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代表委员谈财政 | 坚持稳中求进 以进促稳 先立后破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财政新篇章

2024-03-11

坚持稳中求进 以进促稳 先立后破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财政新篇章


全国人大代表

贵州省财政厅党组书记、

厅长 石化清


图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辩证处理好“立”与“破”的关系,坚持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是做好今年财政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财政部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贵州各级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聚焦财政重点领域先立后破,逐步建“立”新机制、新模式,加快“破”除影响财政高质量发展的旧机制、老格局,推动财政事业加快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培育财源税源”先立后破,把“育”的理念立起来,逐步破除财政增收依靠非税拉动的格局,扎实推动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贵州财政来说,财政收入质量是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之锚,对夯实财政保障能力,提升管理水平至关重要。财政部门要把“育”的理念立起来,强化财源税源培育,逐步破除财政增收依靠处置国有资产资源等非税收入拉动的依赖,稳步提升财政收入质量。一要持续加大现代化产业投入。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始终锚定“3533”目标,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四化”等产业基金投放力度,重点支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推动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夯实财源税源基础。二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产业创新。进一步加大科技领域投入,支持深入实施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和向科技要产能专项行动,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实施企业研发活动扶持计划,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三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资金供给和投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培育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完善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和担保费补贴政策,降低担保费率。加大“四化”等产业基金支持民营企业力度,确保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占比不低于40%。



聚焦“习惯过紧日子”先立后破,把“紧”的要求立起来,彻底破除财政支出固化的格局,扎实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始终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勤俭办事业的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财政部门要坚决把“紧”的要求立起来,将“过紧日子”的要求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非亟需项目支出,彻底破除财政支出固化格局,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一要拧紧源头“总开关”。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充分运用“五个挂钩”预算审核机制,从严从紧安排预算,加快破除支出固化格局。同时,按照压减支出“刀刀见血、要硬要实”的要求,对财政专项资金“逐一过堂”审核,强化清理整合,腾出更多财政资源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址。二要严把预算“执行关”。贯彻落实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规范预算调剂,严控预算追加,严防资金沉淀,对支出效率低、使用效益不好、闲置的资金,及时调整用于亟需资金保障的重点领域。三要抓实结果“运用关”。进一步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预算评审和绩效评价力度,结合评价结果调整支出政策和预算安排,把财政资金投向更高效的行业、更可持续的领域,体现奖优罚劣和激励相容导向。



聚焦“兜牢‘三保’底线”先立后破,把“兜”的作用立起来,加快破除部分市县“三保”保障能力不足的格局,扎实做好财政平稳运行工作



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保障政府履职和各项政策实施的前提条件,是维护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省级财政部门要始终将“三保”摆在最优先的位置,多措并举强化对市县的督促和帮扶,特别是加大对“三保”困难市县兜底补助力度,把“兜”的作用立起来,加快破除部分市县“三保”保障能力不足的格局,确保“三保”不出问题,促进基层财政平稳运行。一要树牢“三保”优先意识。进一步强化“三保”年初预算合规性审查,建立健全“三保”清单制度,督促市县优先使用稳定可靠的经常性财力安排“三保”支出,将“三保”支出足额纳入年初预算予以保障,不留硬缺口。二要强化运行监控处置。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动态掌握“三保”支出需求,推动“三保”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加强“三保”运行动态监测、分级预警和应急处置,对苗头问题和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严防“三保”风险。三要强化省级“兜底”作用。进一步调整完善转移支付办法,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对“三保”困难市县给予兜底补助,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聚焦“财政体制改革”先立后破,把“改”的思想立起来,坚定破除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相适应的体制,扎实做好新时代财政事业立柱架梁工作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财税体制改革不是解一时之弊,而是着眼长远的系统性重构”。财政部门要深刻领会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将财政体制改革放在推动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谋划,把“改”的思想立起来,破除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老体制、老机制,加快构建新体制、新机制,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助力高质量发展。一要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研究建立完善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稳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清晰界定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理顺政府间收入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等,为做好新时期财政工作“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二要完善绩效管理体系。提升资金使用绩效,坚持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将预算绩效管理由树立理念、搭建框架、拓围扩面,向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提质增效转变。健全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评估机制,加强重点绩效评价,把绩效评价结果更好运用起来。三要健全省直管县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优化完善省对下资金调度机制,以增强县域发展“活力”为目标,统筹考虑县区自身区位优势、发展潜力、“三保”保障等实际情况,优化省直管县的范围和管理方式,调动地方发展经济、做大收入“蛋糕”的积极性。


聚焦“严肃财经纪律”先立后破,把“严”的基调立起来,坚决杜绝财政资金“跑冒滴漏”,扎实维护财政运行良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财会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财会监督主责,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强化财政运行风险监控,加强重大财税政策落实情况监督,以查促改,把“严”的基调立起来,坚决杜绝财政资金“跑冒滴漏”,维护财政运行良性发展。一要完善财会监督体系机制。深入抓好财会监督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健全财政部门主责监督、有关部门依责监督、各单位内部监督、相关中介机构执业监督、行业协会自律监督的财会监督体系,持续完善财会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工作机制,加快构建起“五位一体”监督体系和机制。二要扎实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重点围绕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国债资金使用、保障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方面,开展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整治、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处罚力度,持续强化财经纪律刚性约束。三要优化监督方式方法。坚持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现场监督与非现场监督、线上监督与线下监督、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相结合,发现问题与推动整改一体推进,有效解决财政资金“跑冒滴漏”的问题。推动财会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形成监督合力。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