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聚焦两会 | 全国人大代表孟祥会:“国家账本”中的忠诚与担当

2023-03-13

“国家账本”中的忠诚与担当

全国人大代表  黑龙江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孟祥会

图片





作为来自财政部门的人大代表,我反复研读了预算报告。总体感觉,今年的预算报告与政府工作报告一脉相承、有机衔接,通篇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有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精准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高举旗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好报告。具体来说有四点突出感受:


一是数字里面有政治,践行“两个维护”坚决坚定。中央财政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将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落实到预算编制执行的各方面全过程。从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看,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强化财政资源统筹,保持必要支出强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增长6.1%,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财力支撑。从2023年预算安排情况看,坚决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要求,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全国财政赤字比上年增加5100亿元,新增专项债务限额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75130亿元、增长5.6%,进一步强化了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落实的财力保障,充分彰显了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二是数字里面显担当,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力有为。中央财政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直面市场主体需求出招发力,创新政策实施工具,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从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看,各项惠企纾困政策能出尽出、早出快出,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依法盘活用好专项债务结存限额5029亿元,有力地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2023年,综合考虑助企纾困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进一步完善税费优惠政策,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必将推动形成“水深鱼归”、“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同时坚持有保有压、有增有减,大力优化支出结构,针对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目标价格补贴资金、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等重点领域资金都有明显增长,必将为全国经济稳中求进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数字里面有温度,保障改善民生用心用情。中央财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人民需要和财力可能,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2022年,强化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减少疫情对生产生活冲击,加强重点民生支出保障,全国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支出,以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整治资金分别增长5.5%、8.1%、17.8%、13.8%。2023年,中央机关带头过紧日子、节用裕民,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就业补助、学前教育发展、疫情防控、污染防治等领域投入力度,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惠民政策标准,必将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四是数字里面见实干,防控财政运行风险见行见效。中央财政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积极防控财政运行风险,在极为不易的情况下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2022年,全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9.71万亿元、增长17.1%,有力地支持基层兜住兜牢“三保”底线;坚持督帮一体,支持地方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确保了各级财政平稳运行。2023年,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0625亿元、剔除一次性安排的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后增长7. 9%,特别是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10.3%、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增长8.7%,这些“真金白银”的财力补助为基层 “三保”送来了“及时雨”。同时,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加大财会监督力度,继续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必将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会后,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落实预算报告,按照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的要求,做好聚财、理财、生财文章,重点做到“四个加力提效”:

一是在强化财力保障上加力提效。强化“大统筹”理念,推进“四本预算”有机衔接,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力度,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切实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倾力推动黑龙江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二是在推动经济发展上加力提效。进一步完善落实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育、项目建设、县域经济、招商引资等领域财政扶持政策,推动构建符合省情实际的“4567”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项目强、产业强、经济强、财政强的良性循环。

三是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加力提效。围绕共同富裕目标,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加力保障新阶段疫情防控、教育、医疗、社保、公共安全等民生实事落实,推动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助力把民生保障网扎得更实、兜得更牢。

四是在强化财政管理上加力提效。持续抓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农业、社保等重点领域绩效评价,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履行财会监督责任,加大减税降费、基层“三保”等重点工作监管力度,切实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经秩序。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实地方政府债务防控,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兜住兜牢“三保”底线,确保全省各级财政平稳运行。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