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张连起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人文会计的梦想力量

2019-11-06

砥砺前行的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梦工厂”。意气风发的中华儿女,都是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努力圆梦的“梦之队”成员。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梦想,发端于苦楚。近代以来,中国由盛而衰,屡遭外侵。坚船利炮面前,曾经的“天朝上国”,贫弱交加;“大国子民”,五味杂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中国人彻骨寒冷的暗夜呐喊,也是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理想抱负;不仅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也是贯穿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这个梦想的背后,蕴涵着绵延已久的“家国天下”情怀,折射着内心深处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唤起亿万人民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激活中华民族“团结如一人”的归属感和进取心。

改革开放的35年,我们绘就了现代化的中国奇迹,写下了震撼世界的中国故事,喊出了民族复兴的中国声音。面对世界格局的深刻调整和变化,面对改革深水区、矛盾凸显期一系列时代课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唤起改革的勇气、弘扬创新的精神,冲破观念障碍、突破利益藩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必将推进制度自我完善的新进程,迎来改革开放的新突破,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境界。

中国梦催生会计梦,会计梦连着中国梦。

从会计人数大国迈向会计强国,需要凝聚梦想的力量。而人文要素,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这里,感知它的味道,辨析它的颜色,聆听它的声音,触摸它的温度……

(一)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会计当然也不例外。

笔者为之探索确立的人文会计,就是会计与人文(主要指“文、史、哲”三个方向)的联系和影响,就是“文、史、哲”对会计的投射与互鉴。简言之,是人文对会计的滋养、会计对人文的浸润。从大禹会计到“中国梦”,人文与会计从来没有分离过。

文学,人文会计的水中树影。

人文会计背景的文学,指的是广义的文学,包括文学、艺术、美学等领域。会计为什么要融入文学?因为,文学能强化我们的价值判断,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鲁迅先生的小说,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孔乙己、祥林嫂等艺术形象,不仅能看见其中的愚昧、无奈和悲伤,看见透彻骨髓的国民性,还能看见深刻的悲悯、切肤的痛苦、无言的抗争。《红楼梦》中能看见内部控制,《三国演义》中能看见公司治理……

文学与艺术使我们看见现实背后贴近生存本质的现实。在这个现实里,除了理性思考之外,还有对“美”的感性顿悟。如同河边的树木,必定会在水中留下倒影。究竟岸上的树木是唯一的现实,还是水中的树木倒影是唯一的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通常认为岸边的树木是现实——可抵近、可触摸,却往往忽视另一个世界的真实存在,那就是水中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

文学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凌空蹈虚,文学是另一种真实,正如会计学并非数字的计算、会计真实并非精确事实一样。会计分录如同岸上的树木和水中的倒影,对称平衡。这倒影,波光如镜时清丽静美,风吹雨打时细碎飘零。而文学,正是心灵与影子的对白。

融入文学的会计,是要告诉会计人:发现会计本质的时候不能少了文学思维。

(二)

历史,人文会计额头上的矿灯。

我们对历史的胃口,都让学校的教科书、参考资料给“倒”了。死记硬背历史事件及年代的结果,任谁都会一谈历史就色变。

赤足踩在历史松软的沙滩上,俯身拾起一个个散发着智慧光芒的五光十色的贝壳,细细把玩,心中一片慨然。合上历史书籍,那些人、那些事不会就此消失,会跟着他们的故事进入会计人的心灵深处,不时与我们或怅然、或欣然地对望一眼。

“欲知大道,必先学史”。读史,特别是会计史,给会计人宽阔的历史纵深。饱读史书的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要做到“性怀辩慧,非积学不成。光于不朽者,其唯学乎!此文术也”。意即只有通晓古今治国的经验,才能飞扬英美之名,这是治国之术。他认为:人们通过读史才能了解历史的面貌,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从中得到启示和智慧,离开了史书,这一切将成为不可能。

(三)

