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卷首】 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时间:2023-08-03 来源:《中国财政》2023年第14期
作者:本刊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着眼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现代文明,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入系统阐述。财政部党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及时围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主题开展了集体研讨。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同志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充盈着中华文化独特气韵的光辉文献,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指南。各级财政部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和职责使命,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入阐释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科学揭示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独特优势。只有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才能正确理解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而在新的起点上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要深刻认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要深刻认识到,“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要紧密联系财政实际,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和职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落实和完善财政支持政策,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财政文化投入水平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坚决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文化工程和项目,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支持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持续发力,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和职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