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代表委员谈财政 | 提质增效打好发展五仗 全力服务山西高质量发展

2024-03-15

提质增效打好发展五仗

全力服务山西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
山西省财政厅党组书记、
厅长  常国华



图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2024年财政政策定下的总基调。刚刚胜利闭幕的全国两会,进一步细化具化了“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系列举措。山西省财政部门将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党中央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要求,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和财政部工作部署,振奋精神、狠抓落实,高质量打好“发展五仗”,更好更充分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全力以赴推动山西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



抓收支保平衡,坚决打好财政平稳运行“关键仗”



收支管理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工作,收支稳,则财政稳。山西省财政部门将始终把增收节支作为永恒主题,牢牢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率抓好收入组织、加强支出管理,切实推动全省财政平稳运行。

一是高质量强化财源建设。进一步推动国家延续实施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持续落地见效,确保各项税费优惠精准直达、效应充分释放。同时,动态掌握经济税源底数和结构分布情况,及时关注重点税源和新增税源企业经营状况,帮助解决发展问题,保持税源稳中有增。

二是高标准强化收入组织。紧紧围绕“经济、政策、征管”三大因素,科学开展收入形势分析研判,及时查找收入组织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点和增收潜力点。健全完善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多方协作的收入共治机制,全过程、全环节抓好收入组织,严防“跑冒滴漏”。坚持“抓大不放小”原则,进一步加强财税联动,深挖非税潜力,加强国有资本收益收取,做到依法依规、应收尽收。

三是高水平做好支出管理。深化“大钱大方、小钱小气”理念。在大钱大方上,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持续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强化对支出效益的动态评估,该保的保、该压的压、该砍的砍,集中财力保战略保民生。在小钱小气上,坚持量入为出、可压尽压,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对支出执行进度低于80%、审计查出问题部门的一般性支出各压减5%,勤俭办一切事业。

四是高效率争取中央支持。坚持把精准对接中央政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持续加强与财政部等国家部委的沟通对接,围绕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特别国债等重点领域,不断提升项目策划水平,以项目成熟度提高资金争取成功率,着力为山西省转型发展加油助力。



保战略促发展,坚决打好服务高质量发展“主动仗”



作为要素保障部门,服务保障重大战略始终是财政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山西省财政部门将牢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盯中央及山西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精准聚焦高质量发展关键环节,强化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一是全力支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扩大省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规模,支持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接续政策,制定出台《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奖补方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扶持作用,综合运用奖励、补助、贴息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上规升级、规范化股份制改造和“专精特新”发展。支持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结构,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杠杆撬动作用,进一步加强财金联动,优化传统的财政补贴、奖励等转移性投入方式,灵活运用各种基金、开发性低息贷款、融资担保等金融工具,吸引更多金融资本和民间投资流向重大项目。

二是全力支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强化高质量发展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县域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24年继续安排40亿元,纵深推进高等教育“百亿工程”。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晋创谷”太原先行区、大同中关村科技园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发展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优化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体制机制,持续深化“揭榜挂帅”“赛马制”“包干制”和“里程碑制”改革,吸引汇聚更多优秀人才。

三是全力支持稳投资促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加快拉动经济稳中向好。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认真对接研究国家重大战略、宏观政策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精心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争取将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盘子。管好用好专项债券,建立常态化专项债券项目储备申报机制和重大项目举债共担机制,支持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落实好国家及山西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系列政策,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支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结合实际研究出台消费补助、消费信贷、门票优惠、企业奖补等扩大消费政策,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

四是全力支持推动绿色发展,培育绿色低碳转型内生动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扎实推进吕梁山山水工程建设,支持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示范工程。大力支持“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省级统筹各类财政专项资金、政府债券资金50.54亿元,指导引导市县加快推动工程项目实施。健全生态文明制度机制。积极发挥绿色转移支付作用,进一步完善资金分配办法,激励市县加大生态环境投入和保护力度。完善重点生态区、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深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兜底线增福祉,坚决打好全省民生事业“保障仗”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山西省财政部门将坚持人民至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障改善民生,确保民生支出始终占到财政支出的80%左右,大力支持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落实“四个不摘”“一个不变”要求,切实加大衔接资金投入力度,2024年预算安排省级衔接资金投入超过32亿元。省级继续安排10.22亿元,支持脱贫人口增收若干政策落地落实。

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拓展市场化就业渠道,统筹运用税费减免、社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多渠道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支持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围绕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实施订单式、项目制培训,不断提高技能人才比重。支持扩大以工代赈吸纳困难群众就业规模,做好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困难人员就业的兜底帮扶。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力支持实施“建高地、兜网底、提能力”强医工程,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为全省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

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调整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28元上调至136元。适度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低保和困难家庭保障扶持力度,探索建立“政府救助+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同时,坚持把支持办好民生实事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足额安排财政资金,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力支持办好15件民生实事。



增投入促协调,坚决打好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整体仗”



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山西省财政部门将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不断完善财政政策体系,加快财政政策赋能,助力形成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牵引,今年通过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投入、调整支出结构等方式,统筹资金支持全省建设30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2500个左右提档升级村。对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明显的市县进行奖补。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支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等,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支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转移支付、要素配置等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太原率先发展,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支持大同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支持各市加强与中部城市群协同联动,加快产业、要素和人口集聚,实现良性互动、竞相发展。



守底线保安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风险“阻击仗”



财政既是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重要保障,山西省财政部门将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持续强化对政府债务、基层“三保”等重点方面的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完善制度机制,细化工作举措,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坚守政府债务风险底线。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完善全链条债务管理机制,健全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会同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主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严堵违法违规举债融资“后门”,加强风险源头管控。筑牢兜实“三保”底线。坚持“县级为主、市级帮扶、省级兜底”的原则,优先使用稳定可靠的经常性财力安排“三保”支出,逐级开展“三保”预算审核,动态监测“三保”支出、库款保障水平等关键指标,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基层“三保”不出问题。

与此同时,山西省财政部门将扎实开展“1531”提升行动,持续强化基础管理,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是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建立“财政标准+部门标准”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加快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全面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共同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增强省对县级的财力和资金支持,推动建立健全县级财力长效保障机制。是着力夯实五个方面基础管理。着力深化财政法治体系建设,坚持把各项法律法规作为聚财用财管财的“硬杠杠”,确保财政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安全高效推进。着力提升基层财政管理水平,争取更多县区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进入全国前列。着力加快支出进度,奖优罚劣提高部门支出效率。着力加强会计、资产和政府采购管理。着力强化政府投资基金管理,更好发挥各项基金在服务重大战略、推动转型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是坚持目标问题结果三个导向。坚持目标导向,树牢事争一流、不胜不休的工作理念,主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持续推动更多财政工作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点办理、批处理”,将一个问题当成一类问题,综合施策、系统施治。坚持结果导向,树牢全省财政“一盘棋”的意识,在谋划项目、基础管理、政策落实等方面省级加强督促指导,确保系统内部高效协同、顺畅运转。是坚决守好财经纪律这一底线。健全完善财会监督工作机制,抓好山西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督促指导市县健全完善各类监督主体横向协同、省与市县纵向联动、财会监督与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工作机制。高效推进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深化以案促治,深化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机构协作,完善重点监督协同、重大事项会商、线索移交移送机制,进一步形成监督合力。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