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代表委员谈财政 |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2024-03-15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

山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

厅长 李峰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东实践。财政部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谋划,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努力在八个方面提质效、求突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在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提质效、求突破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创新财政支出手段,强化对产业升级的政策引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保持省级科技投入力度不减,构建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投入保障机制,落实重点创新任务,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落实科技财金协同20条政策,发挥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作用,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二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高水平技改、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等政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综合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发展。落实专精特新企业支持政策,实施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保险补偿,提升企业竞争力。三是加快数字强省建设。推动100亿元数字经济发展基金加快落地,支持工业互联网应用赋能,促进数字产业发展。强化政策资金统筹,保障省级政务云服务平台运转,支持新型智慧城市、新型数据中心建设,提升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治理能力。四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坚持财税政策一视同仁,不断优化联系和服务民营企业工作机制,综合运用政府采购、股权投资、政府引导基金等市场化手段,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在支持扩大有效需求上提质效、求突破



扩大有效需求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今年国家将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新增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释放了稳投资扩需求的强烈信号。财政要发挥好调控精准、作用直接的优势,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一是加强专项债券和国债资金管理。完善债务限额分配办法,提高债券使用集中度,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严格规范国债资金使用,切实发挥资金效益。二是扩大重点领域投资。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发挥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政策作用,推进铁路、机场、水运航道等建设。用好专项债券、增发国债等资金,推进省级水网先导区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用好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一批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三是持续激发消费潜力。落实和完善财政支持商贸、文旅等领域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制定文化产业发展和体育赛事经济支持政策。对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奖补支持,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实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培育银发经济增长点。四是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大出口信保等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新三样”出口和外贸新业态发展,支持“访总部拓市场”,稳定外贸订单。优化利用外资和重大展会补助政策,鼓励外资企业设立总部和研发中心,积极引进高质量外资。


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提质效、求突破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接续办好20项重点民生实事,持续加大基本民生投入,确保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支持稳定就业。支持新开发10万个以上城乡公益岗位,制定城镇公益岗位省级补助标准。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加大稳岗返还力度。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责任,优化教育经费结构配比,建立与财力水平和山东实际相适应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落实省属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经费保障政策,提高生均拨款水平,支持“一流学科”建设。支持健康山东建设。根据国家部署,适当提高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启动职工医保省级统筹,逐步统一参保缴费、待遇保障等政策。支持1万个村卫生室改造提升。支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国家部署,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适度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实施工伤保险省级统收统支,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质扩面。动态调整9类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增强救助保障政策可持续性。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落实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政策,通过财政奖补、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办好文化惠民实事。支持保障公共安全。支持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提质效、求突破



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内在要求,要继续发挥财政政策激励作用,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一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支持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优化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力度,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支出责任,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保持衔接资金投入总体稳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二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落实财政保障措施,支持济南、青岛等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用好增发国债排水管网资金,支持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奖补资金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三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坚持扶弱与培强并举,实施差异化激励政策,支持工业、现代农业等“十强县”发挥特色优势、实现率先发展。结合中央政策调整,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强化激励性转移支付政策功能,引导各地发展县域经济、提升自我保障能力。四是支持重点区域发展。统筹财政资金、政府债券等各类资金,创新完善财金联动手段,推动实施新一轮突破菏泽鲁西崛起行动,促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支持高水平建设济南青岛两大都市圈。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革命老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资源枯竭城市加快发展。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提质效、求突破



发挥财政调控引导作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一是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推动续签第二轮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探索将湿地纳入生态补偿范围。适时出台财政支持政策,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用经济杠杆压实各方面减污降碳责任。二是促进绿色低碳转型。落实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财政补贴政策,研究制定地热能财政补贴实施细则,对小煤电机组关停退出给予奖补,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完善能耗指标收储政策,探索市级能耗指标收储交易试点,支持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推广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试点。三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海洋生态灾害治理,完成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建设。以中央扩大冬季清洁取暖支持范围为契机,调整资金结构,支持农村清洁取暖改造运行。



在防范化解风险上提质效、求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财政部门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精准防控各类风险隐患,确保财政稳健可持续运行。基层“三保”方面。切实把“三保”摆在财政工作的最优先位置,继续加大财力保障,优先使用稳定可靠的经常性财力安排“三保”支出,确保“三保”不出问题。政府债务方面。加强专项债券项目收入归集,确保及时缴入国库,专项用于偿还债券本息。对其他领域风险密切关注、积极防范,备好工具箱,打好提前量,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


在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上提质效、求突破



财政管理是财政部门的基本工作、核心职能,直接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把财政管理提升到新的层次和水平。一是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健全过紧日子制度,不仅严控一般性支出,资产管理、政府采购、机关管理等也从严从紧安排,特别是量大面广的项目支出还有“紧”的空间、“压”的余地,更不能铺张浪费。二是提升资金效益。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推进预算评审和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强化评价结果应用,严格落实评价等级挂钩制和末位淘汰制,让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实质性挂钩,体现奖优罚劣导向。加强财会监督,配强人员力量,继续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实行财会监督结果与预算安排、资金管理和完善政策相挂钩,提高监督效能。三是统筹资源资产。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有进有退,防止支出固化僵化,集中财力办大事。开展数据资产管理试点,挖掘数据资产价值。四是规范基础管理。推进财政法治建设,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推动8家省属金融企业做优做强做大。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开展“以数治税”,加强涉税风险防控,规范税收秩序。深化会计“放管服”改革,制定促进会计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在从严管党治党上提质效、求突破


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坚决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党的建设与财政工作深度融合。抓好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财政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夯实基层组织。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实施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开展“四强”党支部淬炼行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建强干部队伍。全面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以正确用人导向、创业导向科学精准开展考核,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营造“鼓励试、允许改、包容错”的干事创业氛围。从严监督管理,深化能力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财政干部队伍。提升作风效能。带头转作风、树新风,以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的标准抓落实,积极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以实际行动争做“三个表率”。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强化廉政建设。时刻保持“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清醒与坚定,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加强重点环节风险防控,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