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两会之声 |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春平

2021-05-20


奋力推动宁夏财政在新发展阶段开好局、起好步


微信图片_20210311143431.png


图片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支持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推动财政稳健运行


坚持加强财源建设。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继续实施制度性减税政策,落实好应对疫情阶段性减税降费分类调整政策,保持政策力度和连续性,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加大各类涉企收费整治力度,让企业轻装上阵,激发市场活力。财政政策、资金注重向县级倾斜,久久为功壮大县域经济,促进财源持续稳定增长。


坚持科学组织财政收入。紧盯收入目标,细化分解任务,严格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合理把握盘活国有资产资源节奏,确保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指标大体协调、月度间均衡稳定。特别是要狠抓收入质量,抓住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的有利时机,努力实现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以上的预期目标。


坚持提升财政资金效益。进一步健全落实资金直达机制,在保持财政关系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扩大直达资金范围,将直接用于基本财力保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等纳入其中,使资金管得严、放得活、用得准。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大力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大幅压减非刚需、非重点项目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


抓实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坚持“一县一债一策”和“八个一批”化债思路,压实属地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债务存量。平衡好资金需求和财政可承受能力,统筹安排债券资金,适度控制政府债务增量。


助力宁夏先行区建设


健全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黄河流域宁夏段上下游和主要入黄排水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加快完成宁夏与甘肃、内蒙古两省黄河流域干支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协议的签订,推动跨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积极探索建立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补偿办法。


支持重大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支持农村污水处理、黑臭水体治理、水源涵养林建设和大规模国土绿化、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等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支持绿色发展。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持协调推进“四尘”同治、“五水”共治、“六废”联治,不断提升攻坚成果。认真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要求,支持“一河三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整合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科技专项资金,支持重点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攻关。推动煤化工、葡萄酒、枸杞等协同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落实基础研究税收优惠、科技后补助、首台套等政策,激励企业当好“主角”,塑造发展新优势。


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快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合力支持自治区枸杞、葡萄酒、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绿色食品、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等9个重点产业发展,支持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建设,推进产业结构、绿色、技术、智能“四大改造”,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新动能。


精准支持扩大消费需求。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让群众有钱消费。支持加快补齐农村流通短板,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渠道,扩大县域消费、乡村消费。支持消费升级、实施消费网络建设工程,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传统新型消费协调。


精准支持扩大有效投资。统筹用好一般预算、债券资金等,聚焦支持自治区基础设施“十大工程项目”等实施,推动投资回稳向好。创新支持方式,运用PPP模式、股权融资等市场化工具,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形成市场主导的内生增长机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异地搬迁后续支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确保移民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支持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加大先进、高端、智能化农机补贴力度,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智慧农业,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创新落实农业保险补贴政策,促进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支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支持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交通网、市政网、信息网、服务网。继续实施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优化人才返乡创业财政支持政策,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强化基本民生保障


优先保障稳就业促增收。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等,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的帮扶,推动稳住就业基本盘。支持启动百万移民致富提升工程和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


促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大力支持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城乡一体优质均衡发展和普通高中课堂教育改革、高考综合改革。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训育结合,推进部区合建和高校“双一流”建设。支持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


推动健康宁夏建设。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支持深化综合医改,促进自治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区域医疗中心、医联体等建设,增强突发重大传染病应对处置能力。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水平。


不断健全多层次社保体系。继续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全区统筹。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分层分类加强事业、低保、社会救助等工作,高度重视城市夹心层、刚刚脱贫群众等群体,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支持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支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全域旅游示范区、黄河文化彰显区建设,重点推动打造一批能够提升自治区文化旅游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项目。全力做好建党100周年活动资金保障工作,助力讲好宁夏精彩故事。


深化财税体制机制改革


持续深化税制改革。稳步推进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地方税体系建设。密切关注中央政策动向,做好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等相关工作。调整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分担机制,切实减轻基层财政压力。


加快财政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稳步推进文化、国防、应急救援、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理顺自治区和市县政府间财政关系。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落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惠企利民作用。


大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加强财政支出标准化建设,完善各级财政项目库和财政支出标准化体系。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推进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管理、债务管理、绩效管理、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预算管理全流程有效衔接。


持续深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牢固树立绩效理念,今年以“绩效管理提升年”为目标抓手,推进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将绩效管理延伸覆盖到各市县和部门所有财政资金和重大支出政策。深化绩效管理改革,前移绩效评审关口,提升绩效评价质量,推动建立稳定规范的预算绩效一体化管理模式。



责任编辑:韩璐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