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代表委员谈财政 | 树牢“六财”理念 强化责任担当 全力助推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03-15

树牢“六财”理念 强化责任担当

全力助推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

甘肃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吕林邦

图片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甘肃财政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求,树牢“六财”理念,强化责任担当,团结实干拼搏,扎实推动甘肃财政高质量发展,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把准方向理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财政部门要深刻认识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深刻领会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重要定位,牢固树立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意识,管理好党和政府“钱袋子”和“账本子”。2023年,面对防风险与促发展双重压力,甘肃财政承压而上、克难奋进,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强化财政资源统筹,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全省财政收入增长10.6%,实现两位数增长;财政支出增长6.1%,创历史新高,圆满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甘肃财政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迈出新步伐,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这一重要思想是我们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障。2024年,甘肃财政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强化财政工作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聚焦“增收、三保、提质、增效、化债”等关键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心、“看准了就抓紧干”的执行力、“能多干就多干、要干就干好”的主动性,进一步健全制度机制,强化资金保障,全力助推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聚焦发展生财



立足当前,就是要落实好财税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市场主体稳健发展;着眼长远,就是要优化营商环境,加力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培育优质税源,完善财源体系,夯实增收基础。2023年,甘肃财政坚持把做大蛋糕作为“基本功”,“放水养鱼”涵养优质税源,全面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优化增值税留抵退税省级垫付机制,支持市县应退尽退,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加大招商引资企业奖补力度,新引进企业缴纳增值税全留县级,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同时,依法依规强化收入征管,努力挖掘潜力促增收,财政收入顺利实现“全年旺”。2024年,甘肃财政将积极落实好减税降费、留抵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政府采购、财政补助等助企纾困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轻装上阵,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奖补等支持力度,大力引进行业领军企业、行业标杆企业和成长性好的高科技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落地,以产业发展支撑财政增收。


坚持“兼收并蓄、握指成拳”,强化统筹聚财



兼收并蓄,就是要加强财政收入管理,抓大不放小,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做大收入规模;握指成拳,就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挖掘国有资产资源潜力,加大四本预算统筹力度,将非财政拨款、存量资金与预算安排相衔接,聚集到一个“大盘子”统筹安排。甘肃财政进一步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创新推动“财政+金融”管理模式,完善投资基金、担保、征信、应急周转金、股权投资管理全流程全过程运行机制,强化财政政策资金与金融工具协同联动,撬动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财政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构建“财政+国资”模式,以加强化债资产资源监管为切入点,建立贯通国有资产管理全过程协同机制,促进财政与国有资产主管部门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开展国有资产清查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摸清国有资产家底,区分不同类别精准施策,推动形成“1+N”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开展国有资产盘活行动,统筹盘活存量,优化资产配置,完善分类运营管理,推动行政事业性资产共享共用、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配置、金融企业资产规范科学管理、自然资源资产合理利用。


坚持“大钱大方、小钱小气”,聚力重点用财 


大钱大方,就是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把钱用到关键处,全力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全省中心任务落地落实。小钱小气,就是要习惯过紧日子,花钱不能大手大脚,避免铺张浪费;“管好小钱”,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把紧预算关口,加强预算执行监控,严控一般性支出,继续压缩论坛、展会、培训等活动支出,不该开支、不必开支的,一律不开支。“用足大钱”,集中财力保重点,进一步完善基层“三保”管理机制,最大限度下沉财力,有效提高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大力支持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四强”行动,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强化资金绩效管理,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资金使用效益。统筹用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信息等产业发展资金,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继续安排市州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奖励、强县域奖补、园区建设奖补等资金,落实好新引进企业增值税全留县级政策,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坚持“效益为先、监督为要”,突出绩效管财


效益为先,就是要加强绩效管理,把预算安排、转移支付分配的每一笔财政资金管好用好,使其发挥更好的政策效果、资金效益;监督为要,就是要加强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确保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加强监管、提高绩效,就是用同样的钱办更多的事,相当于增加了更多财政收入和财政投入。2023年,甘肃财政纵深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健全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绩效管理、预算评审管理、绩效结果应用管理等一系列制度规定,组织开展绩效管理改革成效总结评估、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等工作,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绩效评价体系。推动项目预算评估评审融合,绩效管理从事后向事前、事中延伸,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全面加强财会监督,在全国率先印发省级实施方案,召开全省加强财会监督和绩效管理工作会议,会同省纪委监委印发监督贯通协调办法,与8家中央和省直单位建立协同机制,联合省审计厅严控暂付款,与财政部甘肃监管局定期座谈、常态协作,借力借势、高位推进。深入开展财会监督“四项行动”,集中力量跟踪督办、分片包抓,复查督导省直单位和所有市县,狠抓整改落实,让财经纪律“带电”、“生威”。下一步,甘肃财政将持续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评价流程,在各个环节严格审核把关,全面提高绩效管理工作质量。紧扣财会监督工作任务主线,突出“强化监督队伍建设、抓好专项监督行动、放大监督成效”三大重点,切实发挥财会监督护航保障和服务发展作用。



坚持“统筹兼顾、固本强基”,防控风险稳财


统筹兼顾,就是强化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严防各类风险向财政传导转嫁,稳健发展、行稳致远;固本强基,就是要加强制度管理,划清“红线”、亮明“底线”、树立“高压线”,筑牢风险防范堤坝。2023年,甘肃财政坚持把防范风险作为“军令状”,建机制、化存量,安全持续发展更有底气。先后3次摸底排查全省政府债务、融资平台债务、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情况,逐笔逐项核查核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标化债政策要求,反复沟通衔接,制定一揽子化债方案,细化分年度债务风险控制目标,做到措施精准、切实管用。2024年,甘肃财政将全面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靠实化债主体责任,完善化债保障措施,督促市县按照计划打足打实化债资金。用足用好中央政策和省级应急周转金,坚决防止融资平台风险集中“爆雷”。加强专项债券全周期、常态化监控,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项目穿透式监测,防范专项债券偿付风险。高度关注社保基金运行情况,压实市县财政补助责任,进一步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