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引领 先行示范 推动深圳绩效评价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1/02/09
自2012年成立预算绩效评价处以来,深圳市财政局在财政部和广东省财政厅的指导下,始终坚持以绩效评价为核心,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以质量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围绕中心,聚焦重点项目实施效果
一是深入开展重大政策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相关的生物、新能源、互联网、新材料等产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推动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减少专项资金交叉重叠,建立专项资金分类保障和评估退出机制;通过对提升企业竞争力专项经费、企业研发补助资金、新引进人才补贴资金绩效评价,全面检视2016年以来深圳市产业、科技、人才政策实施效果,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公共资源要素最优配置提供决策参考。
二是开展重点民生领域绩效评价。通过开展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经费、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保障性住房等项目的绩效评价,完善重点民生领域绩效评价常态化机制,促进政策合理调整,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
三是绩效评价向新领域拓展。加强政府投资基金“募、投、管、退”全流程绩效管理,评价对象从基金运营管理向基金管理人、政策性基金主管部门延伸,评价结果作为改进管理、项目退出、管理费支付的重要参考依据。2020年首次开展政府专项债绩效评价工作,不仅从“借、用、管、还”全过程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并举一反三,提出建立政府专项债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机制。
问题导向,注重绩效评价工作质量
一是深度参与绩效评价全过程。在绩效评价中,与第三方机构深度合作,全程参与。在正式进点前,明确绩效评价的目的,和第三方机构共同研究政策文件,开展头脑风暴,分析评价的重点难点,预判可能存在的问题,保证评价工作按照正确方向推进。在实施评价时,坚持立足于宏观分析政策决策、中观穿透业务管理、微观检视执行情况,指导第三方机构深入访谈、广泛调查,全面掌握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报告撰写阶段,组织第三方机构对报告进行反复审核修改,确保报告质量。
二是创新绩效评价工作方法。针对覆盖面广、受益主体众多的普惠型政策,研究引入大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对公共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体检式”扫描、“全景式”分析,丰富评价“线索”,使评价结论更加全面精准。创造性引入上市公司尽职审计中的“穿行测试法”,做好成本效益分析。以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绩效评价为例,采取工作路演的方式模拟跟踪全流程,归集分析各环节的处置“数据”及成本利润情况,评估财政支出规模的合理性,推动有关部门压减采购单价、核减预算规模,并积极改进项目实施和过程管理。
三是敢于揭示深层次问题。在开展重点绩效评价中,始终坚持深入挖掘问题。每一份绩效评价报告,提出的问题部分均占报告篇幅40%以上。对每一个问题点都做到有理有据、心中有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让被评价单位心服口服,自觉落实整改责任。
强化运用,绩效评价结果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体系,改变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如通过对企业研发补助资金的绩效评价及系列问题的整改,将企业研发补助资金2020年预算从49亿元调整至33亿元,2021年预算进一步压减6亿元。
二是推动政策调整完善。通过绩效评价检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推动政策调整完善。如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绩效评价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后,重新调整产业发展政策,制定专项资金管理改革方案;对新引进人才补贴资金实施绩效评价后,市委组织部采纳了绩效评价报告的有关建议,牵头制定新的人才政策,精准施策、靶向引才,进一步提升人才政策 效果。
三是改进资金和项目管理。通过绩效评价,倒逼预算单位落实预算和绩效管理主体责任,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将绩效管理链条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推动“要我有绩效”向“我要有绩效”转变。
提质扩围,绩效评价范围不断延伸
除关注重大政策和项目实施效果,评价范围还积极向部门整体、政府购买服务、政府采购和市对区转移支付等领域拓展。作为全国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绩效评价工作10个试点地区之一,深圳市财政局先后开展公共绿地及行道树管养、残疾人职业康复服务等10多个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以服务效能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坚持过程评审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加强成本效益分析,促进购买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此外,还采取财政命题和部门选题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进部门评价,落实部门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加强业务培训和过程管控,要求部门评价也要“刀刃向内”,避免“花钱买好”。
加强考核,各区评价质量稳步提升
结合财政部考核要求,深圳市财政局从2018年开始将各区预算绩效管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特别要求区财政部门提交的本年度重点绩效评价报告逻辑清晰、问题聚焦、建议切实具体,对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具有典型意义和参考价值。各区高度重视,加大对绩效评价工作的投入力度,绩效评价报告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同时,加强培训工作,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的形式,指导各区深入开展绩效评价,为全市绩效评价工作树立质量标杆。
责任编辑 刘永恒 梁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