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凌洪章,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高级会计师 时间:2020-08-14 来源:《财务与会计》2020年第12期
从片面地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变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观念的发展演变取得了质的飞跃,但真正在日常管理中把这个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的企业并不是很普遍,大多数经营者还是习惯性地看重传统财务报表上传递的财务信息,企业价值评估更多地只是作为企业并购重组中定价的依据,而不是日常管理的常用工具。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财务工作者提供的财务信息不能直观地评估企业价值变化;二是评估企业价值的意识和能力欠缺;三是缺乏能客观反映企业价值的市场。鉴于以上原因,如果企业价值报表编制能成为常态化定期化提供日常财务信息的一项工作,势必能快速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从口号转变成行动。
一、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
按重要性大小依次分析,影响企业价值变化的因素主要有:第一,财务稳定性。财务稳定性就像是一个建筑物的地基,一个企业如果缺乏财务稳定性,就无从谈及企业的价值增长。第二,企业的市场地位。企业的市场地位越高,它就在市场中有更大的竞争力,受到的竞争威胁越小,企业价值就会越高。第三,盈利能力。企业市场地位高不一定盈利能力就高,比如说涉及到民生的垄断企业产品价格是受政府管制的,虽然竞争压力不大,但盈利水平也是有限的,如果提高盈利能力自然能增加企业价值。第四,增长率。有的企业眼前业绩不怎么样但拥有相对高的股价,这是因为大家对它期待未来更高的增长率,所以高增长率的企业拥有更高的企业价值。第五,独特性。这个因素的重要性虽然放在最后,但在企业价值评估中也不可或缺,比如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贴上很多标签,但他唯一的特点就决定了他的独特性。所以在评估企业价值时往往需要采取适用的一般评估方法结合该企业的独特性才能得出该企业最接近的市场价值。以上都是从企业内因角度分析它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也非常大,企业同样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应对外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在后文的价值报表结构中考虑到了它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二、企业价值评估法的特点
一家企业在一个时点的价值通常简单地以市净率和市盈率这两个指标来衡量,落实到财务报表上就是这家企业资产负债表上某时点的净资产和过去一段时期的净利润。实际上,真正的问题并不在计算方法上,而是在计算内容和取数上,评估的企业价值与市场认可的企业价值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第一,企业是持续经营的。企业价值的增加从资产负债表角度表现为企业净资产的持续增加,从利润表角度表现为企业净利润的持续产生,从现金流量表角度表现为企业持续产生的自由现金流量的折现;而净资产评估仅仅反映企业在一个时间点按照会计准则计量出的净资产价值,不需要考虑未来产生的价值,但也不同于企业非持续经营状况下净资产价值,只能作为企业价值评估的一个参考值。第二,一个企业的部分资产和负债根据会计准则没法真实反映在报表上,所以存在总体的高估或低估净资产价值。第三,一个企业的价值与企业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然而企业的未来发展却是不确定的,所以一个企业的真实价值应该是未知的。但通常评估企业价值是在确定的经营规模、盈利水平、经营模式以及外围环境等假设条件下做出的,所以一旦企业未来发展超出了假设条件,企业价值势必会偏离评估价值。
通常情况下比较认可的做法是根据企业不同的经营方式、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选择不同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比较通用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有下面六种:
市盈率(P/E)估值法,公司估值=每股收益(EPS)×合理的市盈率(P/E)。
市净率(P/B)估值法,公司估值=每股净资产×合理的市净率(P/B)。
企业价值比率(EV/EBITDA)估值法,公司估值=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企业价值比率。
现金流折旧(DCF)估值法,属于绝对估值法,将一项资产在未来所能产生的自由现金流根据合理的折现率(WACC)折现,得到该项资产目前的价值。自由现金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资本性支出。
净资产价值(NAV)估值法,即净资产价值法,地产行业的主流估值方法,为企业价值设置了一个估值底线,特别适合企业有形资产比重大且易于变现的企业。
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PEG)估值法,PEG=市盈率/(净利润增长率×100)。常常用1来评价PEG值,大于1说明股价高估,小于1说明股价低估,等于1则说明股价合理。
从各种估值方法对比(见表1)可以看出,不同估值方法都有优缺点,它们只不过从不同侧重点来评估企业的成果和定位。笔者先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各评估方法的缺点限制来选择一种主要评估方法,再结合其他评估方法的优点辅助使用其他评估方法,这样得出的企业估值更全面立体。可将不同评估方法分成四个侧重点来进行分析:
1.重点关注企业未来的产出和投入。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过去投入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其他需要摊销的资产对于企业来说类似于沉没成本,在企业未来决策中影响应该很低,但计算企业净利润时却要考虑这些资产计提的折旧或摊销甚至减值造成的影响。建议通过EV/EBITDA评估来测试企业未来创造产出的能力。
2.重点关注企业现实的财务稳定性。无论是企业的债权人还是企业的经营者,关注企业的债务风险非常重要,在去金融杠杆进程中倒掉的企业大多数在这方面做的不好。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衡量:一是企业相对于资产的负债规模,原则上负债与资产比率越小风险越小;二是企业的资产质量和变现能力,一般的负债毕竟要靠资产变现去偿还,所以资产是否减值和变现难易直接影响到风险的大小。建议通过NAV估值指标和P/B估值指标来测试企业偿债能力。
3.重点关注企业的高成长性。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经营者通常偏重通过不同的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发展状况。比如企业初创阶段或者说业绩不稳定阶段,判断公司价值通常通过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或利润的增长速度。通常增长速度越快,公司价值越大。建议通过PEG估值指标来测试企业相对增长能力。
