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卷首】创新财政投融资方式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目标

时间:2021-05-13 来源:《中国财政》2021年第09期
作者:《中国财政》

2021 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实现了“开门红”。4 月 16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季度国民经济运 行情况。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18.3%。根据 IMF 的预测,2021 年全年我国 经济增长将达到 8.6%。经济复苏的同时,我国财政收入也快速反弹。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 入 57115 亿元,同比增长 24.2%,与 2019 年同期相比增长 6.4%。以上多年未见的、亮眼的财政经济 数据印证了我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和活力。但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这主要 是由于 2020 的低基数效应和当前世界范围内经济复苏、需求增加所带来的短期效应所致。不能将 其视为常态,更不能视为我国财政收入的长期趋势。 财政收支将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基础、税源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我国经济正向高质量阶段跃迁,消费上升、服务业增加、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制度的滞后性, 这些在经济基础层面的乐观变化短期内难以体现在财政收入一侧,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势将趋缓。 “十四五”期间财政收入的增速可能将一直低于 GDP 增速。但与此同时,受财政支出的“惯性”“刚 性”“逆周期性”的影响,“十四五”时期我国财政支出速度可能一直高于 GDP 增速。因此,“十四五” 时期,我国债务限额和余额都可能继续增加。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国家长远。新型基础设施是指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 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快新型 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以来,各地纷纷响应,已推出了大量新基建项目,全国各省的投资规模已超过数 十万亿元。面对这一巨额资金需求,需要创新体制机制,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合力,打好“组合拳”, 调动各方面的资金共同投入。 加快财政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支持“新基建”,财政责无旁贷。在实际操作中,要始终牢记财 政的公共属性,有限的财政资金要投向公共性突出、外溢性强的公共产品,如公共核心技术研发、 共性技术补贴、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等。要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通过合理 的体制机制设计,引导、撬动数量更多更大的社会资金共同投入。要进一步研究各项财政投融资工 具,找准其中的结合点,发挥好各自的优势。要研究推动重点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价格改革,打通 社会资金进入的堵点和难点。要进一步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促使其 转型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总之,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对外要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对内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高 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财政支持发展 的任务异常繁重。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创新理财思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管理,完 善运行,使财政既能够服务好、支持好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同时又能够保障自身安全,实现财政的 可持续发展。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