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代表委员谈财政 | 准确把握“五个必须”规律性认识 奋力谱写云南财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03-11

准确把握“五个必须”规律性认识

奋力谱写云南财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全国人大代表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椿元



图片


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了“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财政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将切实把“五个必须”与云南财政改革发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加力提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以高质量财政服务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



准确把握“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的重要要求,走出一条符合云南实际的财政高质量发展之路



对于云南来说,欠发达和后发展仍然是最大的省情,加快发展仍然是最大的任务。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财政工作正确方向。学深悟透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财政工作的能力。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充分发挥各级财政部门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实干实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坚持质量至上效益优先,着力推进财政规范高效运行。加强财政收入形势分析,执行好税收增收留用、高质量发展奖补等政策,探索建立具有云南特征的财源建设培育体系,依法组织税收征管,做大做优财政“蛋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规范财政收支行为,用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提高预算执行质量。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真正习惯过紧日子,切实把有限的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紧要处。
(三)坚持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增强财政服务保障能力。组合使用专项债、国债以及税费优惠、财政补助、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多种政策工具,强化财政政策与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同联动,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鼓励、带动和撬动放大作用。集中财力支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提速市场化、产业化、法治化、生态化、数字化进程,推动经济稳进提质。
(四)坚持深化财税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财政治理效能。积极稳妥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有序开展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收入划分、转移支付等改革。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增强预算支撑保障能力,提升财政政策效益和资金使用效能。积极构建有利于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地方税体系、直接税体系。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不断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和地方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水平。



准确把握“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的重要要求,支持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



当前,云南经济发展持续向好进程中仍有波动和反复,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转弱、产业层次偏低等问题凸显。要统筹推进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加大财政政策调节力度,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内需主动力。
(一)支持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立健全产业强省财税政策,加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相关资金支持力度,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用好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政策,支持开发区、重点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积极支持高原特色农业、文旅、烟草、能源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制造业领域重点研发、重大专项财政保障,加快推进形成新质生产力。
(二)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支持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路、铁路、民航加快发展。支持推进滇中引水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等水利工程建设。足额配套、管好用好中央特别国债资金,推动项目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补短板项目建设和盘活国有存量资产。
(三)充分发挥财税政策效应,推动消费提质扩容。加大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努力扩大消费群体、提升消费能力。支持培育壮大智能家居、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型消费,促进新能源汽车、家电、住房等大宗消费。支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推动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
(四)深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经营主体倍增。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加强涉企收费监督管理,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落实落细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带动更多企业专注细分市场、走专精特新之路。优化“阳光云财一网通”平台功能,推进经营主体财政资金网上公开有序办理。



准确把握“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要求,支持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要创造性落实国家支持云南加快建设辐射中心的意见和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等重大政策,强化基础性战略性财政支撑,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
(一)支持完善基础制度和规则,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聚集“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政务服务,支持推动产权保护法治化规范化,深入开展市场分割、地方保护等问题专项治理,落实不当市场干预行为防范事项清单,强化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支持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支持清理政府采购领域隐性壁垒,推动会计准则制度全面实施。
(二)支持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深入推动科技创新赋能。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重点实验室、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围绕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支持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发展。支持提升“彩云汇”科创品牌影响力,打造科技入滇升级版,打响腾冲科学家论坛“科技达沃斯”品牌。
(三)支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积极构建区域人才集聚中心。充分发挥人才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支持实施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和高层次人才招引行动,推动人才“引、育、用”一体化发展。支持推进优势产业人才聚集行动,推动科技副总、产业导师扩围增效。支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为村(社区)“两委”换届、乡镇(街道)干部队伍储蓄后备力量。
(四)支持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用好中央财政支持辐射中心和沿边产业园区建设财税政策,推动西部大开发、综合保税区、边民互市等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保障好南博会等重点展会举办,推动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支持搭建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实体化运营和组织中心,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支持有序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推动构建“2+3+N”(以昆明、曲靖承接产业转移园区为引领,以磨憨、瑞丽、河口沿边产业园区为重点,在全省范围谋划建设若干重点园区)发展格局。



准确把握“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重要要求,支持推动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云南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全力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社会安定,就是“国之大者”。要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解决矛盾问题、应对风险挑战,不断壮大安全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坚决守住重点领域安全底线。
(一)坚持化存量遏增量,全力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压紧压实各地化债主体责任,强化国有资产资源盘活变现工作指导督促,全力做好地方债务化解工作。严格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坚决严堵违法违规举债融资的“后门”,决不允许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建立政银企协调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合规缓释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密切关注和防范因房地产市场下行向财政领域传导的金融类风险。
(二)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最大限度加大对下转移支付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健全“三保”预算审核、库款保障、执行监控、风险应急处置、紧急救助等工作机制,加强县区财政运行研判分析,对高风险县开展重点调研服务,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确保“三保”不出问题。
(三)持续强化财会监督,进一步严肃规范财经纪律。巩固拓展财经纪律专项整治成果,严格执行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等各项财经法规和管理制度,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支出。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强化财会监督与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等各类监督之间的协同,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让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四)全力保障平安云南建设,不断夯实安全发展基础。支持打好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支持打造新时代强边固防升级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四下基层”实践,支持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持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准确把握“必须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重要要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实践贡献财政力量



“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是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在云南的具体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场景”。要牢记嘱托、咬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一)支持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持续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推动健康云南和文化兴滇建设,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支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政策、资金、项目向民族、边疆地区倾斜,支持实施“润土培根”“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等重点工程,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和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贷款实施贴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
(三)支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深入推进绿美云南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推动建立珠江流域省内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持续开展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支持推进九大高原湖泊、六大水系保护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决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四)支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持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不减,支持抓好“三农”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支持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用好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奖补资金等政策措施引导各地区竞相发展,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