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聚焦两会 | 全国人大代表李峰: 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2023-03-13

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  山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峰


图片



财政部门作为党中央治国理政、当家理财的具体服务保障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锚定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力提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中展现财政担当、体现财政作为,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前、开新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财政部门将按照“1663”的总体发展思路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1”即“强化一个统领”,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财政事业发展;第一个“6”即树立系统思维、求是思维、市场思维、法治思维、有解思维、底线思维等“六种思维”,注重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理财观念、工作方法;第二个“6”即聚焦财政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实施财政支持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民生改善创新提升行动、基层财政保障能力提升行动、财金协同联动提升行动、财税改革管理提升行动、财政稳健可持续提升行动等“六大提升行动”;“3”即强化人才赋能、数字赋能、作风赋能等“三大赋能”,为财政事业行稳致远、进而有为提供坚强的基础支撑和动力保障。落实到今年工作中,山东财政将重点在以下七个方面加力奋进:



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上加力奋进


一是优化完善减税降费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和省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和跟踪服务力度,推动政策效应充分释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是支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统筹用好预算资金、政府引导基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手段,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有效扩大全社会投资。三是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把促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进一步优化各项财政奖补政策,推动消费加速扩容回补。四是支持稳定外贸外资。强化落实“鲁贸贷”融资、重大外资项目奖励、开发区利用外资奖励等扶持政策,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



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加力奋进


2022年,财政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支持山东加快财政制度创新、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山东财政将抓住用好这一重大政策机遇,进一步优化财政政策体系,提升财政调控能力,推动财政资源配置、财税政策供给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聚焦聚力。一是着力支持创新发展。深化省级科技资金整合、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统筹资金推动重大创新政策、重点创新任务落地落实。优化人才支持机制,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实施“技改专项贷”等财政激励政策,支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着力支持乡村振兴。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完善财政“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三是着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探索建立纵横结合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严格执行财政涉企资金“绿色门槛”制度,运用经济杠杆激励地方和企业主动减排。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加力奋进


一是促进稳定就业岗位。综合运用税费减免、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多渠道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二是支持实施教育提质行动。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建设。多渠道筹措经费,支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提质升级。深化高校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三是推动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和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支持省级医疗卫生机构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新要求,科学高效做好经费保障,助力疫情平稳有序转段。四是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动态调整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支持做好社会救助兜底,适当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切实兜牢民生底线。五是提升城乡群众生活品质。支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支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旅体育融合发展。



在深化财税改革管理上加力奋进


聚焦财政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财税改革,争创在全国具有引领效应的财税改革品牌。一是完善财源建设推进机制和财政收入质量提升机制。综合运用税费减免、财政奖补、政策倾斜等手段,把存量财源培优做强、使新兴财源茁壮成长,把财政收入增加建立在财源底盘壮大和税收增长之上。二是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推进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和重大民生政策支出责任分担机制,建立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的省以下财政体制。三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全面推开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完善事前绩效评估制度,建立重大政策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机制。四是深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完善出资人监管体系,建立灵活有效的股权董事管理体制,深化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支持省属骨干金融企业开展股权投资、落实重大政策性任务。五是强化资产运营管理。全面实施行政事业资产配置预算管理,完善资产共享共用机制。六是化财会监督保障。加快健全加强财会监督工作机制,持续抓好行业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深入推进财政法治建设,切实规范财经秩序。



在推进数字财政建设上加力奋进


一是在规划布局上,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加快建立“省级大集中、全省一体化、业务全贯通”的数字化管理新格局,推动财政信息化由分散建设向“上下贯通、内外融通”转变,实现全省财政管理“书同文、车同轨”。二是在建设重点上,加快构建以预算管理一体化为核心的业务系统体系,推动更多业务融合对接、协同办理,实现财政运行状况实时监控、动态预警。构建以大数据平台为载体的数据应用体系,推动与税务、银行、自然资源等部门数据互联互通。三是在组织保障上,加强财政信息化机构建设,加大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和网络安全投入,为数字财政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财力支持。



在支持兜牢安全发展底线上加力奋进


深刻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性艰巨性,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守好“一排底线”。一是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强化各地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主体责任,严格融资需求管理,指导支持高风险县区稳妥化解存量债务。二是加强政府融资平台治理。进一步厘清政府和企业债务边界,稳妥推进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实体化运营,形成政府和企业界限清晰、责任明确、风险可控的良性机制。三是守牢基层“三保”底线。健全财力性转移支付稳定增长机制,强化县级“三保”预算审核、运行监测、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精准调度库款,确保基层“三保”不出问题。同时,积极发挥财政职能,支持守牢粮食能源安全等底线。



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加力奋进


牢牢把握党的建设这个根本,切实用党建工作引领和推动财政事业发展,用财政改革发展成效展示和体现党建工作成果,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财政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紧抓政治建设不放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第一时间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财政系统不折不扣落地见效。二是紧抓组织建设不放松。深入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优化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干部培养培训机制,不断提升财政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三是紧抓作风建设不放松。突出抓好“四风”纠治,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深化财政“放管服”改革,多渠道提升财政服务效能,努力做“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敢创新、勇担当、善作为,勤学习、转作风、优服务”的表率。四是紧抓廉政建设不放松。持续加强财政内控建设,扎实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强化监督执纪,确保财政干部干事又干净、出彩不出格。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