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山东:助推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作者: 山东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 袁培全
来源:《中国财政》2023年第22期 2023/12/04

山东:助推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山东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  袁培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近年来,山东省各级财政部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积极做好资金保障、运行监管、考核激励“三篇文章”,打出了一套财政助力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组合拳”,推动沂蒙革命老区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做好“三篇文章” 推动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


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总投资54.94亿元,涉及54项工程,范围涵盖蒙阴县、平邑县、费县等10个县区,修复总面积5366平方公里,总体共划分3个修复区域、8个主体修复单元。针对工程投资大、范围广、项目多的特点,山东各级财政做好“三篇文章”推动工程扎实高效实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做好“护航”文章。一是做好资金保障。对到位资金加快分配下达,推动资金直达项目一线,提早见效。同时,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做大项目资金“雪球”。截至目前,已到位财政资金31.2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9.5亿元、地方资金11.7亿元,项目“资金池”越注越满。二是加快预算执行。实行“全台账、清单式”管理,以县区、项目为单位进行量化排名,一周一调度一评价,一月一排名一通报,对进展慢、排名居后的县区及时督导提醒,确保资金迅速落实到项目,“浇灌”项目加快成长。三是拓展投资渠道。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实施,目前社会资金已到位3.7亿元,为项目实施注入了更多“活水”。


(二)抓好执行管理,做好“监管”文章。一是用好机制监管。制定山水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严格界定资金使用范围,对项目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监督等进行明确,为项目资金规范运转铺设好“铁轨”。同时,邀请审计部门参与成立项目专班,发挥项目资金审计监督作用,促进资金规范高效使用。二是用好第三方监管。为提高监管质量,聘请第三方机构,精心打造项目工程线上监管平台,集成资金、档案、分析等多项功能,对项目资金拨付进行全过程监管监控。三是用好财会监督。加大财会监督力度,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对资金流向进行全过程追踪监控,常态化抽检资金运行情况,对支付问题进行预警,确保资金合规高效运行。


(三)加强督导考核,做好“激励”文章。一是坚持“有预算执行就有绩效评价”。制定出台山水项目绩效评价办法,采取“自评+他评”方式,综合运用对比分析、专家评议等方法,从决策、管理、产出、效果四个方面对项目资金的综合管理、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对于绩效评价“优”的项目优先分配资金加大保障。严格根据各项目绩价评价结果安排各级财政补助资金。二是坚持“有督导考核就有奖惩激励”。2022年以来,省、市财政共开展督导调研20余次,坚持集中督导和日常督导相结合,直达项目现场进行督导,帮助分析制约因素,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出台《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奖惩办法》,将10个项目县区分为两组,按项目进度、资金执行进度进行“双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排名前两位的县区分别奖励200万元、100万元;对排名后两位的两个县区分别罚缴200万元、100万元,通过督导考核与奖惩激励,推动项目加快实施。


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取得成效


(一)资金政策更加集成,财政投入从“零散碎杂”向“握指成拳”转变。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对原有矿山修复、滩涂治理、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复绿等相关项目与各类资金进行整合,同时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入社会资本,壮大了项目资金规模,扭转了原来各行政区域在生态保护与修复“有多少钱干多少事”的局面,通过让资金“抱团”实现对全域生态环境更全面更深入的保护与修复。如蒙阴县作为重要水源地保护区域,地方工业项目限制发展,地方财政收入相对落后,2022年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6亿元,地方用于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财力非常有限。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后,蒙阴县森林保育项目用足用好上级7100余万元,同时地方配套1.2亿元,吸引社会资本7600万元,项目实施聚集起2.7亿元资金规模,为全县森林保护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再如,罗庄区受工业转型升级与疫情冲击叠加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出现较大幅度减收,在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可用财力“捉襟见肘”。南涑河是临沂南部重要生态净化、雨洪调蓄、生物栖息地,罗庄区用好478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同时配套3700万元地方资金,对辖区内19.35公里的河道进行综合整治,仅仅两年时间就让这一生态长廊“旧貌变新颜”。


(二)生态保护更加系统,项目实施从“各自为战”向“一体实施”转变。深入践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转变原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一是开展对全网全流域一体化治理。郯城县实施白马河上游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对白马河上游各主要支流与之相通的部分干沟进行疏浚,推动水生态治理及生态防护,实现沂河与白马河水系纵横贯通。项目实施过程中,为防止出现“治理上游破坏下游、治理左岸影响右岸”情况发生,全县对各个水系同谋划、同部署、同施工,统筹抓好各个水系治理改造一体化推进、全流域施工。通过打造小湿地、清淤疏浚、护岸、新建生态溢流堰等措施,推动全水系全流域全面修复治理。二是开展“单元式”整体修复保护。打破行政区划藩篱,将项目区按生态功能划分为8个单位进行区域治理,推动资金精准投放与项目“规模化”集聚,实现对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批量化”实施,达到资源分配最优化布局。其中,世界地质公园保护与修复单元投入14.3亿元,包括25个项目,覆盖范围以蒙阴县为主,同时涉及沂水、沂南、平邑、费县等县区,通过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充分汇聚起各方工作合力。三是坚持“防治并举、攻防兼备”。在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既保护原有生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同时对美国白蛾等生态害虫进行防治,实现生态保护与修复“防治并举”。费县投入1710万元,加大对美国白蛾、松褐天牛等生态害虫与松材线虫病的防治与监测力度,同时积极开展林草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安全屏障,确保本地生态不受外来物种的侵害。


(三)治理成效更加长远,生态红利从“功在当代”向“利在千秋”转变。锚定生态文明“千年大计”,从“清洁水源、清新空气、清丽环境”入手,坚持走“功在当代、利及长远”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新路子。一是改造修复湿地系统提升水质。罗庄区武河湿地位于沂河下游,受工农业取水等人类活动影响,湿地水体水质超标,自净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湿地的降碳功能也开始“衰竭”。罗庄区投入6000万元地方资金进行湿地提升改造,通过清淤处理、水生植物种植、生态护坡、种栽乔灌木,大幅提升湿地生态功能。经过一年多的修复,湿地各项功能基本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好转,随处可见白鹭翩飞、野鸭嬉戏,区域水质显著提升。二是绿化造林提升水土保持能力。在绿化战役中,荒山绿化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为此,在蒙阴等6个县实施10个森林保育工程项目,投入8.2亿元,覆盖面积4.35万公顷。其中,沂南县投入资金1.2亿元通过设置生态水池、生态溢流坝、生态保育管网等措施,有效提升森林保育及水源涵养能力。三是废物转化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沂水县通过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1.5亿元,在诸葛镇建成综合处理中心1处、建设污泥处理项目1个,通过预处理系统、除臭系统、压氧发酵系统、脱硫脱碳系统等一系列处理转化,实现对周边畜禽粪等农村有机废弃物的全治理,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在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同时,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生活环境,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李艳芝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