哲学,人文会计的夜空星辰。

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通俗地说,就是不愿糊里糊涂地活着。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就是说要活得明白。而要活得明白,就必须用自己的头脑去想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哲学就是世界观和人生观。请注意“观”这个词,世界观就是“观”世界,人生观就是“观”人生。第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第二,所“观”的应是世界和人生的全局。我们平时往往沉湎于身边的琐事之中,有时也会从中跳出来,想一想世界究竟是什么、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这样的问题,这时候就是在进行哲学思考了。

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千百年来,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那就是,意义不在于意义本身,不在于意义的结果,而在于创造意义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意义也就没有意义了。

哲学让人综观世界和人生的全局,实际上就为人的进取方向提供了一个坐标。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果只是追求世俗的成功(如赚了多少钱、当了什么官),他的成功就只是表面的、肤浅的,仍然是在混日子而已,区别只在混得好不好。真正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也就是做一个有灵魂的人、一个精神上优秀的人、一个大写的人。这样的人即使不属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他的人生仍充满意义。事实上,人类历史上一切伟大的成功者恰恰出于这样的人之中。不管在哪一个领域,包括创造财富的领域,做成大事业的绝非只有一些小伎俩的精明之人,而必是对世界和人生有广阔思考和独特领悟的拥有大智慧的人。

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这么一问,意义就产生了。很少人能达到圆满的境界,但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在追求圆满的过程中吗?只有人才会有这样的提问,才会有这样的终极思考,动物不会,这就是动物与人最根本的区别。

生活在“白天不懂夜的黑”的日子里,会计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站在什么方位,也不知道这个方位在人生格局里有什么意义;既不清楚来时走的是哪条路,也不明白前面的路往哪里去。这时,头上的星辰会给我们指引方向——那就是哲学。

(四)

一切中外文明的成果都是人文会计的养分。考察美国会计的知识结构,发现会计专业80%的课程都和我们通常认为的专业内容无关,其中主要课程是人文学科。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构成了现代大学教育的灵魂。专业教育容易理解,无非是在社会上有个赖以生存的饭碗。而通识教育的概念却很抽象,其要义就是让学生入学后全方面接触各种学科,尤其是人文,以此培养自由的意识和健全的人格。这是美国大学教育兴盛不衰的秘诀之一,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唯一途径。

在通识教育下,要学些什么科目呢?写作、文学、哲学、历史、艺术、宗教、沟通,等等。这似乎都是我们所说的文科教育,按我们传统的思维,就是死记硬背。可是真正的文科教育却不是这样,好书也不是用来背的,而是用来讨论交流的。你会读书吗?你会思考问题吗?神学教授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说:“我并不要求记住多少基督教的东西,因为这些都无所谓。重要的是,通过你们坚持的阅读和讨论,我希望引导你们独立思考和全面分析,这样以后不容易被别人的蛊惑所左右。”

美国会计人超前的思想并不在于多看了多少书,而在于正确看待书本和作者的眼光。在不断阅读、思考、质疑、讨论和再思考的过程中,你才能排除外在一切刻意的影响,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你所形成的观念能否适用于别的领域呢?这时,通识教育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在交叉学习众多人文科目的时候,你的思考呈现的是立体和多面性。也许你一辈子都用不着文学、历史、哲学等书本上的东西,但这些内容在你的思考和批判中塑造着你独特的思维和灵魂。这与众不同的思维将成为你获得成功的钥匙。是的,专业知识只能让你有个饭碗,而人文素养却能让你变成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在此,不妨稍稍指出人文素养和人文知识的区别。人文知识是外在于人的东西,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识;必须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你的生活与行为中,才能称之为素养。人文素养是会计人涉猎了文、史、哲等人文知识之后,以“知”践“行”,以“行”促“知”。梦想要激发力量、鼓励奋斗,离不开现实的深厚基础;梦想要开花结果、落地生根,更有赖于现实的强力支撑。

(五)

能望远的人才想登高。生活需要我们抬起头来做人,而不是鼠目寸光地盯着一处处琐碎、一处处肮脏。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经济越改革,会计越强盛。建成会计强国的“会计梦”,就是要让会计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五位一体”的伟大建设中,孕育更强的凝聚力,发挥更广的影响力,呈现更大的创造力。会计梦,绝非一人一地一时的空想,而是回荡在一代代中国会计人心中的共同旋律,也正因此才具有超越时空的能量,成为一个行业不断前行的动力。

