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卷首】加大力度支持生态环保和绿色低碳发展
时间:2023-06-25 来源:《中国财政》2023年第
作者:特约评论员|石英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财政应在完善绿色低碳财税支持政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科学处理治理和修复、发展和减排的关系,有效应对低碳转型带来的多重挑战等关键领域持续加力、久久为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是加大财政政策力度支持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3年财政资金安排聚焦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同时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污染防治。支持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等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项目所得定期减免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继续实施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是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支持生态保护修复。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分类补偿与综合补偿、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协调推进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财政政策支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2023年,中央财政推动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支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引导地方加大生态保护支持力度。加大力度促进长江、黄河等全流域生态系统整体性发展,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管理办法》,中央财政专门设立了用于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补助资金。继续支持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和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以国家公园为主体,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支持构建政府有力主导、社会有序参与、市场有效调节的体制机制,形成合力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绿色转型步伐。
三是支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支持绿色低碳发展。2023年,财政政策和资金安排加大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落实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促进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包括产品采购标准、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等各个环节,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减排。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支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加大相关产品采购力度。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推动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在确保能源供应的基础上,整合资源禀赋,支持能源低碳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四是构建绿色财政体系,助推形成绿色发展的财政政策合力。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绿色低碳理念机制的逐步深化,为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带来的多重挑战,要进一步加快构建绿色财政体系,涵盖绿色税收、绿色财政补贴、绿色投资、绿色政府采购、绿色政府债券、绿色转移支付等政策工具,将碎片化的绿色财政政策串联起来。建立绿色预算,全图景地反映绿色财政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