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杨志勇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杨志勇:长风破浪 未来可期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杨志勇
来源:《中国财政》2023年第6期 2023/04/04

长风破浪  未来可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杨志勇




2023年的预算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和五年的财政工作成就。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财政充分发挥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有力服务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预算报告亮出的成绩单,为我们展示了财政制度建设的显著成绩和财政政策执行的明显成效。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容易的一年,财政运行处于紧平衡状态。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收入增长高度承压的情况下,覆盖面广、力度空前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加快实施,需要动用大量财力。预算报告为我们展示了财政部门克服种种困难,统筹财政资源的全貌。正是有了有效的财政资源统筹,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的推进才有必要的财力支持,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才得以顺利执行。


看似平坦却崎岖。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平稳运行背后是艰辛的努力。财政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财政实力日益壮大,财政宏观调控不断完善,财政保障更加精准有效,财税改革纵深推进,财政管理水平持续提高,保持财政可持续,这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财政担当。


过去一年和五年的财政工作经验,是做好未来财政工作的重要精神财富。预算报告指明了2023年财政工作重点,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财政赤字率从2.8%提高到3%,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从3.65万亿元增加到3.8万亿元,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是财政政策加力的表现。提效主要是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保障财政更可持续。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安排财政收支政策。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严肃财经纪律,切实防范财政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023年的财政政策注重扩大内需。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大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潜力充分释放,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加快培育和发展文化、旅游、养老服务等消费增长点,支持流通体系升级。投资在扩大内需上仍有不可替代的地位。2023年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意味着社会资源配置的主力军在市场、在社会。政府不能唱独幕剧,必须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唯有如此,市场的活力才会真正被激发。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将成为评价政府投资绩效的重要指标。2023年的财政政策还应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和社会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2023年,面对仍然较大的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必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通过多措并举,缓解经济发展中的压力。我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在加力提效中发挥更加直接有效的作用,经济有望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形成财政政策执行的良好环境。长风破浪,未来可期。只要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到位,各相关市场主体的激励到位,我国经济必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财政工作也将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责任编辑:刘慧娴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