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扶持政策与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于小悦 张璠 王竹泉 陈一帆
一、研究背景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1 085.7万户增长到2022年的4 700多万户,有着“五六七八九”的美誉。但值得注意的是,受国内经济三重压力和世界经济低迷等因素影响,我国部分民营企业面临着市场规模萎缩、现金流紧张、产品竞争力不足等严峻考验。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相较于2020年,2021年我国民营企业500强资产总额下降17.92%,税后净利润下降12.28%,亏损企业数量由11家增长至22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在此背景下,十分有必要基于我国国情社情和实践经验,探讨如何统筹“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精准高效地利用政策工具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并对如何优化政策工具供给、打好政策“组合拳”给出明确的经验证据。
二、主要内容
针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法构建了2012~2020年省级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强度指数,检验了我国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对于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民营经济扶持政策能够有效改善民营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水平,进而提升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2)相对于供给型政策,需求型政策和环境型政策扶持效果更突出;(3)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和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扶持效果更好。
本文具有如下研究启示:
第一,应继续强化各类民营经济扶持政策,“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发力推进民营企业迈上新台阶。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窗口,一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了解不同地区经济运行状况与民营企业发展制约因素,注重以座谈会、现场调研等形式深入了解民营企业家诉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扶持政策。二要关注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的科学搭配使用,更多以市场化方式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同时注重创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改善政府补助等供给型政策实效,提升企业内生增长动力。
第二,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用好、用活各类扶持政策,加快实现自身技术升级和产能优化。本文研究表明,无论是供给型政策、需求型政策还是环境型政策,各类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民营企业要积极主动地和各级政府部门沟通交流,吃透相关政策并合理做好发展规划,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三、研究贡献
第一,本文较全面地评估了我国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对于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有助于理解我国政府在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第二,本文以我国民营经济扶持政策为切入点,系统分析并检验了政府扶持对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拓展了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领域的学术文献。本文分析并检验了我国省级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对当地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因素的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贡献。
第三,本文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参考。本文借鉴政策工具理论将我国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区分为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探讨了不同类型政策的边际效果和适用范围,有助于各级部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制定符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的经济政策,为打好政策“组合拳”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