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政新闻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广东:全方位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 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

2021/01/12

图片

今年以来,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广东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聚焦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业纾困和复工复产,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效果明显,在2019年累计减税降费3044亿元的基础上,2020年1—10月全省实现减税降费2623 亿元(含社保费1769 亿元)。


图片
全方位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


(一)政治站位“讲高度”,强化政策落实组织保障。广东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作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强化责任担当,提早准备、周密安排,确保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等部门周密部署、统筹推进,将减税降费、抗疫防控工作纳入重点督办事项,建立财税等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密切配合,对国家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迅速行动,按照“能快则快、能低则低、能简则简”的原则不折不扣落实,同时在地方权限内,根据广东实际出台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全省21个地市均建立本级减税降费工作协调机制,有效提高了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质效。


(二)系统谋划“挖深度”,紧密配合出台系列政策。依托财税协调工作机制,财税部门密切配合,提前研究系统谋划,在地方权限内,提出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建议,并被省委省政府采纳。2月6日,广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经济稳定运行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经营负担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包括阶段性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对符合延期缴纳税款条件的困难企业依法延长不超过三个月的税款缴纳期限;对纳税确有困难的企业,依法合理予以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2月27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明确通过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方式,支持出租方减免物业租金;落实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由3%降至1%的政策,延长降低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实施时间等。全省各级财税部门均积极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措施,如省税务局在全国税务系统率先发布“广东税务十条”,积极响应各类企业特别是疫情防控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涉税诉求;广州、珠海、佛山、东莞等市财政、税务部门第一时间配合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复工复产政策。


(三)宣传辅导“增广度”,点面结合确保宣传到位。坚持全面宣传和精准辅导相结合。一是渠道融合全覆盖宣传。通过新闻发布会、媒体报道、座谈会、门户网站和政务微信等多种渠道,运用热点问答、图解、宣传手册、信息推送、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工作,持续扩大政策知晓面,让各项支持抗疫的减税降费政策“家喻户晓”。二是点对点问需问计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联合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泛听取其对减税降费工作的意见建议。召开重点行业企业座谈会,邀请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行业企业代表,以及省政府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参与,共同为复工复产出谋划策。会同相关部门发起“战疫情、促发展·暖企行动”。税务部门在全省开展“百名局长连千企”活动,建立“点对点”服务机制,主动征集、协调解决企业涉税需求和诉求。


(四)服务助企“提温度”,优质服务提升企业体验。一是全面铺开“一次不用跑”改革。推广“网上办”“预约办”“线上办”,实现涉税缴费事项全程网上办理。目前,广东省90%以上的税费业务可通过网上办理。二是畅通非接触式咨询渠道,在线互动解决企业难题。依托12366纳税服务热线、政企微信群、政企QQ群、微信小程序等非接触式渠道开展财税企三方互动,收集到纳税人缴费人需求和诉求后,分类整理归集,积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多批次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建议。三是细化政策执行指引。动态更新发布《广东省支持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政策措施指引》,包含3方面17类77项政策措施。分税种、行业、环节发布各类操作指引、征管通告、政策问答等,让纳税人缴费人懂政策、会操作、快享受。


(五)收支管理“强力度”,开源节流支持减税降费。坚持开源节流并重,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在预算安排方面加大对应对疫情、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支持力度。一是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研究制订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在年初压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省本级一般性支出压减力度。二是强化各类资金的统筹。通过盘活国有资产、加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力度、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比例、努力盘活存量资金资产等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弥补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减收影响。2019年起分类分档提高国资收益收缴比例,将金控投资及资本运营类企业收益收缴比例从30%提高到50%,增量部分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是加大省财政对市县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2020年省级安排对下转移支付及债券转贷资金4495.72亿元,占比达到66.5%,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占转移支付比重达79.1%,有效增强地方财政保障能力,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四是用足用好中央直达资金政策。按照中央有关直达基层、惠企利民要求,省级坚持做好“过路财神”,除省级预留机动的73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以外,其余直达资金512.33亿元全部下达至市县基层,同时加强资金跟踪监控,不做“甩手掌柜”。五是加强对财政收支形势的分析研判。强化对各地财政收入、重点支出和库款规模的监控,对于收支矛盾突出、库款流动紧张的地区,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支持,促进财政收支平稳运行。


图片
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分析


2020年新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以及2019年年中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效果良好,在支持抗疫保供、助力复工复产、刺激居民消费、稳定外贸投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增值税优惠组合拳为企业送去“及时雨”。一是免征增值税等政策助力企业坚定发展信心。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快递派送等生活服务行业企业实施免征增值税政策,极大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有效减轻了企业在疫情期间的税收负担。如珠海怡景湾大酒店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收入锐减,但免征增值税的政策使该企业今年1—11月所属期申报免税销售额(提供生活服务取得的收入)5151.06万元。江门市汽运集团有限公司台山汽车总站88%的收入为公共交通运输收入,从1月起享受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红利,1—11月免税收入4926.54万元,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税费负担。二是增值税留抵退税极大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增值税留抵退税全额退还,是当前最直接解决企业因留抵税额带来资金占用问题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广州粤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以虚拟IDM为营运策略的12英寸芯片制造公司,也是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唯一进入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平台。该企业由于前期筹建累计了大量留抵税额,疫情以来及时获得5.84亿元退税款,解决了企业急需追加投资的资金困难。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2020年1—11月共获得增值税留抵退税8.16亿元,自建设以来共获得增值税留抵退税14.24亿元,增加了企业运营资金流,有力促进了中科炼化项目在今年6月16日顺利投产,并于10月出口首批油品6万吨。


(二)所得税优惠政策为企业送上“暖心包”。疫情期间,国家出台了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的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广东省部分企业迅速转向防疫物资生产,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抗疫”助力并孕育了新的增长点。如韶关泰洁防护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新办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前期已向银行贷款900多万元,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购置新设备一次性税前扣除政策出台后,该企业在今年第三季度申报享受一次性扣除金额资产原值为729.77万元,享受一次性扣除政策后可减免税款177.94万元,有效促进了企业的设备投资和技术引进。


(三)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为稳外贸注入“强心剂”。提高出口退税率、优化出口退税流程等政策措施增强了外贸企业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如广东木森日用品有限公司受疫情在全球蔓延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税务部门实行出口退税“随到随审”,今年累计办理出口退税7022万元,很大程度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周转困难。中山市力科电器有限公司2019年出口额近1.5亿元,疫情使其面临出口成本提高、资金压力增大的难题。2020年,企业已累计收到1200.5万元的出口退税,资金压力得以缓解,企业开始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实现保订单稳产能。第127届广交会首次在线上开展,广东税务部门围绕“用足用好出口退税政策”开展直播云辅导,针对参展企业购进新媒体业务和直播器材、开具电子发票以及出口退税等方面内容开展详细业务辅导,帮助企业提增底气。


(四)社保费政策成为减税降费政策的“主力军”。疫情期间,国家出台一系列的社保费免征、减征、延缴、缓缴政策,为企业降低用工成本、增强复工复产信心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调查显示,接近90%的企业反映社保费“免”“减”“延”“缓”政策受惠明显,可以迅速降低社保费用占比和人工成本。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广州地铁日均客流量出现大幅下降,疫情防控又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支增加,公司原本的招聘计划 面临巨大压力。广东出台的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给企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为广州地铁集团减负超过一亿元,使其招聘计划得以顺利延续。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