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是由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通过将金融服务与新兴技术相结合,重塑传统金融业务模式与流程,优化创新金融产品供给,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金融科技拓宽了融资渠道,精准匹配融资需求,弥补了传统金融供给的不足(刘心怡等,2022)。金融科技赋能信息甄别,通过对企业多维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实现对企业信用、经营状况及违约风险的有效验证(Fuster等,2019;Goldstein等,2019)。金融科技优化了信贷管理,降低了融资成本(彭俞超和马思超,2022),帮助实现企业内外部高效联结,提升了公司治理效率(翟淑萍等,2022)。可见,金融科技在增加信贷资源供给、改善信息不对称、提高监督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刻改变着企业的融资环境、信息环境与治理环境。
杠杆率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关键指标(DeAngelo等,2018),影响着企业的融资能力。为此,企业可能采取表外负债、名股实债及其他会计操纵手段掩盖真实杠杆率,即杠杆操纵(许晓芳和陆正飞,2020)。杠杆操纵会增大债务违约风险、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削弱负债对代理冲突的相机治理作用(陈红等,2014),同时也会干扰政府及监管部门经济政策的制定,降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成为影响金融系统稳定性的风险因素之一。因此,探索杠杆操纵的治理机制,保证账面杠杆率的真实性成为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金融科技发展在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影响企业杠杆操纵的内在动机与实施条件。然而鲜有文献对该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契机。
本文选取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发展显著抑制了企业的杠杆操纵行为;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信息透明度和降低代理成本是其内在机制;在货币政策紧缩期、分析师关注较少和内部控制质量较低时,金融科技发展对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本文研究具有如下政策启示和实践意义:首先,相关部门应继续积极推动落实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在政策供给方面等给予更多的定向支持,为发展金融科技、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生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应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打造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监督平台。通过动态信息披露平台,强化对企业债务的有效监控,结合实际判断企业杠杆结构合理性,识别企业可能存在的杠杆操纵手段,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行。其次,金融机构应当抓住数字经济发展契机,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推进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的深度匹配。一是畅通金融科技传导路径,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推动广大企业以更低的成本、更便捷的方式获取金融服务。二是发挥金融科技的外部治理效应,降低信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进而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丰富优质金融产品供给。最后,企业应利用数字技术积极培育自身核心竞争优势,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企业应贯彻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丰富数字化应用场景,增强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互效率,实现各项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重塑企业价值链条。同时,要提高内部数字化管理水平,依托数字技术实现对股东和管理层的规范与监督,提高决策精准性与有效性,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第一,基于当前建设数字中国的制度背景,从金融科技发展角度探究抑制杠杆操纵的重要因素,拓展了杠杆操纵的研究边界。
第二,以企业杠杆操纵为落脚点,对金融科技发展的微观经济后果进行有益补充,为强化金融科技治理提供经验证据。
第三,探究了金融科技发展对杠杆操纵的作用机制和条件,为精准识别企业杠杆操纵行为、推动资本市场稳定有序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