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卷首】积极财政政策要更有作为、更有担当
时间:2020-09-04 来源:
作者:陆花
特约评论员|冯俏彬
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数据如期出炉。继一季度GDP增速跌到前所未有的-6.8%之后,二季度GDP快速反弹到3.2%,6月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也回升到3.2%,均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首次转正。这表明,韧性强大的中国经济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正在奋力走出低谷,这既令人又惊又喜,更给受疫情影响阴云密布的世界经济带来了一抹亮色。我们分析,今年中国经济运行预计将走出前低后高的V型态势,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可望如期完成。
积极财政政策对此功不可没。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因应疫情的发展变化,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供保需、复工复产的政策,如减免税费、缓缴社保费、引导企业减租降息等,预计全年将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在民间投资与居民消费相对低迷的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率先发力,通过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方式拉升全社会的需求总水平。截至7月中旬,抗疫特别国债已累计发行7200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2%,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24万亿元,规模同比增长58%,为稳定宏观经济运行、促进整个经济社会恢复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前,疫情仍在全世界蔓延,外需的恢复和全球供应链、生产链的正常化充满了不确定性。从国内的情况看,内需也还没有完全恢复。因此,下半年宏观经济运行的大环境仍然不稳定、不确定,做好经济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压力,这也对做好下半年的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按照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在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着力支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今年中央财政统筹新增赤字、以前年度结转资金、压减本级支出腾出的财力等渠道,加大对地方财力的支持力度。还专门安排特殊转移支付6050亿元,用于支持地方落实“六保”任务,应对执行中的不确定因素。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情况不同,“六保”的重点和排序可能因地而异。比如,外向型经济突出的东南沿海地区需要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和救助力度,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一些“保民生”和“保运行”的压力更加突出。这就要求在执行中央统一政令的基础上,地方各级财政还要进一步加强资金统筹,明确支持重点,优化支出结构,因地制宜地推动解决本地突出问题,争取把好事办好。
二是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1.64万亿元,同比下降5.8%。下一步,要继续加快支出进度。一方面,要发挥好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机制作用,推动有关财税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另一方面,要督促各预算单位按照预算安排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抬升社会总需求,为畅通经济大循环“保驾护航”。
三是切实提高财政投资的质量和效益。随着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基本结束,下半年要特别关注财政投资的质量和效益。要统筹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确保宝贵的资金重点投向“两新一重”领域,坚决避免低效、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努力放大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按照规定,今年的抗疫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可依规用作项目资本金,各级财政部门应用对用好政策,有效放大资金杠杆效应和带动作用。另外,政府投资要考虑多使用贴息、担保等市场化方式,通过项目努力带动民间投资,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建设,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扩大有效投资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