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的“啄木鸟”,公众利益的“守夜人”。

注册会计师具有接触微观经济面广、贴近经济社会前沿等天然优势。注册会计师可以运用这一专业优势,把脉财经冷暖,瞭望经济风云,洞悉问题关键。潜心执业、鉴证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专业咨政、务实议政、理性问政。以建言献策的新步伐体现中国知识分子家国情怀,以专业报国的新成绩告慰近代中国170多年的历史经验、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传承。

人文会计的梦想力量,既是会计梦的引擎,也是中国梦的阶梯。灌注人文会计,致力于专业的绚丽绽放、人文的光荣梦想,正是向传统致敬,向未来出发,给会计的追梦人以丰盈、以昂扬、以力量!

人文会计的梦想力量,既是会计梦的脐血,也是中国梦的脉动。人文会计是一个行业的集体记忆,是行业文化身份和独特个性的象征,是培育行业精神的土壤,是会计人赖以栖息的精神家园。同时,它也给人们力量,启迪革新与创造。正因如此,它是一个行业和职业赖以存在的基础、发展的根基,更是一个行业凝聚力和创新力的不竭源泉。

生活不是当下的苟且,还有梦想和远方。

(六)

在灾难与辉煌的双重变奏之中,一个个中国人的梦想从来离不开民族整体的际遇。个体的命运往往随着历史而流转颠簸,无论大江大海还是一枝一叶。

中国梦是忧患意识的千年传承,是家国情怀的诗意表达。“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杜甫对家的眷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对国家的期许;“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是秋瑾报国的决心;“振兴中华”、“天下为公”,这是孙中山先生的情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毛泽东对历史的叩问。直到今天,包括会计人在内的中华儿女,哪一个不希望祖国强大,不憧憬生活美满?家国情怀就这样代代流淌,绵延不止,凝聚成岿然不倒的民族精神,升华为中国追梦的不竭动力。

百余年来的救亡图存、道路探索,多少仁人志士留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愤,付出“春云碧血,秋雨黄花”的牺牲,发出“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呐喊。终于,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中国梦孕育会计梦,会计梦激扬中国梦。

人文会计是满足会计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人文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精神栖息的一种形态。人文需求是人的内在的、普遍的、基本的需求,是人精神饱满、幸福快乐的重要标志。而人文如水,润物无声,能够启迪心灵、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增进知识,从而满足会计人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会计人精神世界,提升会计人综合素养。人文会计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满足会计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文会计是增强会计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会计文化软实力,是指与经济力、科技力相对应的通过文化载体和文化方式表现的影响和能力。人文会计对内表现为行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外表现为行业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因此,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努力推动人文会计建设,把我国会计资源转化为强大的文化竞争力,切实提高会计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人文会计是行业综合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人文代表着一个行业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既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创造力的体现。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没有人文会计的先导,没有会计人精神世界的丰富,没有会计人精神力量的发挥,一个行业难以塑造专业形象、传播专业声音。离开了人文支撑,即使有繁荣的会计,强国地位也难以确立和巩固。

人文会计是推动中国会计走向世界的基础指标。人文代表着一个行业主体性的特征,坚持会计的国际趋同与主体性并举,“走出去”与“请进来”并重,发挥政府和民间两方面作用,实施会计“走出去”战略,打造“会计中国”新形象,制衡“唯‘美’是从”的文化扩张,是建设社会主义会计强国的根本任务。

让会计人更具历史眼光、文学视野、哲学思维等人文情怀,是提升会计人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也是建成会计强国的重要体现。是否具备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事关会计文化的传承、创新,事关会计文化的振兴、繁荣。会计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创新是人文会计的本质特征。一部会计文明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文创新史。只有不断创新,人文会计才能迸发活力,充满创造力,形成竞争力。会计强国,强就强在创新。

人文会计是凝聚力、竞争力、影响力的集成和融合,从人文会计出发,还有梦想和远方。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