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财政部驻平江定点帮扶工作队:推进帮扶村教育发展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有效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乡村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成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根本方法。财政部派驻湖南平江县定点帮扶工作队把教育帮扶作为重要帮扶行动之一,在定点帮扶的泊头村具体开展了系列教育帮扶工作,积极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泊头村六如学校是平江县加义镇的一所农村片办完全小学,招生范围覆盖周边多个行政村,教师11人、在校生近200人。学校十分狭小,占地面积仅6亩多,距离同类学校14亩左右的土地标准差距较大;教学楼建于1993年,距今已有28年,房屋已鉴定为C级危房,在2020年暴雨期间遭受了不小损毁;教职工宿舍均为老房子改造,居住条件非常简陋;教学设施设备落后,电视、电子白板等信息化教学设备十分欠缺。由于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的落后,六如学校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学生流失量较大,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影响本村孩子就学,对周边村孩子就学的辐射能力也持续下降。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推动学校改建扩建,帮扶工作队队员、县委常委、副县长赵有杰、裴崛中到学校实地查看校园情况,并大力协调有关部门支持学校建设。泊头村驻村第一书记谢思晓带领驻村帮扶队员先后到加义镇两所示范性小学——余丽华学校和财政部帮扶的喻杰小学考察学习建校经验和校园规划,到县自然资源局详细了解村内土地空间规划,实地考察村内四片土地,反复对比、论证学校选址,草拟改建扩建选址、主体建筑施建、后期配套设施等初步方案。
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交通不便、师资力量薄弱、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且文化水平较低等原因,泊头村小学生与城区小学生在教育资源、视野眼界、学习习惯等方面相比有很大差距。7月26日至8月1日,驻村帮扶队员邀请北京邮电大学晨馨未来支教团一行13名大学生到泊头村开展暑期支教活动,村里120名小学生报名参加活动。支教团队开展自我认知与表达、人文知识、生活科学实验、人体生物科普、趣味数学等课堂教学,引导孩子们认识自我、拓宽眼界;组织共绘六米长卷、探索组装太阳能小车等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开拓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此外,驻村工作队还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关心关怀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和身心健康成长,组织孩子们在乡村电影院观影,鼓励孩子们与大学生进行书信交流,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和精神世界。
对于农村学子来说,考上大学是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泊头村2021年有5名同学考取本科,1名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1名同学考取博士研究生,其中不乏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南大学等名校。为鼓励新录取大学生持续奋斗、激励更多学子立志成才,在驻村帮扶队员的推动下,8月18日,泊头村召开了2021年新录取大学生座谈会。会上,新录取大学生和亲属依次发言,表达了对家乡、母校和恩师的感激之情,也畅谈了对于大学生活的期待和规划。驻村帮扶队员、挂职副书记张宁川、李骁就大学生活、工作体会、职业生涯规划建议等内容进行分享交流。驻村第一书记谢思晓作总结讲话,支村两委一直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希望泊头学子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拼搏,在大学里取得更大成绩,不负家乡人民的期望,在学有所成之后回报家乡、回报社会。会后,谢思晓代表支村两委向新录取大学生颁发了奖学金。8月26日,驻村帮扶队员参加了加义镇“情暖学子、成就梦想”奖学金发放仪式,并结合自身求学经历为全镇130多名新录取大学生交流分享大学学习、生活经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财政部派驻湖南平江县定点帮扶工作队将持续推动定点帮扶村各项教育事业发展,以教育发展助力人才振兴、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