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地方 | 浙江财政扎实推进经济稳进提质行动方案来了!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工作推进会精神,充分发挥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扎实推进经济稳进提质,浙江省财政厅制定《扎实推进经济稳进提质行动方案》,打出三套“组合拳”,以超常规力度和举措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切实肩负起稳住经济大盘的浙江财政担当。
★ 第一套 ★
超常努力、落细落实
打好政策落实组合拳
以更大决心推动留抵退税政策直达快享
坚持“早退”“快享”原则,进一步加快退税进度,坚决将退税政策快速落实到位,确保现有可退增量及存量留抵税额退税6月底前基本完成。完善库款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对存在大额退税的市县,加强重点监测和预警,对库款保障水平偏低的地区,督促其切实采取措施,防范化解库款支付风险,必要时给予库款支持,确保各地不因资金问题影响退税进度。
以全链条闭环化管理狠抓专项债券进度
加快专项债券的使用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力争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完善专项债券资金支出进度通报预警机制和债券额度与支出进度挂钩机制,开发建设全流程监管系统,加强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同时,支持各地按照“储备入库一批、发行使用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的要求,提前谋划,做好专项债券项目的常态化滚动储备工作。在重点支持交通、能源、水利等9大领域项目基础上,优先考虑符合条件的新型基础设施和新能源项目。
以最大力度发挥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作用
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政策性功能,清理政府采购、招投标领域不合理的限制,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门槛。推动采购单位严格执行政府采购项目预留中小企业份额有关要求,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落实预留政策,最高幅度给予小微企业价格扣除优惠,最大限度提高政府采购预付款比例,最快速度支付政府采购项目资金。
以全面顶格的增量政策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按照“全面顶格、能出尽出、精准高效”的原则,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各项政策,确保一项不漏、一点不漏。对于财政部门牵头的政策,要研究吃透现有政策,马上出台配套政策,确保政策能高效落地。对于财政部门配合的政策,要加强工作协同,主动对接牵头部门,协助出台实施细则,配合抓好落实。同时,把握好政策窗口期,及时对接好中央新的增量政策,争取最大力度的支持。
以更加超前的政策储备应对形势超预期变化
密切跟踪新形势新情况,精准把握政策提前量和冗余度,进一步挖掘政策潜力,从纾困减负、稳岗稳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加强政策研究和储备,突出精准、可持续,根据形势发展和省委、省政府部署,适时出台增量政策,下好先手棋,打足提前量,确保政策、资金跑在风险、困难前面。
★ 第二套 ★
超常部署、加强统筹
打好资金保障、风险化解组合拳
千方百计稳定收入
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大规模退税减税是财政部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主动作为,正确看待收入增速回落,坚定不移地将退税减税政策落实到位,坚决不收过头税。建立每月专题研究财政收入形势工作机制,全面分析预判收入形势,把握好收入力度和节奏,努力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千方百计优化支出
高度关注收支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在动态变化中平衡好财政预算,确保运行安全。进一步树牢铁心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和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建立健全结转结余资金按季清理收回机制,对年度执行中确实不需使用的资金,按规定调整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疫情防控等亟需资金支持的领域。
千方百计兜牢底线
对新出的政策加强资金测算,及时保障好资金需求,避免出现缺口。严肃财经纪律,杜绝弄虚作假、数据造假,以硬碰硬的措施、实打实的成绩来推动工作。充分发挥“财政大脑”作用,完善库款运行监测机制,自动实施红橙黄“三色”预警,及时分析研判异常情况,分类精准督导应对;完善“三保”执行动态监控和风险预警机制,构建市县财政困难程度评价体系,实现市县分类跟踪,并建立“三保”托底提低机制,夯实财政安全运行的基础。
★ 第三套 ★
超常谋划、主动作为
打好工作组合拳
建立专班破难机制
组建工作专班,加强对稳经济工作的统筹协调,以量化目标牵引问题攻坚,构建“及时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面上问题—及时出台政策—快速解决问题”的工作闭环。
建立对口联系机制
由厅班子成员对口联系督导1—2个市的政策落实情况,常态化开展大服务大督查大抓落实行动,主动赴企业、基层送政策、送服务,做到抓落实与强服务结合、提效能与听民意并举,加快政策落实。
建立月度晾晒机制
围绕专项债券使用进度、留抵退税进度以及重点政策落实情况,探索构建月度晾晒机制,动态晾晒各地工作开展情况,推动各地加快工作进度,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建立绩效评价机制
以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为标尺,密切跟踪政策实施情况,对重大政策进行绩效评价,不断提高政策实效性,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发挥出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