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政新闻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地方 | 河北承德:坚持“四抓” 实现“四促” 奋力走好新时代财政赶考路

时间:2022-05-17
作者: 河北省承德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林国华
来源:中国财政微信公众号

河北承德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定位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亲自倡导的塞罕坝精神发源地,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承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方位深化“三个植入”(将塞罕坝精神全面植入灵魂血脉,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植入为人民服务实践中),大力度推进“四个再建功立业”(坚持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培根铸魂,在弘扬塞罕坝精神上再建功立业;坚决扛起“两区”建设政治责任,在推进高水平生态建设上再建功立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上再建功立业;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再建功立业),实现二次创业。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承德市财政局明确了“政治引领、精财善政、守正创新、高效规范”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抓财源促发展、抓管理促规范、抓风险促运转、抓素质促提升“四抓四促”活动,力争到2025年实现财政综合实力、财政保障能力、财税改革动能、财政运转质效、财政管理水平“五个显著提升”目标,为新时代高质量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贡献财政力量。




抓财源  促发展

在厚植经济发展根基上实现新突破


财源是财政之基、发展之源,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力支撑程度、公共服务和民生事业的保障水平。承德是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底子薄,只有把财源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全力以赴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打造经济发展增长极,才能推动经济社会行稳致远。


一是抓项目建设培植财源。坚持“项目为王”理念,聚焦全市“3+3”主导产业(文化旅游及医疗康养、钒钛新材料及制品、清洁能源三大优势产业;大数据、绿色食品及生物医药、特色装备制造三大特色产业),争取更多资金、政策支持重点项目“5256”工程(争列省重点项目50个以上,安排市重点项目200个,推动超10亿元项目50个左右,谋划储备超亿元项目600个以上),推动营子钒钛新材料产业基地等一批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加快建设,最大程度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有效投资。力争2025年前,市级与各县市区分别实施共建财源项目2个以上,实现投产达效。


二是抓企业发展壮大财源。坚持把做强做大企业作为财源建设“主引擎”,深入落实《财政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十条措施》《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财政政策》等政策,运用“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民营企业振兴“211”工程(重点推动20家民营行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扶持100家重点民企提质增效、培育100家高潜民企加快做优做强,打造一批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着力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力争到2025年,每个县区年纳税亿元以上项目达到2家以上、总数达到30家以上。


三是抓环境优化涵养财源。坚持“放水养鱼”,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严禁收取过头税费、违规设置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巩固省立涉企收费清零成果,把该减的税减到位、该降的费降到位,用政府收入“减法”换取企业效益“加法”和市场活力“乘法”。发挥国控、国投等集团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纾困基金等作用,全方位支持实体经济参与清洁能源等产业投资,实现本地资源收益本地化,力争2025年前,新能源产业税收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


抓管理  促规范

在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上实现新突破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需发挥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以有效的管理来规范财政工作,进而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效能,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政府资源统筹。树牢资本运作、资产管理、资源整合、资金使用“四资运作”理念,统筹整合好既有的资金、资源、资产和资本,使其发挥出最大效益,增强政府资源统筹运作能力,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坚持“先预算后支出、有预算严支出、无预算不支出”原则,强化预算执行刚性,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


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带头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坚决压减非急需、非刚性和低效支出,取消无效支出,调整标准过高的支出,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腾出资金支持“六稳”“六保”工作,切实保障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部署落实和民生实事实施。


三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坚持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全面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工作质量,提升预算部门实操能力,推动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深度融合,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提高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抓风险  促运转

在保障基层稳健运行上实现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财政风险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抓住影响财政可持续和财政安全的重点问题,加强管理、完善运行,使财政既能够服务好、支持好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同时又能够保障自身安全,实现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抓紧抓牢债务风险管控。严格执行债务风险化解规划和应急处置预案,压实债务偿还主体责任,确保到期政府债务及时足额偿还,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同时落实好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制度,严禁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禁以政府投资基金、PPP等名义变相举债,力争2025年前,风险预警和提示地区全部退出,法定债务风险处于绿色等级。


二是严控严管财政暂付款。坚持“严控新增”和“消化存量”两手抓、两手硬,采取年初预算安排、盘活存量资金、债权依法转让、资产股权处置等途径消化暂付款,确保2023年底完成2018年锁定暂付款的消化工作,同时加大暂付款跟踪分析、风险预警和监督管理工作,严控新增暂付款,确保财政预算执行平稳有序。


三是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强化“三保”预算审核,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落实月报告和“重点关注名单”制度,并健全完善“分区设立、市区共管、资金共筹”市区两级工资和基本运转共管机制,强化基层运行监控,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介入、早处置,确保“三保”支出该安排的全额安排,该发放的按标准和范围全发,有时间要求的按时落实。


抓素质  促提升

在打造复合型财政队伍上实现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承德财政对标对表“七种能力”,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财政“铁军”,为全面建设高质量财政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是坚决做到以政领财、以财辅政。财政不仅属于经济范畴,也属于政治范畴,所有财政业务都是党领导下的具体工作。要跳出“就财政论财政、就资金论资金”局限,深化对财政政治属性的认识,自觉将财政工作放在改革发展大局中考虑,让“财”与“政”更加紧密对接、资金与项目更好融合,做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推进到哪里,财政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


二是坚决做到与时俱进、提高素养。深入实施“财政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调研、大练兵”等系列活动,引导财政干部在学习实践中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以更具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的举措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升驾驭财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形成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三是坚决做到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建立标准化绩效管理体系,打造决策、执行、监督、考核、奖惩一体化“落实链条”,以完善的责任、督办、考核制度,“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作风促进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快速、高效落实,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