚方舟——滇金丝猴社区保护”项目。“十三五”期间,迪庆州级财政部门累计投入479.04万元,支持主要针对滇金丝猴这一物种开展的保护项目。目前居住在白马雪山保护区的滇金丝猴,已从最初的8个种群1200余只,发展到14个种群2700余只。


图片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滇金丝猴。李志刚  摄


村民余小德是一名护林员,同时也是护猴人、管理员。“我主要负责观测猴群变化,劝导大家爱护生态环境,有时还要配合科研人员和志愿者开展科研调查。猴群现在经常下山来觅食,我们和猴群越来越‘和谐’。”余小德笑着说道。


野生动物不再害怕人类,人们对野生动物袭扰的担忧也随着野生动物肇事赔偿机制和监测预警等措施的建立和完善而逐渐消散。云南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工作,引入商业保险模式,完善补偿机制,实现省域全覆盖。“十三五”期间,省级财政累计筹集资金2.4亿元支持全省16个州市开展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工作,全省各级累计投入保费3.52亿元,核定野生动物肇事保险案件13万余件,兑现保险金2.97亿元。2021年,筹措下达省级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资金0.5亿元,对包括亚洲象北移期间沿途群众因亚洲象肇事受到的人身和财产损失等进行补偿,调动了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有效维护了人与动物的和谐。


云南的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工作同样走在全国前列。2005年,云南在全国率先提出“极小种群”保护倡议;2010年,省政府批准实施《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实施120多个保护项目;2021年,省财政下达1.7亿元支持重点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目前,云南已建立30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保护点)、13个近地和迁地保护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受保护对象达67个;亚洲象数量增长至300头,滇金丝猴种群数量持续增长,越冬的黑颈鹤也增长到3000多只。


图片

大山包自然保护区内的黑颈鹤。云南省财政厅供图


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成功举行,再一次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丰硕成果,展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显著成就。


“‘十四五’时期,云南财政将进一步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支持力度,努力开创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局面,为建设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新的努力和贡献。”张岩松说。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