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廿年磨一剑 今日把示君

时间:2022-05-26 来源:《中国财政》2022年第09期
作者: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马海涛

刚刚摆上读者案头的《公共经济理论体系创新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一书,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齐守印带领博士团队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研究成果。

他着意公共经济理论创新研究,从2001年写作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公共经济体制改革论纲》就已开始。这篇论文经扩展而成书,于2002年初以《中国公共经济体制改革与公共经济学论纲》为书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不仅对公共物品、公共经济、公共经济体制等重要公共经济学范畴作出显著有别于主流公共经济学的理论解释,而且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公共经济学的纲要性构想,著名经济学家陈共、何振一、高培勇、贾康等均予以充分肯定。此后近20年来,作者尽管有一半时间在公共经济实践第一线担负重要任务,倾情改革、力主创新,立足地方实践,锐意探索我国财政体制与管理现代化转型之路,但对公共经济理论的创新性研究一直未曾停歇间断,相继发表了20余篇相关论文,并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新公共经济学要论》一书。现在由新华出版社推出的这部上下两卷本公共经济学新著,在囊括作者此前对公共经济理论进行创新性研究所有成果的同时,又新增了两倍于《新公共经济学要论》总篇幅的内容,从而将他20年来所创制的一整套全新的公共经济理论体系系统呈现给读者,是可谓“廿年磨一剑”。依笔者之见,与主流公共经济学相比,这一理论体系在许多方面均可谓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一)板块构成别具特色的理论内容和体系架构。与主流公共经济学以大部分理论板块阐述财政收入、支出、预算、体制及其经济效应不同,本书只将财政作为公共物品价值再生产过程浓缩为一篇加以阐述,而将绝大部分篇幅用于分析阐述公共物品基础理论、公共物品再生产其他环节(侧面)、国际公共经济、公共经济规律和公共经济实践演进、理论发展等内容。克服了与财政学在理论内容方面大量交叉、体系架构方面基本雷同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紧密联系而又并行不悖地各自向深度、广度发展。

(二)公共物品理论成为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和主线。在主流公共经济学中,对公共物品的分析虽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因为提供公共物品只是政府多项职能中的一项,所以,公共物品理论主要用于解释大部分财政支出用途,既难以构成公共经济理论大厦的基石,也不可能成为贯穿整个公共经济理论体系的主线。与此不同,在这本书中,由于作者将广义政府(即作为社会公共机构的国家)的所有合理职能全部归结为组织生产或提供各类公共物品的活动。这就使得公共物品理论对于公共经济理论体系而言,不仅有资格成为整个大厦的基石,而且能够成为公共物品再生产各环节、各侧面以及公共经济规律、公共经济实践演进和理论发展等其他所有板块依以展开分析阐述的主线。正是基于这条主线的贯穿,使整个理论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显得尤为   紧密。

(三)公共物品理论分析和阐述独具特色。主流公共经济学的公共物品理论主要以公共物品的两大属性特征为分析框架,依据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排列组合情况将公共物品区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公共性成分不同的各种混合物品。与此不同,这本书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承载公共利益作为公共物品理论的逻辑基础,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体现公共利益的程度和范围将公共物品区分为公共性强度不同的各层次,同时从不同角度对公共物品进行了多种分类;提出公共物品具有特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从而为公共经济再生产理论以及公共财务、公共资产理论奠定了基础。在公共物品最佳供给理论分析中,在解释和介绍维克塞尔—林达尔、马斯格雷夫—萨缪尔森均衡模型的同时,第一次将马克思关于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视为一种有关公共物品最佳供给条件分析的理论模型,不仅与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提出时间上早了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延展了公共物品供给理论体系。

