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地方 | 甘肃省临夏州:加强灾后重建资金监督管理 守好灾区“钱袋子”
“过渡期生活补助是否按时如数发放到户”“重建项目资金是否按进度拨付施工单位”“维修加固和重建房屋资金是否按规划实施、按进度拨付”此次是甘肃省临夏州财政局抗震救灾资金监督检查组第6次前往积石山县进行监督检查,地震已逾半年,现在正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期,也是救灾资金拨付使用的关键期,管好用好每一笔救灾资金对于财政人来说都责无旁贷,必须了解各类救灾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压实专项资金监管责任,看好“钱袋子”,管好“账本子”确保救灾资金专款专用。
精心部署 找准监督方向
“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的支出范围主要是人员搜集、排危除险、应急物资购置运输等涉及应急处置事项,还有受灾群众的救助,大家在督查过程中一定要精准把握好资金的支出方向和项目实施的期限,这是受灾户的救命钱,坚决防止超范围支出事项。”这是在督查前期部署培训会上,督查组组长向全体成员提出的督查注意事项。
地震发生伊始,临夏州财政提前谋划,精心部署,将救灾资金监督管理和资金保障摆在同等重要位置来抓,推动财会监督关口前移,不断实现抗震救灾资金监管由“治已病”向“防未病”转变,抽调经建、监督、财务业务骨干充实监督力量,加强救灾资金监督检查力度,帮助受灾群众纾困解难。督查检查人员深入研究讨论政策规定,准确把握监督检查工作具体要求,不断提升实操能力,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实际情况,明确监督任务、依据、方式、时间等内容,细化责任分工,严明工作要求,确保监督检查工作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主动作为 夯实监督基础
“大河家镇是积石山灾后恢复重建的主战场,我们此次检查先从县应急局和县财政局了解一下大河家镇的应急期和过渡期生活补助发放的总体情况,再一竿子插到底、到乡镇一级走访、再随机抽村入户查看补助发放名单和实际到户发放情况。”按照督查方案,督查组人员碰头协商督查工作的重点。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以来,各级各类资金陆续下拨到位,涉及资金量大、项目多、资金构成复杂,督察组按轻重缓急,逐步推进,确定督查方案。一是加强横向沟通协调。按照各类救灾资金规模和分解下达情况,在综合考虑受灾程度、资金投向等因素的基础上,选取救助面广、重建任务重、资金较为集中的地区首先开展督查,确保督查结果客观准确、具有代表性。二是加强纵向衔接沟通。对政策规定不明确、理解把握不准的地方,督查组及时向上级财政、发改等部门衔接沟通,准确掌握政策口径,确保督查少走弯路、不留死角、面面俱到。三是练好监督“内功”,在督查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政策的理解和认识,遇到新问题边查边学,督查中努力做到政策运用准确、有的放矢。
突出重点 优化监督方式
“灾后时间不长,村上的还有乡镇的干部就来家里查看受灾情况,我们家的上房裂了口子,房屋鉴定的来给我们鉴定了房子,我们的房子也维修加固完了,现在心里也舒坦了,政府给我们全家发了生活补贴,我们维修房子也发了补助,都给打到社保卡上了。”这是督查组走访入户时积石山柳沟乡张郭家村受灾户王文龙向督查组人员诉说的相关情况。
经过一月一次的定期督查,督查组对灾后恢复重建的情况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检查方式也不断优化。一是核实自查发现问题。前期,督查组对县市自查情况进行全面审核,了解资金管理使用总体情况,特别是对反映的重点问题,了解真相,分析成因,提出对策建议。二是调查资金发放情况。调阅资金拨付文件、追踪资金流向,核实资金是否按时分解下达,是否按进度拨付,是否及时足额发放。三是了解灾后重建情况。采取“听、看、访”的方法,听取项目实施单位资金使用情况介绍,查看项目实施和资金拨付凭证,走访了解重建施工情况和到户资金兑付情况。截至目前,临夏州财政对涉及灾后恢复重建的6个县市做到了全覆盖监督检查。
跟踪落实 提升监督质效
“督查中发现的资金支付进度慢、使用方向不精准等问题,立即向其他相关县市下发工作提醒,确保问题不再屡查屡犯……”每次督查结束,督查组首先召开会议对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对易发多发频发问题要求各县同步开展自查纠偏。
针对督查发现的各类问题,做好跟踪落实。首先对资金使用单位和县级财政部门逐个沟通落实,确保问题定性准确、经得起检验。其次加强督导频次,对督导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及时纠偏,向其他县市下发工作提醒函,确保在共性问题在其他县市也做到“同步整改”“即知即改”。同时,对督查发现问题,建立整改台账,督促限期整改,对整改到位的,对标对表销号,力求问题整改的彻底性。最后,强化核查成果运用,将问题整改情况作为县市预算绩效财会监督考核指标,逐步形成反馈、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环,推动专项资金管理规范高效,以查促整改、促提升、促规范打通救灾资金使用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