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政新闻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对标财政部统一规范和标准 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

2021/04/07

2019年以来,广东省财政厅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统一部署,紧密对接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政府”建设的要求,统筹全省财政改革大局,以“最高站位、最优方案、最强保障”为原则,全面对标财政部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技术标准和系统实施进度要求,举全省之力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一年多来,广东省各级财政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挂图作战、攻坚克难,通过做到四个全面对标、抓好四个高标准,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初步取得六方面成效。


最高站位,做到四个全面对标

(一)思想认识与财政部全面对标。严格对标财政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思路、方针、政策,坚持高位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发轫之始就明确定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工作为各级财政部门的政治任务、中心工作和“一把手工程”。一是上报省委省政府列入省级重点工作。与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紧密对接,以“数字财政”建设为载体,将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纳入建设范围,作为广东“数字政府”支撑重点领域改革17项重点任务之一,先后列入《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20年改革任务清单》和《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从省委省政府层面上高位推动。广东省财政厅党组也将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作为推动广东财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五大抓手”之一,从全局高度统筹推进。二是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2019年8月,广东省财政厅率先成立由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运龙同志担任组长的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业务处室和市县抽调20多名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全脱产、专职专责推进全省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工作,并在专班成立临时党支部,强化专班干部教育管理、突出发挥攻坚克难战斗堡垒作用。在省财政厅的统一领导下,全省各级财政部门也迅速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相继组建专班、工作组,切实加强领导,层层落实工作责任。三是各级财政部门一把手亲自抓落实。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启动以来,省财政厅党组和厅主要负责同志坚持亲自谋划、靠前指挥,确立了“一把手抓落实”的工作总基调。2020年,戴运龙同志发出《致试点地市财政局主要负责同志关于做好“数字财政”预算域上线实施工作的一封信》,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全省一盘棋”的统一部署,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决执行财政部门一把手亲自推动、层层抓落实。

(二)全面对标财政部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一是坚持与财政部紧密对接。广东省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专班成立后,第一时间赴北京与财政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业务组对接,确保广东省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方案切实符合财政部要求。二是积极主动参与业务规范研究编制和学习培训。先后派出多名业务骨干到财政部跟班学习,积极参与《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和《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实用教程》编制,先后4次组织全省业务骨干集中学习财政部下发的业务规范及实用教程,确保在准确、深入理解规范的基础上推进系统建设。三是全面重构全省预算管理一体化业务规范。在业务要素、项目分类、业务流程等方面,全方位严格对标财政部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制订广东省预算管理一体化业务规范细则,推进全省预算管理业务和流程的全面重构,确保财政部业务规范在全省层层落实到位。

(三)全面对标财政部预算管理一体化技术标准。一是系统设计全面对标财政部技术标准。细化制定《广东省预算管理一体化技术标准》,严格按照财政部制订的技术标准进行广东预算管理一体化新系统设计。二是系统开发全面对标财政部基础代码标准。严格执行财政部规定的底层库表和代码集。三是系统开发全面对标财政部数据传输规则。严格按照财政部数据采集要求实行全省数据大集中。

(四)全面对标财政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进度要求。面对全国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和广东经济体量大、原有各级财政预算管理系统多、情况复杂的挑战,广东财政主动对标财政部对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第一批实施地区和《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先行实施试点省份的要求,坚决以“统一全省预算管理系统,新系统全面落地新规范”为目标,全力推进全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工作。按照2021年5月之前实现新系统全面对接财政部的进度要求,严格时间节点、倒排任务周期、实行挂图作战。


最优方案,抓好四个高标准 

(一)高标准的技术架构。研究确定“大中台,小前台”和“云平台+微服务”的技术架构,依托“大中台”实现全省核心业务的强管控,通过“小前台”适配各级财政查询、统计等个性需求,利用前中台分离实现系统对管理需求的快速反应和敏捷迭代。

(二)高标准的政务云资源支撑。依托广东数字政府政务云资源支撑,有力推动省、市、县、乡四级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省级大集中和数据贯通流转。

(三)高标准的“一数一源”设计。通过“一数一源”确保各业务数据同源,强化对数据产生与应用的规范和管理,对其中涉及用户录入的上千个要素逐一进行溯源,明确各要素唯一的录入渠道,解决不同财政业务数据多次重复录入的问题,确保每项数据来源唯一。

