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聚焦两会 | 全国人大代表吕林邦:守正创新力求突破 加力提效推动财政改革发展行稳致远

2023-03-13

守正创新力求突破  

加力提效推动财政改革发展行稳致远

全国人大代表 甘肃省财政厅党组书记  吕林邦


图片




2023年,甘肃财政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各项工作的“纲”和“魂”,扎实开展“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知责担责尽责,坚决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积极防范化解风险,以“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更好服务保障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在加力保障上下功夫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财政要有力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三新一高”战略导向,聚焦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任务,加强政策供给,强化资金保障,加力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定预期依法征缴,财政保障再加力。坚持以量质齐升为目标,努力做大收入规模,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一方面,大力培育优质税源。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助企纾困、稳岗就业、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措施,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多渠道筹措资金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涵养培育优质税源,增强财政增收后劲。落实好招商引资奖补政策,支持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以及优质中小企业,夯实财政收入基础,促进财政收入稳增提质。另一方面,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密切关注重点税源、潜在税源,强化收入形势预判研判,增强财政组织收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堵塞漏洞、挖潜增收,促进收入稳定持续增长。持续优化工作机制,坚决防止收过头税,整治违规涉企收费,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同时,强化“四本”预算统筹,健全增量资金与存量资金、财政拨款收入与非财政拨款收入的统筹机制,集中财力办大事,增强重大决策部署财力保障。


精准施策全力保障,服务发展再加力。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的“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对标对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强资金保障,强化政策和资金协同,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一是紧盯政府投资这一关键点。统筹中央转移支付、自有财力等资金,优化分配和拨付程序,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保持必要支出强度,强化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资金,积极谋划储备项目,督促部门和市县扎实做好立项、环评、用地审批等前期工作,确保资金到位即可开工建设;加快债券发行使用,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密切关注专项债券项目实施情况,完善资金提前调拨和债券用途调整机制,落实月通报预警制度,督促加快支出进度,充分发挥债券资金对有效投资的拉动作用。二是紧盯科技创新这一突破点。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爬坡过坎、追赶进位的突破点,完善科技投入保障机制,采取事前补助、事后奖补以及基金投资等方式,不断加大投入,提高创新能力。2023年,安排本级科技支出21亿元,同比增长12.9%,占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2.66%。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加大以奖代补力度,鼓励创新主体加大自主研发投入,激发内生动力,提升科技创新实力。三是紧盯产业升级这一落脚点。坚持加大产业链发展投入力度,支持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优化传统优势产业存量,培育新兴产业,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量,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统筹现有资金并安排一定增量,用于支持“1+N+X”政策体系和14条重点产业链实施方案落地实施。四是紧盯乡村振兴这一根本点。接续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规模总体稳定,2023年,省本级预算安排衔接资金72亿元,保持支持力度不减。认真落实衔接资金总量60%以上要用于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要求,加大涉农整合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力度,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投资基金作用,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产业发展。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改善民生再加力。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确保民生投入只增不减,筑牢民生底线。一方面,要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出台的各项民生政策,着力补齐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短板,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要完善与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相匹配的财政民生支出保障机制,兼顾需要与可能,增强风险意识,防止脱离财力实际、搞过度保障,确保财政可承受,确保改善民生长期可持续。


聚焦关键精准发力  在提升效能上求突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甘肃财政将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安排,深化管理改革,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财会监督,进一步补齐预算管理短板,提升财政运行效能,促进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


加强统筹优化结构,保障重点再提效。坚决落实零基预算管理要求,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决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将更多资金用于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硬化预算约束,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预算执行中,除自然灾害救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等事项外,原则上不再追加预算,严禁出台溯及以前年度的增支政策。加大结余资金收回和结转资金消化力度,精打细算统筹安排使用,避免资金闲置浪费。


系统谋划纵深推进,深化改革再提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甘肃财政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加快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标准,加快项目支出标准建设,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制度和标准。按照税法授权,研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完善绩效评价工作机制,严格绩效目标管理,加强绩效管理激励约束,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面应用,逐步将债务、资产、绩效等重点业务嵌入系统,实施全过程、全流程动态监控,促进财政管理水平提升。加强预决算公开,进一步扩大范围、细化内容、改进方式,提升公开的及时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获得性。


出重点强化监督,规范管理再提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对健全财会监督体系,提升财会监督效能,促进财会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甘肃财政将深入贯彻《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加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财会监督体系,完善工作机制,依法加强财会监督。2023年,我们将聚焦减税降费、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加强基层“三保”、防范债务风险等领域开展监督,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重大财税政策落实落细。同时,加大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力度,切实提升会计监管水平。


居安思危标本兼治  在防范风险上见实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甘肃财政要深刻领会把握,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细化工作举措,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健全机制防治并重,确保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稳步推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法定债务合并监管,建立统一的长效监管制度框架,积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融资担保和变相举债行为。强化专项债券资金投后管理,实行专项债券项目穿透式监测,健全政府债务风险等级评定制度,切实防范法定债务风险。建立健全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六项工作机制,靠实压实主体责任,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完善问责闭环管理和集中公开机制,严格落实地方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举债行为。


压实责任优先保障,兜牢兜实“三保”底线。认真落实“县级为主、市级帮扶、省级兜底”的三级保障机制,靠实各级保障责任,确保“三保”支出保障到位。统筹中央转移支付、政府一般债券和自有财力等,扩大转移支付规模,坚持财力下沉,重点向财政困难地区倾斜,缓解市县财政困难,提高市县保障能力。强化县级支出预算审核,督促市县落实“两个优先”要求,足额安排“三保”支出预算。完善工资专户管理制度,健全县区财政运行监测及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加强分析调度,提前发现、及时处置苗头问题和风险隐患,确保基层“三保”不出问题。同时,密切关注与财政相关领域的风险隐患,防止向财政转移聚集,防止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