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政新闻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四川:过好紧日子 评估“显身手”

2021/03/26

四川省级各部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面对更加凸显的财政收支矛盾,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本着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将预算管理关口前置,大力推动事前绩效评估,从源头上防控财政资源低效无效,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切实把紧日子过好。


统好三个层面,增强合力

统一认识。出台四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和实施的“双方案”,强化全过程绩效管理认识。财政厅厅级层面、内部处室之间多次专题学习、会商研究,形成绩效评估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缓解预算安排矛盾重要举措的共鸣,达成全面推动绩效评估的共识,并做出部署安排。同时,挥好绩效管理工作考核“指挥棒”,提高绩效评估考核分值,省级从6%提高到14%,市县相应提高到10%,促使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评估工作。

统揽部署。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常态化联络机制,强化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有序实施。通盘考虑谋划、政策互通衔接,《四川省财政厅关于编制省级部门2021—2023年支出规划和2021年部门预算的通知》《财政厅关于开展2021年度重点绩效评估工作的通知》《关于2021年预算编制阶段绩效评估和绩效目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财政厅关于印送2021年度重点绩效评估报告和加强结果应用的通知》等文件对评估全过程工作进行规范要求和明确细化,确保有章可循。

统筹推进。按照四川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搭建的“2+2+N”组织架构体系,财政厅在管理层由监督与绩效处会同预算处召集相关支出处、监督检查局等进行专题布置培训;在支撑层对省投资评审中心组成的12个评估组进行专题布置培训;在实施层通过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培训班对110余个省级部门,21个市(州)、183个县级财政部门领导和骨干进行专题培训和部署安排,形成纵横联动、齐抓共管态势。


明确三个关键,定基定调

明确原则。按照2021年预算编制和安排总体部署要求,明确了本年度应本着真正过紧日子的思想,按照厉行节约、精打细算的原则,从严从紧评估项目申报和预算安排,非必要项目应压尽压、可压尽压,做到客观、绩效、精准。

明确职责。财政厅监督与绩效处负责牵头组织绩效评估,统一时间安排,规范评估流程,优化报告要素,提出应用意见;厅内相关支出处室负责初审部门自行评估报告,提出重点评估建议清单,应用评估结果;省投资评审中心负责组建评估组,具体开展评估,出具评估报告,对报告真实性完整性负责。部门(单位)按规定开展自行评估,提交自评报告,积极配合评估组开展重点评估,及时应用评估结果,整改评估发现的问题,反馈应用情况,对提供的评估相关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明确要求。要求评估体现导向性、可用性和效率性。导向性即要体现以绩效高低优劣为结论主要依据的绩效导向,体现钱花在“刀刃”上的过紧日子导向,体现部门(单位)对评估结果心服口服的权威性导向;可用性即报告对预算决策和安排具有重要参考性和说服力,有用可用有价值;效率性即要拟定计划、加强沟通、强化协同,确保如期完成,对接预算编制的时间节点。


界定三个条件,应评尽评

新增项目评估条件。对新增专项预算项目和新增500万元及以上的部门预算项目(金额标准根据年度预算情况适时调整)开展事前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项目设立和预算安排的必备依据。

延续项目评估条件。对延续性项目年度预算增幅达到20%或增加金额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延续执行三年以上的重点专项预算项目,须进行事前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项目延续和新增预算安排的必备依据。

申报预算约束条件。通过省级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硬约束,部门在系统项目库中申报项目时须填列“新增”“延续”等标识和判断要素,应评估项目须上传自行评估报告或说明,否则无法申报项目,未入库项目原则上不得纳入预算安排。


围绕三个维度,纵深实施

部门广泛开展绩效自评。部门组织所属单位对拟申报的2021年度部门预算项目全面梳理,对符合评估条件的结合预算评审、项目审批等组织开展自评,着重论证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等,对应评而未评的须作说明备案。延续性项目可视情况采取相对简易的评估方式。开展自行评估500余个,涉及74个部门和249个二级预算单位、资金共81.05亿元。

财政加大重点绩效评估。在自行评估基础上,财政厅支出处室初审并研提重点评估建议清单及理由;监督与绩效处统筹需求、重心、规模、均衡等因素后遴选重点评估项目,组织评估组对天府农业博览园主题馆建设等33个重点项目深入开展评估,评估数量比上年增加1.1倍,涉及资金6.49亿元、比上年增加2.9倍,总体评减资金3.31亿元、平均评减率51%、最高评减率达69.6%。

现场评估与服务宣讲融合。充分利用现场评估(评价)契机,财政厅厅处级领导带队到交通厅、应急管理厅等24个部门(单位)“上门服务”,为部门“开小灶”,将现场评估同绩效宣讲、调研、动员相结合,专题宣讲绩效管理,调研存在的困难问题,倾听建议意见,动员评估工作,推动绩效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持续深入。


提升三个质量,凸显价值

提升工作质量。评估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部门(单位)和评估组通过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线上交互项目基础资料,线下调研座谈、现场踏勘、查阅资料等,辅以大数据和网络查证等方式,科学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等综合分析、深入论证。健全采集和统计分析工作底稿,可查询印证追溯。

提升报告质量。规范完善评估报告框架,涵盖项目基本情况、评估原则、评估目的、评估程序和方法、评估内容、评估结论等要素,延续性项目须说明设立时间、近三年预算安排和实际执行情况。对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目标合理性、方案可行性以及筹资合规性深入阐述,金额增减须依据充分、建议意见须明晰中肯、评估结论须客观公正。

提升应用质量。一方面强化自评结果的应用。部门(单位)在2021年度预算编制和资金分配中根据职能职责,结合工作重点、预算总体规模和绩效评估结果等,分轻重缓急统筹好部门预算项目,改变内部处室项目分配固化格局,优化支出结构,对交叉重复、碎片化的项目予以调整,对低效无效项目资金予以削减或取消,切实避免项目“小、散、乱”现象。另一方面强化重点评估结果应用。重点评估报告专送相关部门和财政厅厅领导、预算处、支出管理处,报送省人大预算委作为2021年度预算预先审查内容。对建议不予支持或条件不成熟暂未评估的项目,原则上不纳入2021年预算安排;对建议予以支持和部分支持的项目,统筹考虑预算规模、项目轻重缓急、绩效高低等确定是否实施,资金来源尽可能通过消减取消低效无效资金、优化支出结构解决,预算安排原则上不突破评估建议金额。拟实施项目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精准项目内容、明晰绩效目标。评估建议做到应用尽用,应用情况专报财政厅并纳入2021年度预算绩效管理考核。

责任编辑  韩璐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