(四)高标准的全省基础设施建设。全面统一推进省直预算单位和全省各市县的网络改造、CA系统扩容及国密证书升级等工作,全面优化配置预算管理一体化整体运行环境。


最强保障,初步取得六方面成效

目前,广东省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系统功能涵盖预算管理全流程,包括项目库、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等核心业务;贯通省、市、县、乡四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2020年1月1日已在省本级和汕头、韶关、惠州、江门、阳江、云浮6个地级市及所属46个县(市、区)全面试点上线,为试点上线地区1.3万个预算单位、2.4万个用户提供服务;新系统已支付各类财政资金43万多笔,共2400多亿元。

(一)建立了科学的制度规范和标准体系。在对标财政部财政信息化建设规划和省委省政府“数字政府”规范的基础上,制定了广东省近三年财政信息化建设和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在摸查全省各级财政管理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本省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方案;在对标财政部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细化制定了本省规范标准的实施细则,改变了“师傅带徒弟”“口口相传”的财政业务管理传统模式;在省级财政部门内部业务处室、省直预算单位和各级财政部门反复沟通会商,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提炼形成103个核心业务流程图、500多个业务场景、全套具体表单要素、35万字的系统需求说明书,第一次实现财政信息化的依规范、依标准建设管理。

(二)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工作组织管理机制。在系统统筹方面,将整个系统建设分为预算域、执行域、核算域三大模块齐头并进,对项目任务实行清单式管理;在项目管理上,建立项目管理办公室,集合厂商管理层对接协调,并安排专班专人对接,对建设中发现的问题统一建立问题台账,挂号督办;在日常管理方面,实行项目建设日报制度、工作进展周报制度;在省地统筹方面,抽调地市业务骨干分批次到省专班,直接参与系统建设,并引导市县成立工作专班,实行脱产集中办公;在培训机制方面,除了集中现场培训,还通过广东省财政厅自有学习媒介“财学”平台录播视频远程培训。

(三)搭建了行稳致远的开发建设平台。为更好利用行业技术优势,探索搭建了开发建设平台,投入专业人员500多名,融合各方面先进技术力量,完成近150余万行代码开发工作,编写了3万余条测试用例,为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开发建设和实施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开发建设平台搭起业务需求与系统建设之间的桥梁,强化了“制度+技术”建设理念,确保业务需求逐项落地。 

(四)构建了上下统一协调一致的业务管理模式。在整体谋划上,坚决贯彻“全国一盘棋”和“全省一盘棋”部署,落实业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体化管理要求,以按时按要求做好与财政部系统对接为目标,全力推动实现省、市、县、乡四级业务贯通;在系统实施上,坚持全省统筹安排、分步推进,加强省地协同、重点兼顾,实现了省带地市、市带县区层层推进的良好机制;在运维保障方面,建立起一个系统平台、省地分级运维的统分结合模式,建立智能运维、热线电话、上门服务和专人对口等多项保障机制,加强对用户的整体保障和信息收集反馈,有力实现运维保障的及时高效。

(五)实现了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成功上线实施。按照统筹带动、分批推进的部署要求,选取省本级和6个地级市及所属县区作为试点。省财政厅加强统筹协调、重点保障,厅领导带队多轮次深入一线实地督导,组织开发厂商技术力量现场支持,已顺利完成项目库、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等核心业务在省本级和试点市县上线实施,开展了2021年度预算编制和执行。目前系统运行平稳,为全省全面上线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

(六)培养了一批“指挥员”和“战斗员”。认真落实戴运龙厅长对专班工作“干成一件事、带出一拨人”的要求,省财政厅预算管理一体化专班临时党支部大力加强党组织建设,讲政治、讲大局、讲纪律、讲情怀、讲奉献、讲服务,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专班同志疫情期间始终坚守岗位,放弃了一个又一个节日休息时间,带动全体技术开发人员全情投入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工作,以事业培养人,以实战锻炼人,培养了一大批“指挥员”“战斗员”,为全省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大会战”“大攻坚”“大运维”创造了胜利条件。

责任编辑  刘慧娴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