4.重点关注企业未来自有现金流量的流入。企业所有者投资企业是为了获利,但利润最终要兑现为现金流流入才算是真实的收益,他们认为以非现金资产形式体现利润存在一定的减值风险。我们可以通过DCF估值指标来测试企业的未来现金流入能力。
三、企业价值报表的具体要求和结构设计
企业价值评估法只是企业价值报表中的工具,要真正地让企业价值报表服务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还需根据管理的实际需要对企业价值报表提出具体要求,从而做好报表的结构设计。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企业价值报表是非标准财务信息报告,只是作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所以它才可以不拘束于会计准则和制度。而且,企业价值报表反映的财务信息一定要贴近实际,以更加真实地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价值。由于传统的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没法满足企业价值报表的要求,需要针对传统财务报表的在这方面的不足来进行改进。
(一)传统财务报告在满足企业价值评估要求方面存在的不足
1.资产负债表。经营性资产负债与非经营性资产负债没分开;大部分资产升值无法在报表上体现;资产负债未来的风险无法在报表上体现;很多能给企业带来决定性价值的无形资产不能在报表上体现;没有将固定资产按照剩余经济寿命进行分类以便于统计固定资产更新规模;无形资产中没有将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给企业带来负经济利益的部分列出;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负债没有按照账期结构进行分类;涉及到需要跨期确认或者摊销的资产负债没有进行测试并确认其变化。
2.利润表。没有将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未来能形成企业无形资产(广义)的投入单独记录并测试其价值;没有将影响递延资产、递延负债以及递延收益的利润单独标注;没有将经营性收入、成本费用和非经营性收入、成本费用分开;没有将经营性借款利息和非经营性借款利息分开;没有将经营性资产减值损失和非经营性资产减值损失分开。
3.现金流量表。由于金融工具的创新,一些金融工具虽然不被认可为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但能起到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作用,势必影响企业现金流的判断;如果是采用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存在一定的缺陷;现金流量表只是记录当期的现金收支,并不能反映是否属于当期的损益,而且存在一定的偶然性;现金实际上在商品交换中起到媒介作用,如果采取其他方式一样可以达到商品交换的媒介作用,所以仅从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的流动性存在很大的片面性。
4.传统报表无法提供但对企业估值较大影响的财务信息。偶然性现金流量的发生对自有现金流的影响;偶然性经营活动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可以利用但没有充分利用的信用额度;无法准确计量和确认但对企业价值有较大的积极影响以及有较大负面影响的因素;企业的持续获利能力、管理能力、风险应对能力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二)对企业价值报表的具体要求
1.企业价值报表追求的是客观真实,需要对传统财务报表反映的财务信息重新进行减值和增值测试,企业估值以报表上各项目评估值作为估值依据。
2.根据企业价值创造的相关性不同,对传统资产负债表中财务状况、利润表中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量进行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分类,以便于更准确地进行企业估值分析和财务分析。
3.伴随着新的金融工具层出不穷,需要对现金流量表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按照其本质含义进行扩充,将企业里能起到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同等功能的媒介的变动也视同为现金流,这样可以更加客观反映一个企业的流动性。
4.为了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当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需要将企业偶然性经营活动和非经营性活动带来对当期的影响予以剔除,同时要对跨期形成的递延项目进行测试并重新确认,如有必要还得剔除对当期的影响,以便更加客观地提供财务信息用于企业估值。
5.在传统财务报表上无法提供、但对企业估值影响很大的财务信息,需要单独设立项目进行信息披露。
(三)企业价值报表的结构设计
企业价值报表在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左边部分为重要的财务数据,为绝对财务信息;右边部分为根据六种评估方法得出的相应的企业价值,为相对财务信息。报表使用者根据不同时期报表上相应财务信息的对比变化得出自己对企业发展的财务状况的判断(见表2)。具体说明如下:
1.财务数据的科目设计和取数来源。财务数据的科目设计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数据来源于传统报表和账务,科目以改进的传统报表科目为主;第二,左边财务数据科目设计要服务于右边企业价值评估,科目设置要兼顾传统财务报表科目和企业估值法的需要。
2.运用企业估值法进行估值的设计。六种评估方法原则上都是企业价值报表的重要构成部分。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一种或两种评估方法作为主要的价值评估法,其评估价值也作为企业主要的价值管理依据;其他评估方法作为重要的价值评估补充,但针对特殊状况的企业(比如净利润为负值或净资产为负值等),可能只能选择其中合适的评估方法作为主要的价值评估法,其他不合适的评估法就不用选择了。
估值法的取数分三栏,第一栏为经营性估值,取数来源于左边的经营性财务数据科目值;第二栏为非经营性估值,取数来源于左边的非经营性财务数据科目值;最后一栏为修订值,是传统报表无法披露但对企业估值有影响的财务信息对企业估值的影响值,数据来源于表2中“对估值影响的补充信息”。
通过初步设计的企业价值报表(结构样表)可以看出,真实客观地计算一个企业的价值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很多,而且很多因素都是不确定的,所以编制企业价值报表并不是要求计算非常准确客观的企业价值数据,而是通过编制不同时期的企业价值报表来进行企业价值相对数的比较以及同一时期不同估值法估值结果的比较,以提醒企业管理者重视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经营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企业外围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让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 姜雪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投诉举报电话: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