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卷首】推进财政改革发展 建设美丽新西藏

时间:2019-12-23 来源:
作者:陆花

1959年3月28日,国务院颁布命令,宣布解散原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进行了平叛和民主改革,开启了西藏历史上划时代的社会变革,开创了西藏历史的新纪元。6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西藏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发展稳定,高度关心西藏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提出了“六个必须”的治藏方略,明确了西藏工作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论述,作出了“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还亲自给隆子县玉麦乡群众回信,勉励全区各族人民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这些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西藏改革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在党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今日西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边防巩固、生态良好,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伴随着改革和发展,西藏财政着力发挥职能作用,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西藏经济总量实现了巨大飞跃,2018年,全区生产总值1477.63亿元,比1959年增长了约191倍。农牧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现代工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全域旅游快速推进。

西藏财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支持文化全面繁荣发展,支持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支持筑牢社会保障体系。2013年以来,累计减贫约7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35.2%下降到2018年的6%以下。2018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9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50元。全区基本实现“大病不出自治区、中病不出地市、小病不出县区”。人均预期寿命从1959年的35.5岁,提高到2018年的68.2岁。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努力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西藏财政认真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落实好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各项重点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区已达到自治区总面积的1/3,活立木蓄积、人均森林面积、人均森林蓄积、人均天然林蓄积和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5项指标居全国第一,江河源头区、草原、湖泊、湿地、天然林、水生态、地质遗迹、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确保了西藏天蓝地绿水清。

60年来,西藏财政坚持向改革要活力,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财政宏观调控,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真抓实干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坚持新发展理念,从供给侧发力,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自治区对下财政体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老百姓过“好日子”,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坚持强化风险意识,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不断深化改革,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西藏财政将深入贯彻党的治藏方略,牢牢把握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传承民主改革的伟大精神,激扬坚不可摧的奋进力量,书写西藏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