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卷首】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时间:2023-05-04 来源:《中国财政》2023年第08期
作者: 特约评论员|冯俏彬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从今年预算报告看,财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全力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需要,服务于促进经济社会加快恢复需要,服务于民生需要,为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持。

保持必要的支持强度,财政支出规模创新高。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万亿元、支出27.5万亿元,分别较去年增长6.7%和5.6%。这清楚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正在加力提效,以支持经济社会的全面恢复,促使经济运行早日回到正常轨道。进一步分析看,今年扩大支出规模主要是通过统筹财政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创新政策工具来支持支出规模的扩张,而不是增加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力促国内需求加快恢复。财政加大对流通保供体系建设、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县域商业建设、外贸新业态、自贸区建设等方面的支出,补齐加强各类消费基础设施,为消费回暖、升级创造条件。二是加大对促进科技自立自强、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保障国家粮食能源安全等方面的支出。三是始终突出民生这个重点,持续加大资金支持。2023年教育、社会保障、卫生健康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5.3%、14.3%和8.8%,仍高居“支出榜”前三名。四是进一步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今年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合计达到13.9万亿元,较去年增加了近4万亿元,占中央财政支出的72.4%,为地方做好基层“三保”工作、加快巩固经济社会恢复向好势头提供了较好的财力保障。五是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严肃财经纪律。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继续强化“三公”经费管理。不该上的项目一个不上,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将节约出来的资金用于改革发展更加急需的方面。

提高财政制度与经济社会的适配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一是规模性减税降费政策转向更加注重精准性和针对性。一方面“该延续的延续”,如继续保持对小微民营企业的大部分税费优惠政策,强化年度间政策衔接,防止出现政策断档或急转弯。另一方面“该优化的优化”,突出重点支持对象,加大对制造业、科技、粮食能源、物流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100%的政策上升为制度性规定。推进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税收制度与快速变化的经济社会格局之间的适配性。二是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今年将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的广度,将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扩大到政府收支的全过程。大力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及其动态优化调整,提高预算管理精度。持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切实做到花钱必有效、无效必问责。三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建立健全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的省以下财政体制。

统筹发展与安全,始终保持财政可持续。2023年,我国财政赤字率按3%安排,较2022年增加了0.2个百分点,与此相应增加的5100亿元赤字规模通过发行国债弥补。2023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8万亿元,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投入,重点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基本民生、绿色发展等领域。与此同时,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放在突出位置,加强财政运行监测预警,优化资金调度,努力将风险消弥在初期,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