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两会之声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石建辉

2021-05-20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努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


022.png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步之年,财政承担着特殊而重大的使命。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好全国“两会”精神,确保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服务和保障中央决策部署和湖南“三高四新”战略落实到位,需要我们科学研判、缜密思考和精心谋划。




辩证看待形势,坚定财政发展的信心


一要统筹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要把准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针对势的“变”与“不变”来制定政策,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从国际看,在超常规刺激政策作用下,加上疫苗研发、生产和接种的推进,世界经济将出现恢复性增长,对国际进出口贸易产生积极推动。如湖南省2020年外贸实现逆势增长,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特别是第四季度,增长达31.2%,经济复苏向好的信号明显。但全球疫情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仍然存在不稳定不平衡,对财政运行很可能带来冲击。从国内看,经济稳定恢复态势正在不断巩固拓展,且上一年经济增长处于低基数水平,今年经济增速可能会较高。如湖南省今年1—2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3.71%,初步印证了这一判断。但是,当前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靠,且受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交织影响,国外“打喷嚏”、国内就“感冒”的现象时有发生,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防范化解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要把握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在财政实践中,我们既要不断增强财力保障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又要通过建立完善制度机制来筑牢发展的基础,严防“灰犀牛”“黑天鹅”事件,确保财政安全稳健运行。近两年,湖南财政通过划定“六条红线”、构建“四个机制”,规范市县财政管理,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在夯实市县财政发展基础的同时,进一步严防死守财政风险的关口。


三要注重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政策制定与执行要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协同发力。一方面,要注重发挥宏观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如财政政策要保持基本稳定、不急转弯,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现行政策与今后的财政政策做好衔接,留出空间;收入增长更加注重预期管理,逐渐淡化“速度情结”,调动各方凝心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等等。另一方面,要提高财政政策在微观领域的执行效能。如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实现资金快速直达;坚持党政机关长期过紧日子,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将绩效管理覆盖到所有财政资金,严格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等。



全面准确理解“三新”的核心要义,明确财政努力的方向


(一)立足新发展阶段,财政更要坚定讲政治。“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并且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财政要更加坚定讲政治,把“两个维护”贯穿到工作的各方面,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要强化“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的政治属性,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忠诚履行职能,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化解矛盾,彰显财政担当。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财政更要聚焦高质量。坚持把“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理念贯彻到财政工作全过程,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围绕创新型省份建设,优化政策保障机制,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支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引导全社会由过去的“盼温饱”变为“盼环保”、由过去的“求生存”变为“求生态”;支持推动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打好政策“组合拳”,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财政更要谋划新举措。财政要保持战略定力,主动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举措。要保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扩大有效投资。通过财税政策创新,打通国民经济体系中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消除体制障碍,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并发挥财政再分配职能,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强消费动能,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加大统筹力度,推动国际财经合作,确保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坚持“稳进高新”方针,提升财政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效能


(一)夯实“稳”的基础。“稳”是我们应对严峻复杂局面的“压舱石”,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做好财政工作。一是稳定财政收入来源。从2021年起,实施“三高四新”财源建设工程,优化省级产业类专项资金整合机制,在分配对市县转移支付资金时,提高产业税收贡献因素权重,形成全省上下 “一盘棋”抓财源建设的浓厚氛围和长效机制;联动税务部门改进征管方式,努力增加财政收入。二是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压实市县党政一把手“三保”主体责任,坚决防范“三保”风险。2021年在87个县市区开展预算编制事前审核,加强预算执行监控,精准调度国库资金,严禁挤占挪用“三保”资金。三是稳定民生福祉、稳住市场主体。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一江一湖四水”为主战场,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对疫情期间出台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分类调整、有退有留,全面落实新出台的减税降费措施,稳住市场主体。四是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压实市县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责任和措施;出台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确保法定债务不出任何风险;完善全口径常态化债务监测机制;督促指导平台公司加快市场化转型。


(二)找准“进”的方向。“进”就是要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坚实的财力保障和政策支持坚定推进省委“三高四新”战略。一是支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省级制造强省专项的75%以上集中用于支持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打造“135”工程升级版,支持园区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省县两级财政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试点范围,缓解制造业企业融资难题。整合省级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带动先进高端制造业项目布局落地。二是支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支持科技创新“七大计划”,推进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试行“揭榜挂帅”“里程碑式考核”。支持建立“卡脖子”技术人才需求清单和靶向引才、专家荐才等机制。加力支持打造“两山”“两区”等重大创新龙头。三是支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对湖南首创并被国家复制推广的经验或案例给予奖励,助力湖南自贸区成为“三个高地”的先行示范区和集中展示区。规范中欧货运班列运营,有序开发国际客货运航线,推进国际物流人流通道建设。支持先进制造业海外仓、境外营销中心、境外售后服务中心建设。


(三)盯住“高”的目标。“高”就是围绕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目标,高水平推进和深化财税改革。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坚持资金跟着政策走,所有支出先定政策,后定资金。建立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完善支出标准体系,提升预算科学性和精准度。深化综合预算改革,将单位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提升预算透明度。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以信息化驱动预算管理现代化。二是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进一步规范省以下各级政府收入关系,完善市县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增量返还奖励政策。稳步推进相关领域的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坚持财力向基层下沉,优化转移支付分配办法。建立实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更好更快惠及基层和群众。三是加快推进财政管理创新。加强财审联动,提升财政监督和评审绩效。全面提升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水平。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完善国资报告和成果运用机制。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提高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继续深化政府会计改革。深入推进电子票据试点改革。四是在地方权限内创新推进税制改革。密切关注中央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改革,提前做好预案。推进契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配套立法工作。


(四)见到“新”的气象。“新”就是要落实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确保财政队伍建设见到新气象。一是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和推动工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财政工作的“指南针”,持续深入学、融会贯通学、结合工作学;庆祝建党100周年,组织开展“四史”学习。二是努力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三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防患未然。狠抓财政内控制度执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事管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四是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用好近距离考察干部和干部平时考核成果,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找出来、用起来,让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理财水平。

               



责任编辑:张蕊  梁冬妮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