(四)开辟了公共经济体制、公共经济政策、公共经济管理、公共经济规律、国际公共经济等理论分析阐述的新境界。在主流公共经济学的不同版本中,上述这些理论板块有多有少、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全然没有;即使全都具备的,所阐述的内容也多局限于财政领域。与此不同,这本书不仅将这几大板块囊括无遗,而且以新的视野和新的内容加以分析阐述,从而显得新意盎然。例如,将公共经济体制视为公共经济生产关系的外化形式,认为它作为界定公共经济各方面、各层次活动主体之间责任和权利(力)的规则体系,是在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边界划分这一初始维度基础上,由公共经济受托执行主体内部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共同构成的一种立体架构,其中每一维度的正确界定对于公共经济运行效果都具有重要影响。公共经济体制的设计制定,应当摈弃强调“事权”的理念和以“事权为主导”的做法,转而以相关主体之间公共经济责任划分为基础和前提,严格遵循依责赋权、权责匹配的逻辑规则,以避免公共经济活动各方面相关主体之间围绕责任和权利(力)相互扯皮、乃至争权诿责而导致公共经济政策扭曲和公共经济效率减损。又如,提出将“公共经济政策”与“经济领域的公共政策”区别开来,认为公共经济政策是支配公共经济整体或某一局部、某一领域的治理方略,调节客体虽然表现为公共经济资源配置的结构和时序,但实质是以公共物品为载体对各社会群体之间公共利益关系所作的战略策略安排。正因为如此,公共经济政策理性程度高低直接关乎国家兴衰成败,通过优化公共选择机制确保公共经济政策具有很高程度的理性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任务之一。再如,主流公共经济学在公共经济规律方面一般只讲到涉及社会经济资源总量在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之间分割的瓦格纳定律,而本书则从唯物辩证规律体现于公共经济领域的规律性、一般经济规律在公共经济领域体现的规律性和公共经济领域特有规律三个层次分析阐述了公共经济规律体系。此外,本书对公共经济管理和国际公共经济的分析阐述同样不同于主流公共经济学。

(五)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对公共经济理论研究的指导地位。这本书在公共经济思想理论发展史概述中专设一章,全面梳理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公共经济思想理论框架。同时,在分析方法、学术范式和很多理论内容阐述也广泛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因为如此,这本书实现了公共经济思想观点、分析范式和理论架构的一系列革命性变革,具有根本意义的创新性。

(六)致力于公共经济理论的中国化。源自西方的公共经济学传入我国以后,不少学者在推进这门学科中国化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在这本书里,作者对推进公共经济学中国化所做的努力贯穿于各个篇章,不仅在公共经济实践演进和理论发展史方面均设专章讲述中国自古至今的经验教训,阐述中国思想家的理论贡献,而且着力分析中国公共经济运行现实中的缺陷和不足,并据此提出通过创新机制、优化管理来破解难题、克服缺陷的理论思路和对策建议,从而使中国特色更加突出和鲜明。

(七)以增强公共经济学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的理论服务功能为直接出发点。尽管本书字里行间洋溢着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但它并不是一部纯学术性的著作或用于课堂教学的教材,而是着眼于增强公共经济学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的理论服务功能而研究写作的。本书从作为整个理论体系基石的公共物品理论到最后分析概述公共经济思想理论发展史,都着眼于用创新的公共经济理论助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特别是在务实色彩更强的公共经济财务、资产、体制、政策、管理、监督、规律乃至国际公共经济等篇章,更是发扬有的放矢、求真务实的精神,遵循“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力图通过理论创新和对策创新直接为加速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进程献计献策。

(八)按照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初步填补了公共经济理论史的研究空白。这本书在创新公共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用新公共经济观概要分析中外5000年公共经济实践史和思想理论演进史,初步填补了公共经济理论研究的一大空白。在公共经济实践史分析中,揭示了中国古代主要王朝存亡兴替之道和世界各个大国盛衰之由,从史学角度进一步论证了公共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公共经济思想理论演进史叙述中,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公共经济思想,强调了中国古今思想家、政治家对公共经济思想理论的独到贡献,体现了公共经济理论体系的历史源流和对其进行系统创新的基本理路。

总之,尽管这本书从内容到形式、从学术观点到体系结构等方面都并非尽善尽美、无可挑剔,但笔者认为,它作为以齐守印研究员为负责人率领包括张晋武教授在内的项目团队的研究成果,应属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优秀成果。而作为齐守印本人倾注20年心血铸成的这柄思想理论之“剑”,其所具有的重要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无需多论,非同一般。 

责任编辑  廖朝明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